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债券2046价(如何理解债券的价格)
1、2046的演职员表
没区别。
2、求《2046》的影评?
《2046》看一个神话终结
电影是“时间艺术”,电影能让你在1/25秒内回到过去,又在1/25秒内来到未来。让-路易.雪佛(Jean Louis Schefer)说,“电影是能令我感知时间流逝的唯一经验。”(Images Mbobiles, 1999)导演可以用不同的时间手法展现电影,他要面对时间的残酷,表达命运和世界的真相。
王家卫是控制时间的高手,他总有办法克服时间对人的束缚,让主人公按照王家卫的时间语法重新演示故事的意义。时钟的特写在王家卫电影中非常常见,《阿飞正传》中小食部墙上的钟表,《花样年华》里苏丽珍办公室里的石英种和《春光乍泄》里悬挂在城市上空与疯狂的车流和艳丽的霓虹相对挽叹的电子钟,时间在王家卫电影中至关重要,每部影片都有意无意地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旭仔对苏丽珍说“1960年4月26日下午3点,我们做了一分钟的朋友”,黎耀辉边看电视新闻边自述说“今天是1997年2月20号,我在香港的一间旅馆醒来”,而《东邪西毒》的英文名就叫“Ashe of Time(时间的灰尘)”,《花样年华》的年代背景用字幕形式穿插在故事间。
《2046》的故事很简单,周慕云结束了同苏丽珍的情感后(《花样年华》),从1966年的平安夜到1969年的平安夜间,他在新加坡和香港与4个女人先后发生了不同的故事。还是《花样年华》中的周慕云,但他已变成了“从一个女人流浪到另一个女人”的风流浪子。到了新加坡后,周慕云开始潦倒,他想赚钱回香港,于是在赌场赌搏,但他越赌越输。在赌场他认识了另一个叫苏丽珍(巩俐)的女人,但这个苏丽珍最后没跟他一起回香港。回到香港的周慕云开始写小说。1966年的平安夜,他遇到了风尘女子露露(刘嘉玲),一场宿醉之后他送露露回她住的酒店,这次相遇使他最后住进了东方酒店(东风旅馆)2047号房(露露死在2046房);1967年平安夜,2046房住进了一个美丽风骚的女人(章子怡),两人开始逢场作戏,鱼水之欢,最后她动了真情却遭到周慕云的拒绝;1968年的平安夜,他与旅店老板女儿、有日本男朋友的王菲共进晚餐,几次接触之后两人的情感若有若无;1969年的平安夜,他回到新加坡去找旧爱苏丽珍,可已人去楼空。这之间,周慕云在小说中描写了露露刘嘉玲和王菲在2046列车上的未来幻想,她们以不同的方式伤害着爱她们的人(张震和木村拓哉)。爱人之间的海誓山盟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华丽而脆弱,仿佛灼热的身体上流落的煽清而短暂的泪(张震和木村拓哉)。
如果按照正常时间顺序讲这故事,《2046》则惨淡得像二流言情小说,至少是与《花样年华》同样平庸的故事。实际上的《2046》是变化多端的,过去和未来反复交叉,主人公叙述时交叉着不同时间的画面,简直到了眼花缭乱的程度,每一片剪辑中都包裹着绚烂无比的音乐和超现实的色调,远远地大于内容本身。观众很容易迷失在王家卫变换多端的手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里,故事因而变得不可辨识,暧昧不清。美国《时代周刊》因此评价王家卫是“世界上最浪漫的电影人”(听起来似乎是种讽刺),恰恰因为《2046》的风格化。电影的风格归根结底是个“时间问题”,时间是电影的本性(Gilles Deleuze),每帧静止的影像里都至少含有1/25秒的时间,带有相同或不同时间量的画面构成的运动构成了电影。王家卫在《2046》中随心所欲地剪切声画元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彻底把时间从无上的君王沦为内心的奴隶,仿佛灵魂都出了窍。
自从《春光乍泄》之后,他的故事不再具有张力,剩下的只是形式。《2046》一开始是一只巨大的钟,这只钟不是从一秒走向下一秒,而是从过去走向2046年,一个女人侧卧着的身体剪影构成了钟的巨大指针,之后,在一个拟喻后现代都市的动画里,一辆列车高速驶向一个光明耀眼的站台。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开始,但是之后就越来越令人失望。王家卫想让我们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建立起只有一种只有他才能掌握的个人情感夙愿,在妩媚动人的60年代和前卫冰冷的21世纪中叶之间,断裂的、破碎的故事和交错的时间肆无忌惮地膨胀成主人公逃避现实、自我沉醉的美仑美奂的借口。
《2046》貌似一个时间寓言,实际上是个障眼法。在王家卫的世界,自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自述意味着回忆,意味着拥有随意提取时间片段的自由,那么在王家卫复杂的时间形式下的爱情故事到底显现出什么成色呢?
首先是奇迹感。“奇迹”不是说故事,而是小人物生活的的奇遇化和传奇化。王家卫虽然不像主流商业片那样完全编造故事,但他的故事往往都有主流商业片的身份(警察、毒贩、杀手、江湖侠客和妓女),他把本来司空见惯的小情小调在电影中放大,变得超凡脱俗,香艳迷人。王家卫总是选择小人物和边缘人,但他的边缘人经历着完全不属于边缘人的现实,他们被艳遇、对话和迷离的色彩包裹起来,变成完全不现实的传说:警察和毒贩的恋爱,杀手和介绍人只加的精神抚慰与迷恋,哑巴晚上给猪捶背,一对同性恋去阿根廷看瀑布,被妻子抛弃的好丈夫在旅馆里与一个貌美如花的少妇写武侠小说,波特莱尔说“时间重新建立起残暴的专制”(《巴黎的犹豫》),可王家卫的语法世界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小人物悲剧。
再就是拼贴,这是在王家卫电影法则中越来越发扬光大的手法,那种属于MTV和电视广告时代的阅读经验。在《2046》中,王家卫给周慕云的回忆和想象无所不能地武装上歌剧、动画、美人、旗袍、钥匙、手套、台灯、宾馆、床、纸牌、酒杯、眼泪……在现代艺术中,波普和拼贴都是对现实秩序的解构,而王家卫的拼贴则恰恰相反,他要把现实装点上唯美主义的色调,借以给那些漂泊的灵魂躯壳提供心灵的慰藉。
最后感到一种浓郁的化妆感,这在《2046》尤甚。每个女人都那么妖艳多姿,妩媚动人,她们有着窈窕的身体,穿着迷人的服装,涂抹着口红和脂粉,戴着华丽但又不过分招摇的首饰,还有影片中的环境、布景和道具,一切都是不真实的,故事和人物恍若隔世,这种感觉太强烈了,导致法国《首映》杂志7个影评人中有4个认为《2046》是今年戛纳最差的电影,没有一个人认为她是最好的(第328期,118页)。其中有一段话评价说,“从王家卫的《2046》那里只听到为一个虚假电影现象传达的表情”。
王家卫太沉溺于自我了,很多人就喜欢他这种自我。但他奢华迷人的形式掩盖不住越来越虚弱的内心。张曼玉接受《电影手册》采访时说,“他总是徘徊在自己的宇宙,别人进不去,他也经常在自己的世界里迷失。”(第590期,第55页)
王家卫在《2046》中用了数不胜数的偷窥镜头:章子怡打电话时斜靠在墙上的半截腰肢,张震从屋顶的小洞里看别人强暴刘嘉玲,梁朝伟与章子怡在屋顶上的热吻,通过墙洞看到的王菲走来走去的脚。《花样年华》的主色调是红色,红色的字幕,红色的旗袍,宾馆里红色的墙壁和窗帘,而《2046》的主色调是蓝色,似乎在《花样年华》中红色的东西几乎都在《2046》中变成了蓝色。红色代表激情,而蓝色代表忧郁,类似的写意的元素和充满暗示的符号几乎不胜枚举,难道这说明了王家卫晚近两部电影都是献给自己内心的电影?
从《春光乍泄》之后,王家卫的电影开始回避香港的当下现实。我们尊重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的自我沉醉,但有一个问题很可疑:王家卫为什么要给《2046》的个人主义爱情故事加上意识形态暗示?众所周知,2046年对于香港回归来说有着很强的政治意义。梁朝伟说,王家卫拍这部电影的用意就是想说,“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但在《2046》中,我们根本没看到王家卫对这个问题的直接进入,相反,这只是个“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圈套,影片除了眼花缭乱的画面和缠绵悱恻的爱情,根本没有切入香港的现实,更不用说讽喻未来了。对于王家卫所掌握的拍摄资源(资金、物质和演员)来说,他要拍一部直接表达政治理想的电影并非难事,但是他没有拍,而是拍了一个“羊头狗肉”一样的《2046》。如果没有丝毫意识形态的暗示,又何苦叫“2046”而不叫“2028”或者“1967”?
王家卫在《2046》拍摄上的一些做法也很值得玩味,他选择了木村拓哉,而拍摄的事实证明了两个人的合作并不默契。木村在日本电视台公开讽刺王家卫的工作方式,“没有剧本,拍什么也不知道,在哪里拍和什么时候拍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要我拍”。拍摄开始后,张曼玉中途退出,接着巩俐、章子怡和董洁先后参与拍摄。那么,王家卫为什么要在一个发生在香港和新加坡的故事里选这么多内地演员?(用一句《南海十三郎》里的话,这岂不是“南人北脸”!)一个职业导演,一部拍了这么长时间的电影,最后送到戛纳参赛居然能迟到24个小时,24小时,还能对电影做什么重要的修改?
王家卫电影并不娱乐,有时甚至晦涩,但他却有众多拥迭。《花样年华》能在戛纳拿奖,也能在当年拿到香港最多的票房。一个朋友说,王家卫电影正在满足的日渐蔓延的小资情调,满足布波族淡淡的自我陶醉、恋物癖和虚假的无辜与感伤。王家卫的工作方式也一度被广泛流传,没有剧本,现场写台词,一边拍、一边改还一边剪,几乎每个演员都愿意和王家卫合作,拍《2046》期间,所有演员随时等待王家卫开工拍摄。王家卫拍电影要等灵感是出名的,这导致越拍周期越长,进度缓慢。他还对电影有绝对的生杀权力,为了在《2046》中再现未来,他花掉一千多万巨资在法国某著名特技公司(制作过《黑客帝国》等电影的特技)赶制关于未来的一段特技,结果全被剪掉,而演员的戏被删掉的就更多。尽管如此,他因1997年获得了戛纳最佳导演奖得获得了“承认”和“理解”,从此他从一个争议话题摇身一变成了神话。
不难看出,王家卫既想要票房,又想要金棕榈,关于《2046》的种种都是来自这个野心勃勃的战略,而这种动机恰恰解释了王家卫电影一贯的追求,试图在主流价值和个人创作之间不断调和,既要赚钱又要立牌坊,让能赚钱的电影更另类,让个人创作更值钱,他甚至想建立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帝国,凌驾于商业电影和作者电影之上。
5月22日上午,王家卫信心十足地在卡尔顿酒店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这个神话抵达了高潮,《2046》首映后在国际传媒综合排名第一,这个带着墨镜的东方导演一下子成为传奇人物,大约9个小时过去后,这个神话破产了,他在《花样年华》的国际赞誉中得到的文化讨好主义启示失效了,暧昧的意识形态暗示与米盖尔.莫尔直接向布什开炮的政治观点相比又太懦弱和做作,王家卫冲刺金棕榈的全部努力付之东流。王家卫的才华在衰竭,他太依赖过去,但《东邪西毒》和《春光乍泄》中的精彩已不复存在,《花样年华》开始令人失望,直到《2046》在戛纳孤注一掷的失败,王家卫电影再也不是神话,尽管他离神话的巅峰曾经那么近。
这令我想到香港文化的特殊气质:只有在香港,商业机制下产生的文化制成品才容易被“神化”成“经典”,武侠小说、黑帮电影、流行歌曲和漫画。在同一个时代,香港拥有比内地和台湾多得多的亚文化偶像,金庸、王家卫、周星驰……2003年,张国荣的死造成了轰动,相信那些与张国荣同时出道的优秀内地演员很难造成同样的文化效应,比如姜文和陈道明。而且,90年代的传媒、亚文化消费者甚至文化研究体系(某些知识分子)成为这些造神运动的最大推动者。在这个亚文化偶像群落里,能把带有消费文化价值观的成品拿到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只有王家卫,王家卫是神话中的神话,但在这个神话包装下的,是对日渐成为主流人群生活趣味的积极应和,对现实的回避和粉饰,对商业利益和国际荣誉的高级战略的孕育与难产。
我们不得不承认,阿多诺所说“消费时代”已经在华语社会全面到来,消费文化已经变成中国新一代人成长记忆的部分,并参与进新一代人价值观的形成。文化制成品的伪艺术化和仿艺术化使它们迅速渗透进主流文化,在这个方面,电影具极强的代表性。在法国,每天都能感受到真切的全球化气息,按照新历史主义者,当下的法国应该是消费过剩的时代,消费过剩时代的文化气质是解构,文化产品的细分化导致偶像的过剩,电视上每天都有可能产生一个明星,每天也有可能消失一个明星,到处都是文化偶像的符号,英雄太多的时代也就是没有英雄,相对比较,我还要替中国的新一代人感到庆幸,至少,一些特定人群还拥有相对集中的集体回忆,比如还只有一个王家卫,而在法国,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包装变成文化消费品的商标,价值体系在逐渐溃散,那么王家卫会多得像舞台上一个又一个飞舞的五彩气泡。
发表这篇文章时,《2046》还是戛纳版本的,在戛纳,王家卫说不会再做修改,但他食言了,不知道即将公映的版本于参加戛纳之后的改良版本之间会有多大区别,据说加了张曼玉的戏,也是与张曼玉在戛纳拿奖有关系吧。
3、电影2046得到过什么奖项吗
多到社会上闯闯最好了 !
4、债券的价格与价值有何区别,如何决策是否要购买一支债券?
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但有提前及延后性。主要看以往业绩。
5、债券买入净价与全价的差别?
净价是指扣除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后的债券价格。全价等于净价加上应计利息。
记账式债券交易采用净价方式报价,即以不含自然增长应计利息的价格进行报价并成交。净价交易方式中的交易价格不包含应计利息,其价格的形成及变动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国债的内在价值、供求关系及市场利率的变动趋势。
债券买卖资金采用全价法交割
买入全价=买入净价+应计利息
卖出全价=卖出净价+应计利息
应计利息=票面利率/365×已计息天数×债券面值(100)
在报价系统中,应计利息精确到小数点后19位,但报价显示只保留2位
与投资者进行资金清算时,按全价计算:结算金额=(买卖净价+应计利息)
根据规定,柜台债券交易实行净价交易,其意义在于净价能真实地反映债券价值的变动情况,有利于投资人分析和判断债券走势。因为在债券价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持有天数的增加,全价自然上升,若只观察全价,则产生债券升值的错觉。只有净价变动,才表明债券价值变动。
6、请问现在国债是净价交易还是全价交易?
其中净价交易是只对债券的本金给一个报价,而不考虑利息,默认地让持有人享有持有期的利息收入。对应的,全价交易指对债券报价时,不仅要对债券的本金报价,还要对应计的利息报价。这样最后报出的债券价格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个部分。
目前债券净价交易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即交易系统直接实行净价报价,同时显示债券成交价格和应计利息额,并以两项之和为债券买卖价格;在进行债券现券交易清算时,买入方除支付按净价计算的成交价款外,还要支付应计利息,在债券结算交割单中债券交易净价和应计利息分别列示。全价、净价和应计利息三者关系如下:全价=净价+应计利息,亦即:结算价格=成交价格+应计利息,目前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都实行净价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