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底部特征 市场调整并未结束
2014年6月发端的大牛市之前也出现了明显的量价背离的现象。但2015年6月市场大跌之前,大盘走势和成交量之间并未出现背离,这或能从此轮大调整明显的杠杆特征中得到解释,反映出加杠杆后资金可能更加难以保持理性投资理念,追涨杀跌放大市场风险。2015年6月以来的市场下跌阶段,市场成交量的趋势持续向下,并未出现底部量价背离现象,这也或意味着从月线角度看,中期内大盘仍然将处于寻底的过程。
从时间维度分析大盘走势,海通证券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累积上涨期,所谓累积上涨期就是将其定义为从选定的基期开始至任意时间段内,大盘的上涨月数与大盘下跌月数的差值,即大盘该段时间内的净上涨月数。以1990年12月为基期计算大盘的累计上涨期,注意到累计上涨期的历史数据走势表现出与大盘的趋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引入累计上涨期的概念符合我们的设计该指标判断大盘走势的初衷。如果大盘趋势向下,但累计上涨期指标却继续上行或者维持震荡,也就是说累计上涨期和市场趋势出现背离,这或意味着市场的调整时间不够,后期市场继续调整的概率较大。背后的原因在于如果市场趋势向下但上涨的时间却多于下跌的时间,说明市场下跌的幅度远大于上涨的幅度,期间多方虽然上攻但力量明显相对空方不足。从2015年6月以来市场的调整周期中,累计上涨期和大盘的走势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这或许意味着市场的调整并没有结束,市场会继续以下跌的方式完成对这个背离的修正。
在大盘寻底的过程中,斐波那契数列中的3 和5 这个两者数字或许有助于强化对于市场底部形成的判断。历史上看,海通证券统计自1990 年12 月至2016 年4 月市场1994 年7 月市场大底是连续下跌5 个月形成的,2005 年6 月市场大底是连续下跌3 个月形成的,2008年10 月大底也是连续下跌三个月形成的,还有一系列中期的底部也在市场连续下跌3 或5 个月后形成。,统计中还发现连续下跌4 个月也是判断市场形成底部值得关注的时间点。
海通证券认为,如果市场出现连续下跌3至5个月的时间,这将明显增大市场的底部到来的概率。2015年6月以来的调整周期中,2015年6-9月市场持续下跌4个月,后迎来一波较为明显的反弹,但随后至今市场并未出现连续下跌寻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