专项债审计重点(专项债投向领域)
1、专项资金审计重点关注什么方面
一、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下达和执行情况。
将上级下达的项目计划与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审查财政、计划及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是否按照国家批准的计划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和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是否将年度项目计划层层落实到具体实施单位,项目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实施,有无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问题。
二、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
通过对财政部门、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重点审查各级财政部门是否按计划筹集、落实配套资金,配套资金是否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有无通过虚假报表、虚开发票、虚列支出、虚增工程量或将群众自筹的实物和投入的劳力来抵顶配套资金等方式搞虚假配套的问题,如未配套,应分析原因;资金是否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分配;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下级财政或用款单位,有无截留欠拨、平衡预算及挤占挪用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审查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是否按规定将拨入的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使用单位,是否存在欠拨、出借、放贷、弥补经费、改变资金投向、提取或变相提取项目前期费、吃回扣回流资金等谋取小团体利益问题。审查项目实施单位对拨入的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有无账外设账,是否按规定时间开工和完工,是否按批准的项目和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完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有无擅自更改项目内容、工程位置、违规提取项目管理费、虚列支出、截留转移、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贪污私分、挥霍浪费等问题。
三、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情况。
通过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审查财政、项目主管部门以及项目实施单位对专项资金是否实行专人专账、专户管理,资金安排、支出核算和管理是否到项目。有无扩大开支范围、将一些不合理的费用列入专项资金支出中;有无改变资金用途、将各项专款调剂使用;工程项目的预决算是否真实,有无高估工程量,高套预算定额虚增造价,虚列支出搞计划外工程套取专项资金等问题。
四、项目实施和效益情况。
重点检查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是否实行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勘察、设计施工及供货单位是否具备工程建设所需的资质等级;是否存在层层转包;工程建设中有无重大损失浪费及质量隐患等问题;检查项目计划制定是否合理,完工验收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有无因立项不准、责任不清、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或事故隐患问题,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未达到,应进行原因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改进意见或补救措施。通过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服务于领导决策和管理,提升审计工作自身的地位。
2、审计局在审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时就重点审计哪些方面
估计是什么设置被修改了,楼主注销下机子在试下。
3、负债项目的审计重点是什么?
完整性,一般是是负债的审计重点。即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低估负债虚增利润的不谨慎行为。
4、什么叫常规审计,什么叫专项审计,两者侧重点和检查内容有何不同?
常规审计通常指年度审计,就是对企业年度报表的公允性作出表示。
专项审计一般都包括离任审计、收入审计等,是指专门就报表的某些项目的公允性作出表示。
常规审计关注整体报表的公允性,而专项审计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对报表一部分项目的公允进行评价。两者的审计范围、审计报告的用途及产生的作用都是不同的。
5、发改委的专项债属不属于政府债务
发改委,即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发改委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汇总和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等,其职能涵盖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国内外市场状况,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等。
6、包含一般债与专项债的利率债类型是?
国家有法律规定,不超过24%都受法律保护。如果超过了,那就免了。
7、地方债卷是什么?地方债卷的风险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都曾经发行过地方债券
。有的甚至是无息的,以支援国家建设的名义摊派给各单位,更有甚者就直接充当部分工资。但到了1993年,这一行为被国务院制止了,原因乃是对地方政府承付的兑现能力有所怀疑。此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性较高,被认为是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而且,投资者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一般都免交所得税,这对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可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人大通过的发展规划,更加灵活地筹集资金,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由于地方政府拥有了自筹资金、自主发展的能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成熟。也有专家分析此举可解决地方政府忧心房价下降财政收入锐减,从而在房价调控上不积极的问题。地方债务的风险
地方债务风险,缘于对地方借债缺乏有效制约,以及我们的干部升迁体制。债务闸门大开,助长的是地方政府官员不负责任的借债之风。不管条件如何,一味大举借债,拼命大上项目!一旦上了项目,明显好处是可以迅速提高地区GDP总量,提升其经济发展位次排名,从而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有助于官员(主要是一二把手)升迁。至于投资是否有效益,债务是否还得上,对不起,人走了,升迁了,俺管不着了!
近些年来,全球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从一定意义说也是一场政府债务危机。从美国到席卷欧洲大陆的两轮主权债务危机,一个重要风险源就是政府无限制地过度负债。以希腊为例,社会福利宽松,政府负债过高,挣的没那么多,出手却挺大方,可不就得寅吃卯粮,举步维艰。为掩盖赤字,希腊政府甚至与高盛公司达成交易,通过货币互换调期和抵押未来收入的方式,掩饰其高额的政府债务,最终很可能要吞下国家破产的苦果,累及欧元区其他各国。
令人担心的是,我国地方政府借债,上的大都是一些投资性基础设施建设,这与国外基本用于社会保障的性质不同。地方所上投资项目,资产数量较大、建设期限很长。而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多为地方税收和土地收入,一旦政策出现调整,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资金和项目断裂,资金缺口立即显现,贷款归还顿成问题。地方财政只好将风险层层上交,只能由中央财政兜底,财政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这是人们最不愿看到也是最危险的。既然如此,地方债券这道闸门,还是早关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