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之城市群三问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后,沿江城市群的发展前景、发展思路更加明晰。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徽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崛起核心增长极的地位更加凸显。
黄征学
城市群是一种高级空间形态,能够产生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世界最大的40个超级大都市区将以占地球极少的面积,集中18%的人口,参与全球66%的经济活动和85%的技术革新。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竞争,将决定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目前,围绕长江沿线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城市,初步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城市群、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也正在形成。
这几大城市群已成为农业转移人口集中流入的地区,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也比沿江其他地区明显高出一个层次,是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未来,随着产业向上游转移进程的加快,产业布局向上游延伸,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后,沿江城市群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都更加明晰,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徽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崛起核心增长极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怎样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在城市群的发展中,核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引领城市群参与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核心城市的竞争力甚至决定了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功能整合已超越了区域和国家范畴的条件下,核心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位次往往决定城市群在国家和全球中的地位。美国波士华城市群中的纽约和华盛顿、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中的芝加哥和多伦多、日本东海道城市群中的东京、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中的伦敦、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中的巴黎等城市,全球城市竞争力的排名都比较靠前。
《意见》明确提出“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竞争力”。除提升核心城市的竞争力外,加强城市之间功能整合和合作,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也是增强城市群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意见》提出,要通过促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和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轴带的发展等方式,优化空间结构,整合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为什么要明确安徽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从地理区位上看,江西湖口以下为长江下游,湖北宜昌到湖口为长江中游,,安徽皖江段在地理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区。
从经济联系上看,随着安徽省加快融入长三角,沪苏浙一市两省成为安徽省最大、最稳定的资金来源地。旅游、劳务、能源、物流、通讯等方面联系也非常紧密。早在2004年黄山就与长三角的15个城市共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跨区域无障碍旅游区,目前长三角已成为安徽省旅游最大的外来客源地。安徽70%以上的劳务输出集中在长三角。安徽70%以上的省际物流和通讯面向长三角,34%的煤量、11%的发电量输向长三角。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除此之外,安徽省的马鞍山、滁州、芜湖、铜陵、合肥等城市都能够接受南京的辐射带动。
明确安徽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既符合自然地理实际,也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意见》将合肥与南京、杭州并列,将其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三大副中心之一,提出要推进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升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优化提升沪宁合(上海、南京、合肥)主轴带功能等,都进一步明确了安徽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要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长江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的交汇处,是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心脏”地带。该区域水资源丰富,人才和智力资源充足,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雄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受行政区划分割的影响,本区域内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产业同构较严重、经济联系不紧密、交通基础设施衔接不畅、生态环保联防联治不力、区域合作进展不快等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进一步释放区域经济增长潜力,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2014年3月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意见》明确了“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
随着京深高铁、昌九城际铁路、杭长高铁开通运营,武汉、长沙和南昌3个中心城市之间形成“一个半小时”的经济圈。在硬件、软件和区域合作得到进一步改善之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将更加合理,城市之间的功能整合将更加迅速,长江中游城市群增长极的作用将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