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发行频“流产” 上市公司融资格局再生变
债市风波正改变着上市公司的融资生态。
今年以来,共有338只债券取消或中止发行,涉及金额高达2161.79亿元,其中共有52家上市公司取消或中止了58笔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发行,合计涉及金额384.5亿元。其中,4月份以来就有29只债券中止或取消发行。与此,债券发行利率也在不断走高,尤其是4月份以来,个别已发行债券的利率已超过8%。
债券市场投资人士认为,这种现象背后是投资者对中低评级债券的规避情绪,高评级信用债则一券难求,两极分化加剧。对上市公司来说,在股权再融资已经收紧的情况下,即使发债难度增加,依然不失为主要的融资渠道。
四行业密集出现失败案例
梳理取消/中止发债的上市公司名单,不难发现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环保、房地产、建筑、能源等行业出现的频率最高。例如,环保行业的高能环境、盾安环境、东方园林、铁汉生态,房地产行业的中洲控股、世茂股份、南国置业、格力地产、富力地产、保利地产,建筑行业的重庆建工、宁波建工、北京城建,能源行业的大唐新能源、新集能源、东华能源、湖北能源、美都能源。
南国置业4月26日公告称,鉴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决定取消18南国置业SCP001的发行。根据此前安排,该超短期融资券计划发行10亿元,发行期限为270天。按照原有计划,该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金融机构贷款、补充流动资金等。
高能环境情况与之类似。公司5月17日公告称,拟发行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为2.5亿元,发行期间为270天。可到了5月22日,公司表示,鉴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决定取消该债券发行,择时重新发行。
业内人士表示,取消发行的现象从2016年末便开始出现,今年以来的取消发行绝对量依然处于高位。与此,债券利率不断抬升,7%、8%的利率已经屡见不鲜。例如,金贵银业4月25日发行的18金贵01,发行规模为2.5亿元,票面利率为8.7%;广田集团5月17日发行的18广田MTN001,发行规模为6亿元,利率为8%。
高低等级信用债分化
发行失败、利率高企与今年以来企业债风险事件频繁爆出不无关系。先后有富贵鸟、湖北宜化、神雾、沪华信、盾安和凯迪等主体爆出风险事件,最终只有国企背景的湖北宜化安全兑付,其他中低等级企业债均出现实质违约,更加重了投资者对中低等级企业债的规避情绪。
银叶投资人士表示,债券取消发行通常有两种情形,一是发行人不满发行利率,通常是中高评级债券,对财务成本控制比较严格,会择机再发;二是发行人资质较差,募不满量。从取消发行的债券来看,AA级债券的占比提高;取消发行的主体中,地方国企占比达68%,民企占比19%。地方国企多数为中低评级的平台公司,进一步印证了今年以来取消发行的主因,是投资者对中低评级城投和企业债的规避情绪。
招商证券认为,部分企业债频繁暴露风险,主要由于相关企业资质弱化。后者一方面面临成本端的被动抬升,另一方面遭遇盈利牵制,导致短期债务覆盖能力呈现趋势性回落。
在大量债券取消发行的背后,高低等级信用债分化明显。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分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高等级信用债的需求旺盛,基金经理的配置策略趋于谨慎。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行业景气和信用资质是择券的首要考量因素,配置不能冒进,总体上以流动性好且评级高的央企、国企、金融债为主。
融资渠道不断扩容
由于股权再融资政策已经收紧,此番债权融资遇阻更令上市公司融资倍感压力。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相对于股权融资明确约束,债权融资虽然难发,但依然有操作空间,例如提高发行利率。,可以明确的是,债市依然是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
部分龙头公司已经将发债目光转向海外。2017年境内地产企业海外发债规模达到了3164.6亿元,是2016年的4倍。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的热情依旧高涨,截至5月20日,今年已经发行了近1900亿元的境外债。发债企业多是行业龙头,比如恒大、佳兆业、绿地集、万科、旭辉地产、碧桂园等。
,发行可转债、可交债也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手段之一。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约30只可转债上市,合计发行规模超过500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发行规模为310亿元,发行公司只有3家,其中仅光大转债的募资规模就高达300亿元。而2017年全年共有27只可转债上市,合计募集资金603亿元。
同样,今年以来可交债的发行规模也远超去年同期。据统计,2018年以来已发行的17只可交换债(按上市日期)总计融资412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127亿元大增225%。,今年以来另有20多只可交债蓄势待发,预计融资规模超过600亿元。而2017年全年披露可交债发行预案的公司仅37家,发行规模约为34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