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取士和科举制的区别(明清八股取士的特点
1、比较明朝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应该是可靠的,不知道微信团队对于客户信息安全这块做的怎么样。
2、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唐朝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以类升”。而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
明朝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3、八股取士和科举制最明显的区别是
内容。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为统治者挑选人才
4、什么是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
许多少年朋友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那只是古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其中的一个。《儒林外史》维妙维肖地刻画了文人追逐名利的各种丑态,抨击了腐朽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建立在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这是一种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这种制度刚刚诞生时,还是有一定生命力的,比起以前的选拔人才制度来,还是进步的。在此以前,选拔人才不经过考试,靠推荐,叫作“九品中正制”。三国时代,曹操比较重视人才,他提倡“唯才是举”,选拔和任用了一批确有真才实学的文臣武将。他的儿子曹丕在延康元年(220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让各郡推选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的士人,根据才能分别评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这叫作“九品官人法”。这个时期,还能做到曹操用人一贯主张的“不计门第”的原则。到了曹芳时,司马懿当政,在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的人,选取人才把“家世”放在重要位置。从此,九品中正制就变成了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推荐者都是豪门贵族,中小地主很难被推荐,更不说平民百姓了。推荐制失败了,因为推荐的是门第而不是贤才。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于开皇7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通过考试分科选拔官吏,叫作分科取士,也称为科举制度。唐代除进士科外,还设置了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还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对科举制度做了发展。她亲自殿试并发明了密封考卷的办法,防止考官徇私舞弊。武则天还首创了武举制度,注意选拔军事人才。
在科举制度中,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常设的是进士科,这是选拔官吏的最重要的一科。
科举制度和八股文还不是一回事。唐代以诗文取士,诗风很盛;宋代用经义取士,所以理学盛行。明清则以八股文取士,即用《四书》、《五经》上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必须写八段,起承转合必须写几句。文章的主题是为圣人立言,也就是给《四书》、《五经》做说明,而解释又必须依据宋代理学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八股文就是如此地机械,诸多条条框框把读书人的头脑束缚得死死的。八股文考不出真才实学。在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在科举场上都是失意者,像著名小说《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等。八股文进一步加剧了科举制度的衰落和灭亡。
清代光绪31年(公元1905年),社会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除。
5、清朝后期的什么改革曾提出要废除八股取士
戊戌变法。
6、中国「八股文」是在哪个朝代被废止的﹖
清朝
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
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
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
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自此教育行政才从礼部中独立出来。从此,在我国延续了
1300多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
7、明朝科举考试八股取士考试的内容,目的,后果是什么
内容四书五经范围内作答,文体限用“八股文”
目的选拔官吏,加强维护封建统治,统一思想
后果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社会进步
股票配资门户
- 云南铜业股吧 云南铜业股票今天行情
- 云南白药股票 云南白药股票代码是多少
- 双一科技股票 双一科技股票股吧
- 盛和资源股票行情 600392盛和资源股票行情
- 深振业a股吧 深振业A股吧同花顺圈子
- 300277海联讯股票 300277海联讯股票行情
- 300177中海达股票 300177中海达股票会变St吗
- 300095华伍股份 300095华伍股份年报
- 建新股份股吧 建新股份股吧现金理财
- 江特电机股吧 江特电机股吧最新消息
- 福建金森股票历史行情 福建金森连续涨停
- 东力传动股吧 东力股票走势图
- 东方财富网股吧 东方财富(300059)股吧
- 600416湘电股票 湘电股票行情
- 600019宝钢股票 宝钢股份600010股票最新消息
- 600010股票:600010股票交易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