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紧源头才能确保IPO质量
近期市场对IPO的讨论相当热烈,而就IPO上市速度、给予市场的影响,也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管理层对于IPO的批文数量,也视股市走势情况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从此前的每批(周)10家以上,下降到7家,再降到4家,本周又增至8家,动态调整迹象明显。
其实,市场对于现行IPO的态度,绝非完全否定或抗拒,而是希望发行速度适当,不要因为眼见有700多家企业排队IPO,需要“疏堵”而加快发放批文,对本已走势不太强的市场造成太大冲击。更重要的一点是,对IPO企业的质量要严于把关,将问题企业拒之门外,将难得的IPO机会留给真正的质优企业,达到有效服务社会经济的目的,给市场增添新的投资机遇。
日前,就有一条新闻佐证着要从IPO源头,把好质量之门的重要性——6月9日,兴业证券发布公告,正式推出欣泰电气欺诈发行先行赔付方案,一级市场新股投资损失和二级市场退市损失纳入赔付,减半扣减市场风险并设60%最低赔付比例。在此方案中,兴业证券需要拿出5.5亿元巨款来赔偿遭受损失的投资者。
欣泰电气欺诈发行的恶劣影响,明白事理的投资者会心知肚明;作为欣泰电气上市的保荐人,兴业证券未能尽到应有的把关责任,如今需要为自己的失责付出惨重代价。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也是一个明显的教训。而在这些年,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标准,对相关报表进行粉饰的现象,也时有报道揭露;股市中,也有一些股票上市没多久,爆出业绩急剧下降甚至亏损等“变脸”的问题。这都亟需管理层祭出更加切实可行的IPO审核措施,把控好IPO发行这关,将好的企业放进来,把差的企业挡出去。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才能更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可以说,市场对于IPO发行的担心,并非怕太多,而是怕优质企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