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点怕是等不到了
犹记得去年10月最悲观的时候,“大A永远3000点”的段子喧嚣一时。
如果是普通人的吐槽也就罢了,如果是专业投资者也抱此态度,十分丢分。
在这里我抛出一个大胆的观点大A以后很难再看到3000点了。
1
如果还记得我以前文章的话,我曾多次以全A举例,证明市场是有底的,而且按每年10%的年化收益率提升。
全A指数只能在上看到,而每年收费过万,大部分人都看不到。
而如果按中证全指指数计算市场底,算出来的结果也不准。
但其实我们最常用的上证指数,也可以用来测算市场底,而且效果与全A几乎一致,按每年4%的年化收益率提升。
2
比如A股历史上最长的3年震荡市12-14年,12年上证指数最低点是1949.46点,而模型测算出的12年最低点点位是1947.73点,生效;
13年上证指数最低点是1849.65点,收盘点位是1959.51点,发生于13年6月,根据模型算出当时的市场最低点是1986.69点,略微失效,但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18年上证指数最低点是2449.20点,收盘最低点位是2483.09点,根据模型算出当时的最低点是2464.50点,继续生效;
20年上证最低点是2646.80点,收盘最低点位是2660.17点,根据模型算出20年最低点是2665.61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22年上证最低点是2863.65点,收盘最低点位是2886.43点,根据模型算出的最低点是2883.12点,继续生效。
而根据模型,今年的最低点是2998.44点。
如果模型继续生效,则上证以后很难再看到3000点了。
这就是价值投资的神奇力量。
哪怕是大家看起来最没有成长性的上证指数,依旧验证了价值投资
即便每轮市场熊市底部时的估值一致,可因为企业盈利逐年提升,所以每一轮熊市底部点位也是逐年抬升的。
3
全A的底部点位按10%的年化收益率逐年提升,而上证指数只有4%的复合增速,那么推动全A更高的增长来源是什么?
我选了全指消费、全指信息、全指医药、全指工业(新能源)、全指化工(高端制造)5大代表性的行业,
按它们08年-18年之间的最低点位,对应的10年复合增速,当作指数每年最低点位的年化增速,则得出下图
今天全指信息收盘点位5246.54点,全指医药收盘点位是11699.46点,全指价值收盘点位是3799.80点,明显低于模型今年的最低点位。
某种程度上,这代表了市场对这些板块的基本面存在分歧,要么短期不明朗,要么达不到过去的高增速。
但个人对行业没有偏见,均值回归也是我逆向投资的底层逻辑,所以今天加仓了TMT、价值风格的基金。
至于医药,我更青睐于全市场基金,而目前符合我要求的全市场医药基金极其有限,所以等年报披露后,如果市场仍有机会,会再度布局。
当前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减仓并非主流,优选估值极具吸引力的板块,继续选择重仓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