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没有万科股份吗(万科股权)

股票投资 2023-01-26 16:07www.16816898.cn股票投资分析
  • 为什么作为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的股份却这么少?
  • 王石万科与华润的往事,王石为什么离开万科放弃万科股份
  • 王石为什么没有万科的股份 知乎
  • 王石拥有多少万科股份,比例
  • 王石股份只占万科的百分之2,为什么其他大股东还听他的
  • 王石当年为什么要放弃万科股权
  • 关于万科股权争夺战
  • 1、为什么作为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的股份却这么少?

    我个人觉得王石是聪明人,任正非也是
    当年的创业者面临的公司法制不健全,大家都怕被黑,就像那万象、红塔老总那样被废聪明者主动找国企背景卖股权,或者集体持有股份,钱到一个数目以后就没意义了,小马哥不也这样吗再说王石是拿薪水的,也够花了

    2、王石万科与华润的往事,王石为什么离开万科放弃万科股份

    泰山管理学院马方不要拿王石跟别人比!

    导语万科之争,各说各话,甚至有人开始拿王石跟别人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简单地在某一点上去对比,显然会有失偏颇或者不够理性、成熟,对看清事情的本质和解决问题并不会有什么有益的帮助。人们看问题的时候经常不是根据事实去理性地分析,或者用包容、多元的心态去分析,而是掺杂着感性的因素,粗暴地把当事人与别人相比,这样反而不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更加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万科之争,各说各话,有人开始拿王石跟别人比,如果王石跟谁一样,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王石真的跟他们一样,那王石就不是王石,万科也不是今天的万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简单地将王石拿来与别人在某一点上对比,显然会有失偏颇或者不够理性、成熟,对看清事情的本质和解决问题也不会有什么有益的帮助。我们应该尊重的是商业的多元化,而不是推崇同质化,更不是粗暴地去解决问题。
    不要拿王石跟任正非比
    与王石同为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在深圳创立了华为,至今人们一直在推崇的是华为的内部管理以及任正非仅用1.41%的股份控制了体量如此庞大的华为帝国。拿王石跟任正非比,也就是说万科最终不会上市。那么不上市的万科,还会有今天的成就么?我们要明白,万科跟华为的行业有着很大的不同,万科属于房地产行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资本驱动,对资本的依赖度非常高,它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自己资金链的正常运行,引进资本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从这一层面上来讲,万科做不到不上市。另一方面,华为内部激励员工的独特做法叫“虚拟受限股”,拥有虚拟受限股的员工,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以及虚拟受限股对应的公司净资产增值部分,但没有所有权、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出售。任正非说“虚拟受限股的实行是经政府批准的,有红头文件的,是合法的。历届中央首长都在关怀过问这件事情。”也就是说王石要学任正非,还得先过政府这一关。如今的万科股权之争是资本与管理者的竞争,反过来说,如果华为上市,任正非1.41%的股份,谁也不能保证华为不会遇上第二个宝能。
    不要拿王石跟马云比
    阿里、百度、京东等这些公司在美国上市,并且通过双重股权结构,有效地避免了资本对管理层控制权的威胁。双重股权结构是指上市公司可以同股不同权,但在中国是不允许的。拿王石跟马云比,中国将不会有上市公司。2009年9月,马云宣布包括自己在内的18位创始人集体辞去元老身份,改用合伙人制度。阿里合伙人并非公司的经营管理机构,其主要权力是董事会成员候选人的提名权合伙人拥有人事控制权,而非公司运营的直接管理权。万科也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合伙人制,来重新界定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用万科总裁郁亮的话说“事业合伙人有四个特点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形成背靠背的信任;我们要做大我们的事业;我们来分享我们的成就。”阿里巴巴与万科最有价值的就是它们的管理团队,马云与王石都有一个牛逼的团队,即便他们离开了公司,第二天便可以再建立一个新的阿里、新的万科。别忘了,马云虽然通过“湖畔合伙人”牢牢控制着阿里巴巴,他与资本的博弈也是持续了十几年。德鲁克说“没有机构,就没有管理。但相应的,没有管理,就没有机构。管理层是现代机构的特殊器官。正是这种器官的活动与绩效,最终决定了特定机构的生存和绩效。”就这一点来讲,王石面对的是没有底线的“野蛮人”,换做谁,结果都是一样。
    不要拿王石跟经理人比
    何为经理人?经理人是专门从事企业高层管理的中坚人才,是老板雇佣来管理企业的人。王石创立了万科,然后引入了资本,他是个企业的创始人,更是个企业家,经理人只是他给自己的定义而已,但他自己在心态上并不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张维迎教授说“王石有创造商业帝国的梦想,他要寻找资源、整合资源,资本是他要整合的资源之一。所以总的来讲王石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和经理人最大的不同就是经理人只是一个打工的,企业家是创办企业的人,要决定企业的命运。这一点,华润和宝能都必须明白。”所以不要拿王石跟经理人比,我们应该回归到企业家治理的问题上来,最真实的状态是以企业家为中心建立企业,优秀的公司都是要围绕创始人而发展壮大。

    不要拿王石跟圣人比
    ,没有人是完美的,你在高位,自然受到的关注就会更多,性格越是特别的人,缺点也就越多,乔布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王石也犯错,他不尊重股东的利益,只关心自己的控制权,并且宝能强势入主的时候,他说不欢迎民企,对国企却有更大的兴趣,这对民企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王石作为一家企业的创始人,他让整个创始人团队几乎失去控制权。王石错了,我们不能用一个完美的标准来要求王石,除非是圣人。王石并不是完美的人,王石现在所达到的高度,放眼整个中国,也没有几个人可以企及。他冒险、登喜马拉雅山、游学、赛艇,并且将万科建造成了房地产行业的老大,把万科做成了组织结构最好的公司。即便是王石的婚姻,那也只是他个人的私生活,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没有任何权利评判别人的生活,除非你是圣人。

    真正的赢是多赢
    万科之争这盘棋,如果输,是满盘皆输。王石被逼走,他失去了自己一手创立的万科,他的团队失去了精神领袖,万科失去了最有价值的核心团队领袖,宝能、华润得到了一个没有灵魂的万科……如此下去,谁都得不到好处。宝能系提议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万科董事会董事后,紧接着,王石在万科股东大会上道歉,6月30日华润声明称对于罢免万科管理层的议案存在异议,且表示与宝能系非一致行动人。可见三方已经意识到非要赢的话,最终会是满盘皆输的事实,已经开始互相做出了一些退让和妥协。陈春花老师在谈到万科之争时提出了三个词第一个词就是要“敬畏责任”,所有人都要敬畏责任。第二个词就是要“尊重贡献”,尊重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人做的贡献。第三个就是“遵守契约”。所以,我们应当尊重规则、尊重历史、尊重商业的多元化,追求各方多赢,而不是一定要争出输赢,互相退让一步,坐下来好好聊聊如何多赢才是最重要的。

    3、王石为什么没有万科的股份 知乎

    王石是聪明人,任正非也是 当年的创业者面临的公司法制不健全,大家都怕被黑,就像那万象、红塔老总那样被废 聪明者主动找国企背景卖股权,或者集体持有股份 钱到一个数目以后就没意义了,小马哥不也这样吗 再说王石是拿薪水的,也够花了

    4、王石拥有多少万科股份,比例

    王石拥有 159.01万股
    总股本: 1099521.00万股
    流通A股: 941385.81万股
    流通B股: 131495.55万股
    H股: 0.00万股
    占流通A股 0.016891%

    5、王石股份只占万科的百分之2,为什么其他大股东还听他的

    万科是在王石的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各大股东对于王石对万科的贡献是充分肯定的。大股东不是听王石的,大股东知道王石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王石要引入深地铁作为大股东进入万科,你看原先的大股东就不答应了。还是看王石的决定是不是符合大股东的利益。你需要区分一下。

    6、王石当年为什么要放弃万科股权

    1984年,33岁的王石在深圳创办了万科的前身——“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1988年,通过股份化改组,公司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正式进入房地产产业。
    到1991年底,万科的业务已经包括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饮料、影视、广告、印刷、电气工程等各大类,用王石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以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1994年开始,万科放弃多元化业务,退出与住宅无关的产业。,减少房地产产品品种,从多品种经营向住宅集中。
    多年来专注于住宅的开发,让万科在该领域无人匹敌,在多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就连万达也避其锋芒,转而在商业地产中树立霸主地位。到去年底,万科管理住宅社区843个,管理面积约2.1亿平方米。
    万科的成功不仅在于做的早,专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起了成功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团队,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分化的产物。为了适应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和规模较大的现代产业的发展,分散的私人资本可以利用股份制这种形式,对权能完整的私人所有权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化。
    1988年进行股份制改革时,原计划王石可以获得4100万股本中的40%,但他在一刻放弃了。王石解释过放弃的原因一是他自信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仍然有能力管理好万科;二是在上世纪80年代,突然变得有钱是件危险的事情。
    “1995 年开始评选大陆富豪100 名,排第一的不时更换名字,但我从来不在100 名的名单里。其中原因是1988 年万科股份化改造,4100 万资产做股份,40% 归个人,60% 归政府,明确资产的当天我放弃了自己个人拥有的股权,一直到今天我在万科拥有极少的股份。
    “之所以放弃资产,第一,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国社会尤其在80 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穷,不能突然你很有钱。在这个社会的这样一个文化,大家认同上呢,就是不管你合法非法,你非常有钱就不认同了。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有分析认为,在当时,“投机倒把”、“长途返运”、“雇工剥削”等罪名还没有正式取消。如果王石敢拿40%的股份,可能随时会被举报,被判刑。
    这一选择的确也成就了万科,在一个更为分散和均衡的股权结构下,职业经理人帮助万科稳步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
    “1988年万科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创始人团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股权,是为了避免公司成为少数创始成员乾纲独断的僵化组织。正因为如此,万科建立了中国企业当中可能是最平等的文化、最简单的人际关系和最有效的纠错机制,吸引着一批批优秀的理想主义者加入万科。”

    7、关于万科股权争夺战

    现在股权激励对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从各个媒体上都能看到,很多老板也开始关注,不少企业实施了股权激励以后效果也不错。作为一个有效的激励方法,股权激励开始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并逐渐引发大家的思考,本文着重从人性的角度,从员工和老板这两个不同的群体来分析,以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股权激励。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中国人大多有这样一个心理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所以员工是不愿意一辈子给别人打工的,一旦有条件有机会,他一定会选择为自己干事情而抛弃老板,那么老板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怎么去激励员工,既让他为自己干事情又不会抛弃老板。通常,老板会选择给员工股份,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比较有效的。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企业去挖人,一般会说你在这里干多长时间都还只是个员工,你来我这里,我给你股份。这样就很容易把人挖过来,从这个角度看,给股份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有一次我和一个老板聊天,他说他有一个员工很有潜力,是个人才,想让他去当项目经理,这个员工更喜欢那种不用操心的工作状态,说什么也不干,直到老板给他说“那我给你10个点的股份吧。”结果这个员工就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这个小故事说明,每个人都喜欢给自己干,做自己的事,操心也愿意,不是给自己干,还是不操心的好。

    管理群体的变化
    时间进入2015年,我们面对的管理群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0后、90后逐渐成为工作的新生代甚至主力军,这个群体更加自主,更加个性,更加张扬,更加不服从传统的管理,更不愿意遵守过去层级式、教条式的管理,这个群体要求更多的是自主,是自我经营。现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70后既愿意上班又愿意加班,80后只愿意上班不愿意加班,90后既不愿意上班也不愿意加班。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我们不需要去讨论这个现象的对与错、利与弊,因为无论如何这个社会将会是80后、90后的天下。我们没有办法来回避这个群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根据这个群体的特性来考虑、设计我们的激励模式,让这群新生的力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注未来的安全
    对未来的安全的关注,也是中国人骨子里普遍存在的特性之一,中国人不仅仅要求现在有丰厚的物质收入,更关注未来是不是有安全稳定的收益。虽然现在反腐败打得官员官不聊生,公务员的收入也并不很高,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并没有下降,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热衷于报考公务员,是因为他们看重的正是公务员未来的安全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有一种激励方式能让企业的员工对未来有一定的安全感,那么这种激励方式就会深受欢迎,具有绝对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股权激励就是这样一种激励方式。当一个员工对未来有了安全感,就不会锱铢必较,只顾眼前利益,而是会为了自己未来的安全主动去维护企业的安全和发展,所以给员工未来以安全感也是每一个老板必须关注的事情。

    尊重人力资本
    历史上晋商把股东分为两类,一类是银股股东,一类是身股股东。顾名思义,银股股东就是货币资本的出资人,身股股东就是人力资本的出资人,有钱的人出钱占银股,没钱的人出人占身股,把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同等看待。现在几百年过去了,我们没有进步反倒退步了,我们只是把货币出资人当作股东,把人力资本的出资人仅仅当作一个打工的看待,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说这是对人的不尊重,把钱看得比人更重,钱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能成事也能坏事,我们现在给员工一定的股权包括股权激励,其实是在拿人当人看,是把人的能力和货币当作同等资本去看待,这是回归到人性的本质上,重新对人性的认识,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利益分配的公平性
    在一个企业里,老板和员工一起努力,才能有预期的收益,老板和员工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立存在,老板搭建了平台给员工,员工的劳动成就了老板的平台运转,这样的一种依存关系,利益应该如何分配才公平?老板通常给员工分的仅仅是当年可分配的东西,主要是工资和奖金,而没有分配的、结余的部分都是老板的,包括未来投资的收益也都是老板的,这些和员工是没有关系的,未来溢价的部分也和员工没有关系,多少年来,这种分配方式被广泛认可,作为一个员工,把青春甚至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企业,而未来没有分配的和未来的溢价却都和自己没有关系,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给员工一个未来,把未来没有分配的和未来的溢价分一部分给员工,才是公平的,才能维护好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公司的平台运转良性循环。

    防止经理人的短期行为
    老板分给员工股份的背后,更有意义的是可以防止经理人的短期行为。作为企业的代理人,经理人的使命注定了他不会过多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如果给了经理人股份,那么他和老板就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可以分的不仅是短期利益,还有长期利益,这就可以很好的防止经理人的短期行为。如果不能把经理人变成自己人,那么经理人可能就会利用自己和老板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利益不对称、资源不对称等各种的不对称,采取短期行为达成自己的短期利益,却伤害了企业和老板的长期利益,然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企业给老板。而一旦经理人和老板的利益是一致的,经理人就会以主人的心态安排企业的行为,避免短期行为,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行,从而保护企业的资产,保护企业健康发展。

    通常,员工和老板这两个不同的群体,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所以虽然同在一家企业,却往往是对立的,各怀心思,而股权激励可以改变这种对立的状况,让员工和老板因为有了共同的利益而心向一处。这样的结果缘自股权激励符合了人性、尊重了人性,是必然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