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化如何加强抵押贷款的流动性(贷款证券化
1、什么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它是怎样让众多投资者来分担贷款风险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 (主要是商业银行) 把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聚重组为抵押贷款群组。由证券化机构以现金方式购入,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后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这一过程将原先不易被出售给投资者的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性现金流入的资产,转换成可以在市场上流动的证券。
二战以后,世界金融领域里的创新,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资产证券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资产证券化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是空前的。美国1985年资产证券发行总量为8亿美元,到1992年8月已达1888亿美元,7年平均增长157%,到1996年又上升到43256亿美元。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始于美国60年代。当时,由于通货膨胀加剧,利率攀升,使金融机构的固定资产收益率逐渐不能弥补攀高的短期负债成本。,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被大量提取,经营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缓解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政府决定启动并搞活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为住房业的发展和复兴开辟一条资金来源的新途径,此举创造了意义深远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随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从美国扩展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等。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在美国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完善,它是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最完美的典型。
2、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银行把他的住房贷款作为资产交给中介机构把他证券化,再由中介机构卖给投资者的。这中间银行是为了转移风险,让投资者承担风险,而资产本身未来是有现金流的,也就是投资者未来有收益的。
次贷危机是次级的住房贷款出了问题,资产未来的现金流没有了,证券化之后的次级住房贷款也就没有了价值,投资在这上面的所有投资者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包括美国的很多金融保险机构,还有我们国家的几大银行都有一定的损失。
3、为什么说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被放大?影响范围也变得能影响更多国家?
哦证券化导致流动性被无限放大,导致风险被放大影响范围也变得能影响更多国家
4、“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什么?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把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聚重组为抵押贷款群组。
由证券化机构以现金方式购入,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后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这一过程将原先不易被出售给投资者的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性现金流入的资产,转换成可以在市场上流动的证券。
5、跪求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含义。
一、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
中国金融正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为迎接WTO的挑战,银行资产重组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要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银行资产重组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说兼并和收购是银行资产重组的两种主要方式,那么银行资产证券化则是资产重组的支持条件,是加快重组步伐,提高重组有效性和成功率的新途径、新工具。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特殊意义则在于,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方式和业务拓展渠道,它是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切合点。它的实施将有利于我国金融与国际金融的接轨,借鉴国外经验,为加入WTO做好积极准备。
二、金融市场化的有效途径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弥补银行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中的不足,从而最大限度地通过市场途径支持居民住房消费的需求。证券化可将银行独自承担的支付能力风险和利率风险分散给愿意而有能力承受这类风险的投资群体(个人投资者、投资机构”,又可以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当前银行呆坏帐比例偏高,流动性不足是不争的事实;还可使银行在转移风险的前提下,增加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从而提高银行从事抵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对参与证券化的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来说,也能获得相应的手续费、服务费和承销费收入。
三、民间投资的渠道
由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具有收益比较稳定、信用级别较高和流动性较强的特点,比较适合投资者资产组合管理需要,是资本市场上的理想投资工具。当前,我国一方面是居民储蓄居高不下,民间投资原动力不足(虽采取不少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另一方面是国家只得依靠扩大财政投资来支撑经济的增长。民间投资原动力不足有种种的成因,但缺少投资对象也是主要原因,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使投资群体(个人投资者、投资机构)通过资本市场,为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让投资者获得新的固定收益的良机。据了解,美国住房贷款的三分之二以上实施了证券化,由民间购买,使投资人获利。
6、梁守民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什么
梁守民 最近,央行推出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管理办法。这个《办法》看起来是很一般金融业务和品种的创新和推进,也增加了有关证券经营机构的业务内容和收入来源,颇具金融创新的意味和魅力。但如放在我国经济金融大环境、大背景下来考察,就不能不理解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背后的动因和良苦用心,从而由生一种对我国经济金融业影响的担心。 不到一年的时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在眼前。按承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即。但国内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形势不能不令人忧心。银行已存和不断往复滋生的呆坏帐问题,同样成为捆饶人们的一大块心病。金融管理当局旨在消除银行呆坏帐,化解风险、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如发行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策划和推动银行公发股票、加强银行监察和业务监控等,但效果显然不够理想。 发行国债,财政补充资本金,就是国家追加投资,显然不是办法。一方面说起来追加投资和呆坏帐没什么大关系;另一方面,银行的自有资本比例充其量为10%,呆坏帐比例只要超过10%,资本金就荡然无存了。存贷利差不过3%—4%,每年呆坏帐比例超过这个比例,银行没有任何盈利。银行如果呆坏帐比例超过10%,实际上,已经是靠原来的信誉、靠其绝对的垄断地位以及连续不断的储户存取款在空转。一句话,银行已经成为靠别人的钱“拆东墙补西墙”运转的空壳。补充资本金基本相当于再建一家银行。银行这个“孩子”惹出的“麻烦”,由国家来解决和承担,显有偏宠和不公之嫌。“救的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暂时的呆坏帐比例是下来了,但总规模未必减少。有国家的偏袒和惯养,还能怎么样。银行职员也是人,信用和职业道德就那么可靠?显然不可能。最近银行大案、要案频发已经证实。这还仅仅是“杀鸡警猴”。,没有根本性措施,银行呆坏帐往复滋生不可避免。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打包银行的呆坏帐向外国人或其他战略投资人兜售。一文不值的呆坏帐,或干脆就是麻烦,显然没有人买这个帐,卖不出价钱,或者根本就卖不出去。后来,资产管理公司也出了问题。呆坏帐,实际上就是银行借出去又要不回? 公开发行股票,是用公众的资金来补充银行资本金。“羊毛出在羊身上”,实际是向公众转移银行风险。那也要有客观条件和限制重重。第一,不合条件(如果没有财务监察和监管审查部门网开一面)或者股票卖不出价钱,或者根本就发不出去,即有行无市,折了银行的声誉和美名。第二,银行会受到公众的监督,尤其是战略投资者的监督。银行体系的麻烦和遗留问题(不仅是呆坏帐问题)有败露的危险。一旦银行问题大面积爆发,银行体系将受到重创。第三,银行的所有权和利润起码要分出去一块。第四,银行也是国有大型企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禁止MBO和向自然人转让股权。公开发行股票,在政策和法律上会颇有争议。再则,靠补充银行资本金,“旧瓶装新酒”不但不能根本消除呆坏帐和往复滋生,只能使银行这个烂摊子越铺越大,资产质量不会得到根本改善,到无法收拾和回头。 由银行直接发债,资产负债表会恶化,导致按国家标准计算的资本充足率不足,资本比率降低,抵御风险能力下降,更无法根本上消除和避免呆坏帐。还不如干脆由有问题企业靠发行债券和循环借贷来偿还银行贷款。但,问题似乎又没那么简单。还不上贷款自然有还不上的理由和原因。或者由于经营不善而财务吃紧,或者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就是不还贷。或者向银行借来的钱可能早就不知去向,企业财务上存在黑洞或待填的窟窿。或者本来贷款的使用就是有问题的项目,早就“肉包子打狗”。或者银企双方发生借贷行为可能早就有所预谋。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银行和企业的不良资产一次性由国家豁免掉。注意,企业也有应收而无法收上来的应收帐款。这样,对企业、对银行都好。直接、干脆、利落,用不着兜圈子。反正,企业、银行都是国有,一家人。虽既无政策依据,也无法律依据。但如果不肆张扬,也不会引起什么不满。这样,对企业、对银行都很公平。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什么三角债、四角债、五角债都一笔勾销。 ,不管怎样,这次迎接WTO,银行这个烂摊子,早已成了国家和民族的一块心病,着实令人费尽心机、伤透了脑筋。一手牵着银行,一手牵着企业,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两头为难。 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常来说,应该算一种金融业务,横跨或者说贯穿和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一项业务和衍生创新吧。理论上说,是银行让利(主要是存贷利息差)给金融体系的其他部分,尽快提高贷款回收速度,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和速度,提高资产运作规模,提高盈利的一种创新和手段。比如一次性放贷5年期,利差仅为3%-4%,但如果通过资产证券化、让利2%-3%出去,虽然一次贷款只有1%的盈利,而通过资产证券化能把这5年期贷款周转10次,在5年中,这部分资产就可以给银行带来10%的盈利,比原来增加6%-7%的盈利。对于其他金融结构,则增加了资金运用渠道,通过银行这个渠道变相放贷,而且可以随时在二级市场转让变现。本质上,这与西方国家居民的大额可转让储蓄存单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我们借给银行的钱的凭据(存折)也可以转让。就是赋予债权以流通性。从而增加社会金融资产的流通性、流动性,通融财务,增加资金周转效率。,在我国金融的大背景下,在加入世贸组织在即之时,这种资产证券化的推出,却有了新的含义和特别的意义。笔者个人认为,是“临时抱佛脚”,给银行甩包袱、减负的无奈之举。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推出的资产证券化时机并不成熟,我们的金融体系、我们的资? 我们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战略和指导方针上说,就是银行呆坏帐由财政补充资本金转由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就是通过信托投资公司这个“桥”,把银行的呆坏帐连续不断、大规模地推向市场,是银行不断转移错误和风险的过程,由市场来承担。至多是把“沙子”和“垃圾”混在“好水”里一同推出去,发挥一种“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效果。在战术和具体操作上,就是把银行问题“化整为零 乔装改扮 分散突围”。银行把呆坏帐不断地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再根据不良资产规模向市场(主要是其他金融机构和战略投资人)发行和销售信托受益券。所募资金来填银行贷款的窟窿,循环往复。信托受益券在证券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上供市场交易和炒作。实际上,相当于金融票据(financial paper)。这种受益券,作为一种有价证券,显然介于纯的股权和债权之间。 问题是,这种以银行呆坏帐(或者说银行不良债权)为基础的有价证券对市场究竟有多大吸引力?我们说任何一种有价证券在市场上可以连续交易的基础是“她”究竟能给持有人或者受益人带来多少收益,“她”的风险有多大。有了基础收益,才会产生价格增益。那么,这种信托受益券的基础收益哪里来呢? 显然,信托机构负担不轻,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两次委托。一边是银行的呆坏帐信托;一边是购买信托受益券的资金信托。两边都需要有好处和收益。信托机构本身也要有运作成本和收入。显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持续和成功取决于信托机构这个“桥”的承负能力(即投资或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这种受益券的发行是不应该有问题的。信托机构可以根据市场的反应设计发行固定收益、不固定收益或者浮动、固定期限或者不固定期限受益券(其中要考虑《信托管理办法》)。,要运作信托资金、规避风险、取得收益而且是不菲的收益,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一,取决于信托机构及其团队本身的素质、能力;二要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成熟和有效程度;三还取决于实业企业或所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归根结底,是取决于实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实业企业与银行一样,都需要有好的治理结构。弄的不好,由于企业的治理结构有问题、盈利能力差,信托受益券的基础不牢靠而产生价格泡沫、经济体系的泡沫。,不但银行体系的呆坏帐无法消除,还要把信托机构这个“桥”拖垮、压垮,引起连锁反应。经济、金融体系的风险不但没有减少和有效化解,反而会扩大,从而引起整个 实际上,这还是以银行体系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不公或欠公允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任何的该作为而不作为,任何的该不作为而作为,没有不出现问题或少出问题的。应该看到的是,银行也是企业,银行放贷给其他企业。呆坏帐产生的根源,在银行,治理结构不切实有效,内控不严;在企业,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不强,而且治理结构同样重要。信托机构也是企业。所以,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银行呆坏帐,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企业(金融企业和实业企业),落实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治理结构。 ,归根结底,经济、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泡沫和危机的避免和消除,还是要看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治理结构,看资本市场是否成熟和有效,看人才建设和人才素质。 治本兼治标。一句话,在于制度的总体框架设计、结构设计和内容设计。这还没有说及法律、法制、法治和监管(综合监管)的层面。
7、贷款证券化是什么意思
就是以贷款为标的资产,发行可交易的证券!
股票配资门户
- 云南铜业股吧 云南铜业股票今天行情
- 云南白药股票 云南白药股票代码是多少
- 双一科技股票 双一科技股票股吧
- 盛和资源股票行情 600392盛和资源股票行情
- 深振业a股吧 深振业A股吧同花顺圈子
- 300277海联讯股票 300277海联讯股票行情
- 300177中海达股票 300177中海达股票会变St吗
- 300095华伍股份 300095华伍股份年报
- 建新股份股吧 建新股份股吧现金理财
- 江特电机股吧 江特电机股吧最新消息
- 福建金森股票历史行情 福建金森连续涨停
- 东力传动股吧 东力股票走势图
- 东方财富网股吧 东方财富(300059)股吧
- 600416湘电股票 湘电股票行情
- 600019宝钢股票 宝钢股份600010股票最新消息
- 600010股票:600010股票交易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