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大跌是哪一年哪一天(股市大跌是哪一

股票入门 2023-01-13 15:23www.16816898.cn炒股票新手入门
  • 中国股市最高是哪一年,有多少点
  • 中国股市跌幅最大的是哪一天?
  • 中国的股灾是那一年,有什么引起的?
  • 中国股市有过哪几次暴跌,其时间各是哪几年?
  • 2001年期间股市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是哪一年?
  • 中国股市有过哪几次暴跌,其时间各是哪几年?
  • 1、中国股市最高是哪一年,有多少点

    2007年,6124点。

    2、中国股市跌幅最大的是哪一天?

    2007年2月27日,沪深股市今日遭遇“黑色星期二”,盘面个股普跌,两市暴跌幅度达8%,创本轮行情最大单日跌幅,超700只个股封于跌停。沪上证综指下跌268点,跌幅为8.8%。深证成指下跌797点,跌幅超过9%。两市超过1300只股票下跌,成交量约2000亿元。

    3、中国的股灾是那一年,有什么引起的?

    1.股灾概述
    股灾(The Stock Market Disaster)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经济现象。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股灾具有以下特点
    ①突发性。每次股灾,几乎都有一个突发性暴跌阶段。
    ②破坏性。股灾毁灭的不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使股市丧失所有的功能。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过火灾、洪灾或强烈地震的经济损失,甚至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③联动性。一是经济链条上的联动性,股灾会加剧金融、经济危机。二是区域上的联动性,一些主要股市发性股灾,将会导致区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④不确定性。股灾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股灾会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使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在股市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会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也冲击着金融市场。
    从1720 年世界第一次股灾发生算起,几乎每一个有股市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生过股灾。1720 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世界上发生最早的股灾;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日本、台湾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最频繁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包含股灾在内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出汇市与股市轮番暴跌的特点。
    ,股灾会从多个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例如,1929年美国股灾,受冲击的就是金融市场。美国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1年的2294家,从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混乱状态。股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巨大。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灾的发生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开始。股灾引起人们对经济前景极度悲观,导致投资锐减,社会总需求下降,生产停滞,国民收入减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1929年股灾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私人投资由1929年的160亿美元减至1933年的3.4亿美元,工业生产1933年比1929年下降了50%,国民收入由1929年的878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402亿美元,下降54.22%。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又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下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之中。
    2.引发股灾的原因
    2.1直接原因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 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买和卖。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 形成恶性循环, 令股价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2.2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3.股灾处理措施
    几乎每一个发生股灾的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应急措施主要有启用“断路器”暂停股市交易,动用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回购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场恐慌心理等。为了避免股灾发生,则加快了证券市场法规建设与完善,强化了市场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以重塑投资者信心。
    4.最惨烈的几次股灾
    4.1美国股灾
    4.1.1 1929年大股灾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灾难的发生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狂跌不止。自杀风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当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 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大股灾之后,随即发生了的大萧条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 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4.1.2 1987年股灾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股灾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4.2日本股灾
    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连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4.3 1973年香港股灾
    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1973年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而破产。
    4.4 1990年台湾股灾
    1987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1989年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数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点。从12000点的下跌过程中,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套牢,从12000点回到8000点以下,有人开始进行买进,7000点买进,6000点买进,5000点更是买进,日后是一路跌到了2485点。
    5.中国式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4、中国股市有过哪几次暴跌,其时间各是哪几年?

    最近的一次应该是2007年的2月27日

    5、2001年期间股市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2001年证券市场大事件回放
    --------------------------------------------------------------------------------
    国有股减持
    6月14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规定凡有国家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上市首发或增发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减持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市场反响强烈。沪市在当日勉强创出2245.43点后开始大幅下滑,至10月22日收盘指数1520.67点,跌幅达32.29%。沪深两市总市值从6月底的5.36万亿元减至10月底的4.37万亿元,4个月缩水1万亿元。
    10月2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当日沪深两市个股全线涨停。11月14日,证监会公开向社会征集国有股减持的具体操作方案,但市场仍对其抱有疑虑。
    B股市场对内开放
    2月19日,证监会宣布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账户,进行B股交易,并于6月1日起对境内居民全面开放。沪市B股指数从2月19日的83.2点上冲至6月1日的241.61点,涨幅190.4%,但随后3个月大幅下滑。此项政策事后引起争议,有人指责B股市场对内开放致使外资大量逃离,今年中报显示,境外投资者不足一成。证监会11月初要求券商对B股业务自纠自查。今年B股市场虽然活跃了,但一级市场筹资却交了份“白卷”。
    代办股份转让
    为解决原NET、STAQ系统挂牌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6月1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称这些公司按既定政策达到股票上市条件后可在交易所上市,在此之前应进行股份代办转让。6月29日代办股份转让正式启动。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大鹏证券、国信证券、辽宁证券和闽发证券6家券商被选为该业务试点单位。12月10日,PT水仙开始代办股份转让,表明该系统完善了我国退市机制。目前共有7家公司实行股份转让。
    退市机制启动
    2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打破了我国证券市场“只能进不能退”的局面。4月23日,PT水仙正式退市,开国内证券市场终止上市先河。其后,PT粤金曼、PT中浩也相继退市。12月5日,证监会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废止原退市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办法规定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证券交易所应自其公布年报之日起十个工作日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暂停上市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中报或未提出恢复上市申请或申请未被受理的,将被终止上市;特别转让服务制度即PT制将不复存在。ST、PT炒作风由此大大收敛。
    修订会计制度
    今年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准则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今年起,上市公司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补充规定,除原有四项计提外,还须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委托贷款四个项目提取减值准备。今年中报有76.4%的上市公司按新制度进行了八项计提。,新颁布的租赁等三项会计准则与修改的《债务重组》等五个原有会计准则也全面实施,年末财政部又颁布了固定资产和存货两项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元旦起实施。至此,财政部先后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1项基本会计准则。据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刘玉廷透露,今后将根据国情和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最终将达40余项。新会计制度借鉴国际惯例,进一步挤干公司业绩水分。
    公司筹资市场化
    3月,新股发行额度制正式取消,用友软件拉开核准制下新股发行序幕。该公司发行价每股36.68元,为国内股市首发价之最高,发行市盈率64.35倍,居历史第二。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一时间上市公司增发公告不断,约有140家公司提出增发议案,但由于不少公司圈到钱就“变脸”,或将大量闲置资金委托理财,致使市场谈“增”色变,甚至连配股也无人喝彩,先后有30余家券商配股配成大股东。5月,《新股发行上网竞价方式指导意见》出台,1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募集资金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出台,要求首发公司融资额一般不超过发行前一年净资产的2倍,上市公司增发、配股募集资金额一般不超过发行前一年净资产。如今新股发行价大大降低,发行市盈率一般不超过20倍。筹资市场化将由无序走向有序。
    银广夏陷阱
    2001年8月,财经杂志披露《银广夏陷阱》,公司股票紧急停牌。其后,中国证监会调查组进驻天津广夏,开始调查银广夏的问题。9月6日,证监会公布调查结果,称银广夏通过伪造合同和有关文件、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虚构利润7.45亿元;还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此后财政部宣布取消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并将相关人员移交司法处理。
    9月10日,银广夏复牌,连续出现15个跌停板,68亿元市值不翼而飞。受其影响,上海金陵、轻纺城、银鸽投资、基金景宏景业等损失惨重。目前公司被众多银行和二股东告上法庭,而中小投资者则投诉无门。银广夏事件打击了人们对绩优股的信心,使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诚信问题得到空前关注。
    开放式基金面市
    9月,国内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开始公开发售,引起公众瞩目。9月21日华安创新正式成立,发行共募集50亿份基金单位,但其中30亿份的个人发行额度未被足额认购。此后南方稳健、华夏成长相继推出。华夏成长甚至不设预定规模,并在延长发行时间、扩大销售网点和降低申购门槛等方面动足脑筋,募集到32.39亿元。
    12月10日,未达到募集80亿元目标的南方稳健率先发布开放申购、赎回公告,开始进入日常申购,并从12月28日起接受赎回,华安创新12月21日起也开始全面开放。开放式基金使公众又多了一种投资品种。但由于股市低迷,运行了三个月的两只开放式基金12月21日单位净值分别为华安创新1.002元,南方稳健0.9942元。
    郑百文重组
    新华社《假典型巨额亏空的背后———郑百文跌落发出的警示》既出,郑百文便注定将暴露在聚光灯下。但这个濒临破产的烫山芋偏偏有人接受。去年12月,财大气粗的山东三联集团宣布将重组郑百文。但重组的前提却是公司全体股东的股权缩水,即将所持公司股份的50%无偿过户给三联集团。公司为通过这一奇怪的方案,还推出了践踏中小股东权力的“默示同意”表决法。今年10月16日,其国有股转让方案获财政部批准,为了解决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股权过户的法律障碍,8位股东将公司董事会告上法院,要求确认股东大会作出的“默示同意”和授权董事会办理股份变动手续等决议有效,11月18日,法院判决8位股东胜诉,登记公司宣告将按判决办理公司股份过户,目前三联集团已将部分资产注入郑百文。如果郑百文重组成功,不知投资者该喜还是该忧?
    中科系崩盘
    今年1月,中科系股票连续跳水。1月10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科创业股价暴跌已较严重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正常秩序,证监会正会同有关部门对涉嫌操纵股价者进行调查。据悉,通过层层股权转让,中科系牵涉到中科创业、中西药业、莱钢股份、岁宝热电、鲁银投资、胜利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据庄家吕良自述,机构所用的巨额资金大部分都是以股票质押的方式从银行筹得,然后再买股票、再贷款,形成一条资金链。由于北京中科陷入财务危机,其所持系列股票被强行平仓,最终造成中科系股票连续跌停。4月,中科系股票企稳。随后,中西药业被华晨集团接手,莱钢股份退出鲁银投资,ST中科恢复原名康达尔,中科系现已被人淡忘。,该事件还没有完全了结,据说其中牵涉的资金高达30亿元,关系到两家著名券商。中科事件暴露了上市公司连环担保和股票质押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6、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是哪一年?

    “短期看,技术上2250-2270上有支持,但中期仍不乐观,若有实质性利好,可能走出大B浪反弹,后市仍需关注大小非解禁方面的政策面变化,控制仓位,高抛低吸”。近期券商、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市场机会可能较多,可以适当关注。

    7、中国股市有过哪几次暴跌,其时间各是哪几年?

    最近的一次应该是2007年的2月27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