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华为出海根据地 揭秘吉利“蛇吞象”沃尔沃

股票配资 2023-02-04 08:00www.16816898.cn股票配资平台

  近年来,瑞典人对中国的了解,更多是通过多年前,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华为和吉利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这一期我们将走进这两家公司。

  吉利收购完成后,利用沃尔沃和哥德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CEVT,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建立欧洲创新中心,作为长期投资和长远目标的设立。

  而华为公司更是早在2000年就已落地瑞典,现在超过90%瑞典人的通信互联互通是通过华为的基础网络实现的。不仅在通讯领域,华为的业务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级IT服务市场。

  这两家企业为何要“走出去”,期望达到怎样的效果?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吉利收购沃尔沃震惊世界

  吉利的“走出去”,从一开始就赚足了眼球。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这意味着,至此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那么,吉利获得了什么?

  简单来说,有三点一是收购了沃尔沃的全部股权;二是买到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专利等和制造设施;三是获得了沃尔沃在全球的经销渠道。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东方穷小伙娶了西方公主”能概括的。

  吉利和沃尔沃“联姻”,还有一个成果,便是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吉利集团欧洲研发中心(CEVT)。

  “我们正在研发一种模块化技术,通过一个基础架构模块,开发出轿车和SUV等不同级别和功能的车型。”CEVT的常务副总裁魏刚表示,预计在这样的基础架构上,未来几年吉利将推出多款新车,包括轿车和SUV。

  简单来说,车身长度、宽度、高度、轴距和车轮尺寸等基础参数都可以按需调整。

  再有,为了制造各种不同售价区间的车型,模块化平台必须能够提供“各种不同的性能级别”。

  可别小瞧了这CEVT,目前有20多个国籍1600多名汽车专家聚在一起,“带给吉利不只是沃尔沃的经验,更多的是整个欧洲的百年造车经验。”他说。

  魏刚对第一财经详述了当年吉利合并沃尔沃后,在欧洲创业初来乍到的样子。

  我们建立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这个背景就是在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之后,其实双方一直在寻找一种成功的合作模式。集团统一考虑,想从技术和平台的角度来讲,来找到一种双赢的模式。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2013年初只有七个人,那时候定下来只要不到一百人。现在我们大概是2200人,员工覆盖28个国籍。投资额也从2013年的4个亿人民币,到现在的大概30亿克拉。

  刚开始我们只想做一个架构通过cevt,大概一百多个工程师,这么一个很小的规模。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快,这么重要,就是因为我觉得集团认识到了,其实在瑞典,在哥德堡通过有沃尔沃这个做背书,我们有很好的技术双方的合作能力。

  我们也承担了几个任务,第一我们要把产品做出来,就是架构,还有我们的整车开发。第二,我们要给包括吉利在内的中国车企,就是中国汽车发展能够真正的创造一种自主研发的一个真正的体系,过去我们是没有体系的。第三,我们还承担着培养中国汽车人才的这么一个重要任务。

  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条件之下,从一张白纸开始创立子公司,魏刚和他的团队,一步步、一点一滴做到现在,期间经历了巨大的挑战。语言、文化、工作环境等都和中国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吉利真正走出了自己的一大步。

  对于魏刚来说,这个文化融合故事让他印象深刻。

  我们中心有28个国籍的员工,这不仅仅是简单中瑞文化的冲突,而是多元文化的挑战。我们怎么打造一个全新的吉利国际化的一种文化,能够把我们中国这种快速反应,对市场的了解,包括西方企业的这些员工来了之后,他们的体系,他们的知识能够综合的融合在一起,能够尽快的把我们的产品做出来,能够满意客户,满意各方代表的这些需求,我觉得这是很挑战的事情。

  这个研发中心获得了哥德堡金钥匙奖,初来乍到的第一年就被评为哥德堡最快增长的企业。这也许,正是文化融合的一个好案例。

  如今,吉利计划2021年再建一个欧洲创新中心,在哥德堡打造一个中国汽车工业园。出海,是吉利一个长期的远景。

  华为出海老大哥的成功经验

  华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代名词。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华为的广告和产品,第一财经记者留意观察了一下,在北欧使用华为手机的人还真的挺多。超过90%瑞典人的通信互联互通是通过华为的基础网络实现的。17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达,成为华为这家来自中国的全球化企业重要的一个布局,今天我将在斯德哥尔摩拜访华为瑞典公司,探寻华为的全球化之路。

  2000年,华为在瑞典建立了研发中心,2003年开始以瑞典为中心拓展整个海外业务,如今,华为在瑞典拥有约600名员工,75%是本地员工。

  经过18年发展,在电信领域来看,几大运营商都已经跟华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华为也已经在整个瑞典市场成为了主流的供应商。华为提供了本地的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合计超过2000个岗位,而且超过2000人接受了华为在整个通讯领域培训。

  华为公司北欧企业部副总裁梁艳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华为瑞典公司正是5G技术研发的核心基地

  不管从研发还是从市场拓展来看,瑞典华为在整个全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全球有十几个研发中心,我们选瑞典作为我们整个最领先在无线通讯技术,特别是现在5G的研发技术,瑞典是非常重要的基地,5G技术也是牵引未来整个通讯领域发展的。

  华为最早是从通信领域开始,一直聚焦一个行业,现在做到了行业第一。如今,华为在全球,除了聚焦电信之外,我们也聚焦像金融行业,政府行业,制造行业,能源行业,还有交通行业,这些也都是华为垂直聚焦的行业。瑞典我们主要也是看他是大企业所在的集中地,比如像制造行业,有沃尔沃,斯干尼(重卡厂家),在这个行业的话,华为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比如存储、高性能计算,以及也探讨技术、、云化技术等。我们的业务已经覆盖170多个国家,所以像H&M,还有宜家他们可能覆盖大概40个、70个国家,跟华为这种战略对标可能对我们双方的这种合作和共赢,都会产生很好的促进。

  虽然,现在来看,华为的出海似乎顺风顺水,水到渠成,但实际上,其中的艰辛和风险,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韩晓东告诉第一财经,商业谈判的观念和理念上是出海的最大障碍。

  我们的企业和对方的企业在商业谈判,在投资项目真正落地过程中,到底会出现哪些问题?那么一个是商业谈判的一些观念和理念是存在差异的。北欧企业,特别是瑞典企业,它的商业模式,商业文化跟我们还是有些不同。我们讲瑞典企业是善于创新,善于制造,不善于推自己,他们有些不太善于表达,那么这个过程造成双方可能对有些,特别是合作条款的这种认识没有达成一致。那么这个过程是造成我们现在看来有一些项目没有最终实现达成最终的协议的原因,还有我们的企业是有些部分企业还是沿袭了在国内的商业习惯。

  跟瑞典企业打交道,要做到诚信。瑞典企业它是以诚信为主,它实际上如果是建立了一种良好的诚信的关系,它会保持的时间非常长,这也是说,我们讲只要是跟瑞典企业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会长久,会很持续。那么实际上这个是双方,我跟你说还是有一些个认识的不同,或者说是对投资合作理念的差异,特别是对一些具体的商业条款的双方可能会在谈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差异,我跟你讲,这个问题还出在一些语言的障碍,因为虽然我们的企业慢慢的这种英文水平在逐步提高,仍然会存在双方沟通交流的不够充分,那么也造成双方对项目合作的这种信心,在谈判的过程中会有所缺失。那么我想这个将来是需要在双方的不断地去提高,不断地去互补,不断地去完善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