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发展已入下半场 巨头失速细分领域有亮
■ 电商行业消费群体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基本已经过去,大型电商平台的业绩增速也呈现放缓甚至下滑的变动趋势
■ A股电商公司在上半年的股价变动与涨跌幅,与净利润变动的方向和幅度基本一致,表明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的考量已经回归基本面
■ 疫情后中国企业率先全面复产复工,全球市场大量需求涌入中国,极大地刺激了出口增长,也带动了跨境电商异军突起
要说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同一个结论:电商,已经极大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双十一”“6·18”“99聚划算”……这些因电商而起的购物节已经深入到无数消费者的日常购物生活,也因此催生了堪称庞大的电商经济规模。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中国经济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达391981亿元,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17601亿元,同比增长10.9%。零售电商的发展有效激发用户购物潜力,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电商在促消费、稳外贸、助扶贫、扩就业,以及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电商行业展现出了强劲的活力和韧性。一些细分领域,如跨境电商,还出现了逆势增长的势头。
近期,《投资者网》重磅推出《上市公司中报风云:在这里发现价值》专题策划,对上市公司中报数据进行全面梳理,解读主要行业景气度的和发展方向,并对重点公司的经营变化和投资价值深入剖析,旨在为投资者寻找优质赛道、辨识上市公司价值提供参考。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家电商公司阿里巴巴(09988.HK)与京东(09618.HK)均未在A股上市,而在A股,目前已有13家电商上市公司。不过,发展到今日,电商行业消费群体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基本已经过去,这些公司的业绩增速也呈现相应放缓甚至下滑的变动趋势。
但在一些新兴的细分领域,市场仍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如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社交电商等。
反垄断利剑高悬巨头面临监管压力
要研究中国的电商行业,阿里巴巴和京东是绕不开的公司。不过在今年上半年,这两家公司也都放慢了步伐。
目前阿里巴巴公布的最新财报是截至2021年6月末的2021财年一季报,财报显示,今年第一财季,公司营收2057.4亿元,增长33.81%,归母净利润450.7亿元,增长率为-5.19%。京东集团截至6月30日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4569.77亿元,同比增长31.6%,归母净利润44.12亿,为-74.82%。
从两大巨头的业绩表现看,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一方面有其基数巨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电商平台的交易额在做到一定规模后,用户数及交易额已经很难再出现几何级数的增长。两家公司也都在其他领域进行布局,如金融、健康、物流及其他新业务,但能否打造出新的增长极还有待更长时间的观察。
眼下对这两家巨头来说,更大的挑战来自于监管层的压力。去年12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双十一”前后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网购先提价后打折、虚假促销、诱导交易等问题,调查后对京东、天猫、唯品会分别罚款50万元。今年4月,阿里因为“二选一”垄断被重罚182亿元。加上蚂蚁金服上市前临门一脚被叫停,阿里通过蚂蚁金服布局的金融版图也将面临极大的收缩。
在种种压力影响下,阿里巴巴的股价今年以来也呈现震荡下行趋势,截至9月7日,股价较年初下跌26.91%;京东集团的股价较年初下跌7.19%。
A股电商喜忧参半龙头公司易主
在海外上市的电商巨头表现一般,而在A股,电商板块却有不少惊喜。
根据统计,目前在A股上市的电商行业公司有13家,从这13家公司已经发布的半年报来看,净利润翻倍以上的公司就有4家,包括【()、】(002280.SZ)、焦点科技(002315.SZ)、ST华鼎(601113.SH)、*ST跨境(002640.SZ),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37.78%、168.5%、149.54%、106.8%。
其中,联络互动系由去年同期的亏损转为盈利,因而出现较大涨幅,从业务结构来看,“电商及经销收入”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该板块营业收入为78.2亿,营收占比为92.2%,毛利率为14%。但总体而言,公司的业绩没有太大亮点。
另外,有三家公司的市值今年上半年出现了50%以上的涨幅,分别是联络互动、【()、】(603613.SH)和ST华鼎,市值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65.28%、79.13%和66.27%%。其中,国联股份的中报净利润增长率为90.06%,可以看出,市值变动的方向与上述公司净利润增长的方向基本一致。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热闹的概念炒作过去之后,电商行业的发展也逐渐进入成熟期,不再是只看流量、用户数等数据,甚至“赔本赚吆喝”的一门生意了。在资本市场上,特别是股市,从长周期来看,价格反映一切因素,对这个行业及上市公司的考量,也正在逐渐回归基本面。
不过,上述公司的营收规模和市值在整个电商领域,都还算不上“头部企业”,在A股市场,从体量来看苏宁易购才是龙头。去年7月,其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但在今年上半年,苏宁易购却经历了其发展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冲击,因陷入流动性危机,苏宁易购原实控人谋求股权转让以引入战略投资方。7月5日,苏宁易购公告称,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将所持公司合计数量占公司总股本16.96%的15.79亿股转让给总规模88.3亿元的新新零售基金二期。该基金将支持苏宁易购应对流动性问题、稳定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企业稳定经营、持续发展,江苏和南京方面将协调省内各金融机构对苏宁易购恢复授信至合理水平。
截至今年上半年,苏宁易购市值为520.43亿元,较去年高点已经腰斩。
细分领域有亮点 “小而美”能否出黑马
从上半年的电商行业盘点来看,大公司不一定活得好,反而是一些细分领域的“小而美”企业,出现了一些亮点。
比如焦点科技(002315.SZ),公司主要业务为运营自主开发的中国制造网电子商务平台(Made-in-China.,即MIC)、新一站保险网 (xyz.)、开锣网(crov.)电子商务平台,针对跨境贸易的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储服务等。公司收入来源主要系向注册收费会员收取会员费、增值服务费用、认证供应商服务费用、保险佣金收入、商品贸易销售收入及仓储服务收入等。
中报数据显示,焦点科技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的增幅分别为36.57%、168.5%,扣非后净利增幅也有69.71%。其中,MIC业务占收入比重达73%,同比增长42%。MIC上半年推出了包括品牌聚焦广告、CRM客户管理系统、个性化展示厅升级及3D实景展厅等有利于客户发展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并上线了在线交易服务,打造移动交易场景,同时还举办了多场运营活动,包括直播带货、线上云展会、多语站专题活动、行业开发专题项目等,网站访问量、询盘量、买家数量等各方面均较去年同期实现了一定的增长。另外,仓储物流服务成为今年的新亮点,2021年上半年收入中,商业服务收入达2900万元,同比增长138%,主要系物流服务收入大幅增加所致。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商业线上化趋势不可逆是其坚持的中长期判断,焦点科技是享受跨境线上化红利的代表型企业。首先依然期待宏观环境趋于正常过程中MIC收现重归高增长;其次跨境B2B电子商务平台重新梳理整装待发,期待能有新突破。考虑到当前运费高企环境下外贸企业营销投放意愿的下降,略下调公司2021年的收入与利润预期至14.53亿/2.73亿,同时维持2022/2023业绩预期不变,公司2021/2022/2023年对应市盈率为22.68/14.95/10.18,对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其实,焦点科技的增长态势,恰恰也是去年疫情以后,中国跨境电商这一细分领域迎来强劲增长的一个缩影。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中国率先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制造业普遍复工复产,相比之下,国外不少地区仍难以恢复正常的生产,因而大量需求涌入中国,极大地刺激了出口增长。据海关总署初步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6036亿元,增长44.1%。出口的强劲增长也带动了跨境电商、尤其是出口型电商的“多拉快跑”,这也是焦点科技等跨境电商企业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
另外,还有一些小而美的赛道也值得关注,比如近年来的风口社交电商。在港股上市的中国有赞(08083.HK),以及仍在路上的小红书、得物等,均是以小切口“杀”出大市场,分别在私域社交、美妆与生活、球鞋与潮牌等细分市场成为领头羊。
虽然小而美的企业也各有各的烦恼,但从电商行业短短二三十年就能跑出万亿级公司的历史来看,这些现在的小而美公司也都有各自值得期待的亮点。未来,谁将成为“黑马”,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