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亿资管迎监管 流通股红线设定 炒新炒重组套
央行等五部委1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在统一资管产品监管标准、消除监管套利空间的,以划定流通股“警戒线”的方式,对资金抱团“炒新”、“炒重组”等行为予以规范。
封堵“以小撬大”漏洞
“长期以来,公募基金的投资集中度约束一直围绕‘市值’展开,但在部分股票流通股比例较低的情况下,个别机构通过对流通股控盘,撬动整只股票市值膨胀,却仍不违反‘双十限定’。”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在资管所投资产品集中度方面,《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的“双十限定”一直是公募基金的行为准则,即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证券的市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证券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
但近年来,个别机构利用“市值”和“流通市值”之间的差异,大肆抱团炒作流通盘占比较小的次新股、重组股,屡屡上演股价数百元、市盈率近千倍的“投资闹剧”。
为了堵住这一漏洞,此次《指导意见》将“警戒线”设定于“可流通股票”之上,即同一金融机构发行的全部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者单只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者证券投资基金市值的30%,全部开放式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全部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30%。
抱团“炒新”套路受阻
此番“警戒线”的设置,可能会让抱团“炒新”套路受阻。2015年那波次新股的炒作或可提供前车之鉴。当时,不少次新股存在同一机构旗下多只开放式公募产品“抱团”,合计持股比例突破流通股15%的情况,导致相关公司股价出现惊人涨幅。
以2014年1月上市的安硕信息为例,其在上市一年内,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仅为25%,即使2015年1月部分限售股解禁后,流通股占比依然低于四成。2014年底,汇添富旗下5只基金合计持有安硕信息295.33万股,占其流通股的17.19%。2015年一季度末,汇添富旗下6只基金持有安硕信息579.43万股,将占流通股的比例提升至24.73%。与此对应的是,安硕信息的股价最高达到474元。
2014年1月上市的全通教育也有类似情况。易方达旗下的5只基金在当年三季度末合计持有公司501.1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达到20.49%。2014年底,易方达进一步增仓,旗下6只基金合计持有522.1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达到21.35%。而全通教育股价最高超过467元。
同一机构的高比例持仓,很容易导致相关个股原本不大的流通盘被控制,稍有买单就会大涨,而机构一旦离场,股价又会大跌。2014年末,工银瑞信、华商基金、宝盈基金分别通过6只、5只、2只基金产品持有朗玛信息620.69万股、377.13万股、309.97万股,占彼时流通股的比例分别为23.16%、14.07%和11.57%,即三家基金控制了朗玛信息约半数流通盘。朗玛信息股价最高超过101元,而最新价只有25.01元(均为除权价)。
亿衡投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同一公募基金旗下产品合计持有单一公司流通股比例超过10%的案例有21起,其中绝大部分为近两年上市的次新股。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指导意见》逐步落地,机构对次新股的“抱团”行为将调整。
遏制炒作“蛇吞象式”重组
除了次新股,因资本运作而导致流通股占比较低的重组股,其资管产品持股比例也将被《指导意见》所约束,这意味着资产重组尤其是“蛇吞象式”重组完成后,相关个股股价大幅波动的情况或将得到遏制。
以重组股信威集团为例,其于2014年9月完成重组,由于注入资产远大于公司原有资产,导致市场上的流通股比例较低。2014年末,工银瑞信旗下11只基金抱团进驻信威集团,合计持有3859.86万股,占信威集团流通股本的27.85%。
在最新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持股中,截至9月末,韵达股份被富国基金旗下两只基金产品合计持有1970.81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20.23%,已超过15%上限。
对于前述限制,也有业内人士针对机构参与定增情形提出疑问,即机构所持的限售股,是否需要参照流通股的比例执行?有私募人士表示,这需要视后续解释细则而定,但考虑到定增股份解禁后,依然存在超过《指导意见》中15%、30%上限的可能,后续机构在参与定增时,势必将考虑该因素,设计符合规则的参与数量和入股时机。
举牌、入主门槛提高
由于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作出一致性规定,《指导意见》被视为我国资管行业实现“统一监管标准”的里程碑。尤其是对以往处于“边缘地带”的私募、险资、信托等领域,将形成更加有效的监管效果。
近年来,险资在A股市场表现颇为抢眼,但同一保险公司旗下的资管产品是否能够大比例持有单一上市公司股权,业界仍有一定争议。《指导意见》将保险公司旗下的资管产品纳入监管范畴,无疑将受到15%、30%上限的约束。
上海银行今年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个险万能持有该公司2.72亿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34.9%。不过,需指出的是,随着11月16日公司部分限售股解禁,这一比例应已低于30%的上限。
,私募基金利用旗下产品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行为,也将面临《指导意见》的约束。
由于影响较大,《指导意见》设置了较长的过渡期,实施“新老划断”,不搞“一刀切”,过渡期自《指导意见》发布实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
【新规解读】
29万亿银行理财资金迎变革 银行系资管子公司将应运而生
随着上周五《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出台,规模高达29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迎来变革。
资管统一监管时代来临 信托业挑战面前促转型
面对监管标准的统一,信托业内人士表示,《指导意见》是一个统领,从此将开启监管统一的资管新时代。未来,信托将与其他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资管业务,也将面临打破刚兑、去通道等挑战,行业转型迫在眉睫。
通道根基动摇 券商资管业务进入变局时刻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就《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一段时间来令券商资管行业有所预期但又心存侥幸的转折时刻,终于来临。
新规确立保险资管机构市场地位
“新规对保险资管行业的主要意义在于,保险资管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将极大改善保险资管机构的市场地位。”针对11月1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上证报记者采访多家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他们深切感受到大资管时代下规则统一的重要性。
资产管理正本清源 公募基金迎重大利好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和从业人士表示,征求意见稿拉开了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的序幕,以信息披露最规范健全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为标杆,有利于规范全行业的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明令禁止刚性兑付对公募基金的发展形成重大利好。对于分级基金来说,接下来将面临转型和清盘的处境。
百万亿资管业务迎来“大一统”监管
业内人士表示,《指导意见》是我国资管领域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纲领性文件,从长期来看,整个资管行业“大跃进”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资管业务迎来更为严格和统一的监管,在规模增速放缓的,质量会得到提升。
银行资管子公司迎来曙光 产品净值化转型面临挑战
对银行理财而言,《指导意见》在净值型管理、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第三方独立托管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凸显当下“严监管”的趋势。
资管产品加杠杆遭遇“紧箍咒”
为抑制层层加杠杆催生资产价格泡沫,《指导意见》要求资管产品持有人不得以所持产品份额进行质押融资,个人不得使用银行贷款等非自有资金投资资管产品,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企业不得投资资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