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息前税后经营利润和营业收入利润率看公司营利能力
从息税前经营利润、息前税后经营利润到营业收入利润率:揭示公司营利能力的全面视角
深入探究公司的营利能力,我们不得不关注几个关键的财务指标,其中包括息税前经营利润、息前税后经营利润以及营业收入利润率。这些指标为我们提供了公司营利能力的全面视角,反映了公司通过营业活动获取收益的绝对金额以及相对能力。
让我们理解这三个指标的计算公式。息税前经营利润是通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费用得到的;息前税后经营利润则是息税前经营利润调整企业实际所得税率后的结果;而营业收入利润率则是通过息前税后经营利润除以营业收入再乘以100%计算得出。这些指标与毛利和毛利率一样,共同构成了评估公司经营活动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工具。
在标准利润表中,虽然存在与营业收入利润率类似的营业利润率指标,但它包括了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与公司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其反映公司经营活动获利能力的意义有所限制。而对于真正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其息前税后经营利润应该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营业收入利润率则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
以万华化学为例,其2006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息前税后经营利润呈波浪式上升,而营业收入利润率则稳定在20%-30%之间。这反映了公司营业活动的稳定获利能力。
进一步从息税前利润结构看利润的质量,我们发现资产带来的收入与利润可以细分为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经营资产。而利润则包括金融资产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经营利润。其中,金融资产收益虽然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但其风险较大,稳定性不够,因此其质量相对较低。相比之下,经营利润作为一般工商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其稳定性和持续性更高,构成了企业的核心利润。
万华化学的息税前利润结构表显示,其利润主要来源于经营利润,股权投资收益和金融资产收益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较小。这种结构符合一般工商企业的情况,反映了万华化学稳定的营利能力。
通过息税前经营利润、息前税后经营利润和营业收入利润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全面理解公司的营利能力。而这些指标的计算和解读,再结合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和市场环境,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的价值,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