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产业:当前变化、产业格局和投资机遇?
摘要 【氢能源产业:当前变化、产业格局和投资机遇?】自2016年开始,国内氢能源专利数量迅速攀升,发明专利数量占比也同步提高。截至2019年3月,中国氢能源相关专利申请量共计658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高达59.72%。《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明确提出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路线图,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安信证券) 纵观整体:当前时点下,氢能未来已来?
变化1:自2016年开始,国内氢能源专利数量迅速攀升,发明专利数量占比也同步提高。截至2019年3月,中国氢能源相关专利申请量共计658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高达59.72%。《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明确提出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路线图,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
变化2:国家级政策频繁发布,2019年两会期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氢能源相关政策,2019年第一季度,宁波市、佛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深圳市5地相继出台氢能发展政策。
变化3:18年以来,我国氢能源推广应用加速推进,河北、山东、江苏、广东、山西、湖北、四川等省市布局氢能产业。目前,我国布局氢能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形成了新的主导产业,建成一批氢能核心企业,搭建了产业资金平台,实现了区域示范运行。
变化4: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效应,有望驱动燃料电池汽车大幅降低成本。通过工程车的规模化应用,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链的成本下降,最终将这种成本下降传递到乘用车领域。
剖析局部:整装待发,产业链各板块究竟如何?
上游制氢:我国当前为世界第一大制氢国,预计2020年或将超2000万吨。我国氢气主要是作为化工合成的中间产品或原料,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氢气量较少。主要制氢的方法是化石燃料制氢法。中国制氢企业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沿海多内陆少。其中以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山东省、北京市企业最为集中,共占全国制氢总量的66%左右。
中游加氢储运:高压气态为储存运输当前主流,固态储氢未来有望替代。加氢站是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配套设施,也是各个国家的规划建设重点。目前,包括中国、日本、德国、韩国、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纷纷出台相应规划以加快加氢站的建设布局,助推氢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加氢站数量为23座,位列全球第四。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00座加氢站;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建成1000座加氢站。(《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
下游应用: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17年底,我国燃料电池行业整体产能在60MW以上。国内虽有相关企业开始介入,但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可靠性和耐久性仍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关键零部件及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近年受益政策支持,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呈“J”型增长。2018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跃升至1619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开启以补贴为基石的内生性增长时代。从地域看,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全国各地呈现出全面发力的特点,但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
从各国发展角度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从资源、环保等角度出发,都十分看重氢能的发展,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已在一些细分领域初步实现了商业化。目前氢燃料电池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与商业化应用在日本、美国、欧洲迅速发展,在制氢、储氢、加氢等环节持续创新。
微观聚焦:前景确立,产业链各板块代表公司实力几何?
制氢行业:中泰股份,国内合成气氢龙头企业;Hydrogenics,全球制氢行业领导者。储运加氢:伯肯节能、京城股份、厚普股份、美锦能源等。燃料电池:亿华通、江苏清能、潍柴动力、雪人股份、雄韬股份、Ballard,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厂商建立合作关系,业务发展遍布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宇通客车、丰田,抢占先机入局燃料电池汽车领域。
风险提示
宏观政策影响,技术工艺发展不及预期
01
写在前面:中国迈向“氢能经济”时代,氢能源产业化迎来真实导入期?
氢能是氢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属于二次能源。无论从能源历史发展的角度还是氢能本身特质的角度,氢能源都将会是未来能源的主角。从横向对比来看,氢能具有燃烧热值高,发电建设成本低,清洁度强,资源丰富的优点,能够实现现有能源的替代;从纵向发展来看,众多国家纷纷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人们正从“油气时代”向“氢能时代”迈入,预期在21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时代。
面对氢能源成为未来能源主角的趋势以及我国对能源结构转型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大力投入发展,在技术、政策、产业集群等方面均有所改进。至2019年3月,氢能相关专利数量增至658件,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技术取得全新突破;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跟进;多城市加快布局抢先机,氢能产业集群发展初见成效;潜在规模化应用降成本,带动氢能需求强势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氢能产业链各环节也在加速发展中。《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指出,2020年,我国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氢气产能规模将达到720亿m3;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燃料电池车辆达到10000辆;氢能轨道交通车辆达到50列;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加快发展氢能源,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将迎来新机遇。基于此,我们推出本专题,对氢能产业链进行深入分析,做出如下思考:
纵观整体:站在当前时点,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迎来了哪些变化,未来将走向何方?
剖析局部:国内外氢能产业链各板块发展现状如何?
聚焦微观:从产品、财务角度出发,国内外氢能产业链各环节代表公司表现如何?
02
纵观整体:当前时点下,氢能未来已来?
2.1。 当前时点:技术优化+政策发力,我国氢能源快速发展迎来曙光
氢能是未来能源的主角。早在2006年有关氢能的《百年备忘录》中,科学家们指出:“21世纪初叶人类正面临的两大危机:一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至21世纪末,气温的升高将会呈现一个相当大的幅度,并将会给人类、动物、植物以及人类文化遗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二是传统化石能源或核能源燃料被少数几个国家寡头垄断的情况正不断加剧,这不利于大多数国家利用能源。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不少,但是氢能为最优方案,它将为人类提供足够的清洁能源。”无论从能源历史发展的角度还是氢能本身特质的角度,氢能源都将会是未来能源的主角。
纵向发展:21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时代
氢能是氢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属于二次能源。当前人们正从“油气时代”向“氢能时代”迈入,预期在21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时代。
氢能源的发展并非近几年才兴起,人类从发现氢到今天,足有数百年历史,而利用氢做动力源都有近300年时间。
随着氢能应用技术发展逐渐成熟,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持续增大,氢能产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实现低碳环保发展的重要创新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共识,多国政府都已出台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战略路线图,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更是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
我国早在2011年就发布了相关政策鼓励氢能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氢能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近期国家顶层政策的推出,我国氢能产业有望快速发展。
横向对比:氢能燃烧热值高,发电建设成本低,清洁度强,资源丰富
(1)氢气热值高,易于实现轻量化和高续航。燃烧热值高,氢能的热值是除核燃料以外热值最高的燃料,燃烧同等质量的氢产生的热量,约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这意味着,消耗相同质量的石油、煤炭和氢气,氢气所提供的能量最大,这一特性能有效满足汽车、航空航天等轻量化发展需求。
(2)氢能发电建设成本低,不足光伏发电成本的1/5。相较于风能、天然气、光伏、石油、生物质能发电等众多发电方式,氢能源的发电建设成本最低,仅为580美元/千瓦,不足光伏发电建设成本的1/5。
(文章来源:安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