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股票分时图(股票图怎么看)

股票投资 2023-01-28 14:27www.16816898.cn股票投资分析
  • 分时图怎么看 看分时图的四种方法
  • 股票怎么看分时走势图
  • 股票的分时图怎么看?分时图的成交量B跟S是什么意思?
  • 股票分时图怎么看
  • 这是当天的基金估值分时图,请问什么时候实际值能够出来?
  • 请问股票这个图怎么看?
  • 股票软件上的开放式基金的分时图的价格显示
  • 1、分时图怎么看 看分时图的四种方法

    分时图详解一早盘冲高回落的分时走势
    在分时走势中,可以看到很多主力意图的表现,无论是多么娴熟的操作技巧,多么天衣无缝的事前策划,在股市中人算不如天算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给投资者判断主力的真实想法创造了机会,在看盘过程中,如果非常专注于分时走势,再加上自己先入为主的心理,很容易被一些细小的非主要因素误导。
    每天的分时走势组成了股价的短线、中线和长线趋势,中长线趋势无法左右,但短线的以及当日的走势是很容易受到大资金或大筹码的拥有者的影响,对这种短线行为的分析有助于对中长线走势的把握,不过,这种走势很容易让人忽视对全局的认识。散户投资者大多数都会受到股价涨跌产生强烈的心理影响,一般情况,股价在明显上涨之后,涨势才会明朗,投资者看清这种趋势时才会考虑买进,这样就形成了分时走势中投资者的先入为主,再分析股价时就会自然的把分析建立在本身已涨的基础之上,这时感情是主导,而当涨的基调深入投资者心中后,盘面点点滴滴的变化都会引导投资者作出向上涨的可能判断,对此是非常难控制的,有时甚至是不知不觉,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会先入为主,就像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目光只会跟着风景走,判断更多的只能是凭直觉了。
    例如2001年11月23日的南风化工(000737),当日股价高开高走,一刻钟后涨停,很快涨停板打开,之后震荡回落。因为开盘涨势很猛,给投资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如此弱势里,有股票强劲上涨,属强势股无疑,在这种大致和最初简单的判断下,继续观察盘面,该股盘面出现了回调后又上涨的反复,对于持有者来说,涨后的回调是正常的,对于想买的人来说,回调正好给了买入的机会,于是股价继续着回调和上涨的交错,人们在涨的基调之下,对盘面点点滴滴的变化统统作出善意的理解,在分时走势中,是不断的期待和对自己自圆其说的安慰,没有人想到回调是有人出货。但翻看日k线图,结合大势,这种冲高后的回落的确是有人派发,在分时走势里也可以看清楚,最简单的,该股股价虽然上涨了,但全天大部分时间里是在不明显的下跌之中,许多投资者只是看到了前面的上涨,再也不愿看到后面的下跌了。忽视了这种更长时间的下跌,是因为在分时走势中,回调之后总有反弹,尽管反弹力度不断减弱,可先入为主的投资者是可以对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宽容。
    在思考和判断过程中,事实的真相就摆在我们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细心者,但如果将看盘的重点放在小的方面,就没有时间看清大方向,就洞察不到影响股价未来趋势的本质因素了。股市里,一定要深入其中后,适时和及时的站出来,粗中要有细,更重要的是还要细中有粗,才不会模糊了大方向。
    分时图详解二尾盘急速拉升
    从收盘价看,股票的变化只有两种,一是涨,二是跌,但仅以此判断未来股价的走势远远不够,要想更多了解盘面具体的变化,一定要看分时走势的变化,最普通的比如拉升的时间上就有很多文章,在此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在尾市时急速拉升的案例。
    尾盘急拉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收盘一分钟时股价出现异常的放量拉升,股价的变动呈跳跃波动,这种尾市拉升的手法只是市场投资者短时间的需要,有时可能是为了粉饰帐面利润,有时是为了引起市场关注,多是一种信心不足的表现。这种手法在股价大幅上涨之前一般不会出现,在股价主趋势完成以后才比较常见。第二种,量价配合非常完美,出现正常的价涨量增,此时股价流畅上扬,在很短的时间里出现让人赏心悦目的上涨,成交量也呈现极有规律的持续放大,因为主力要在有限的资金量下实现股价涨幅的最大化,所以在时间上多选择收市前半小时内完成整个拉升,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涨势非常强劲,上涨已迫不及待。这种尾市的急升主要是主力为了吸引市场投资者参与,集中资金和筹码在短时间里交易,做出极具实力的股价形态。这种结论基于两点第一,主力并不想增大持仓量,在分时走势的交易中,股价一口气上涨,并不是主力拼命想要货,而是在大量交易下利用投资者心理喜好的变化有效抑制抛盘,上方看起来很大的抛盘实际上是在主力的预期中;第二,主力想要做高股价的幅度已经有限,所以选择尾市,否则完全可以开盘后拉升,就可以买到更多筹码,尾市拉升说明主力已无心恋战;第三,尾市拉升不会给投资者充分的时间思考,一般会依据追涨心理行动,可见主力是想让市场持有者持有,观望者买进。
    例如,2001年12月3日的浦东不锈(600748),该股已连续拉升数日,在这段仅是拉升的运行过程中,主力完成了拉高吸货、拉升洗盘以及拉高出货,从当日的分时走势看,股价在全天大部分时间里窄幅波动,下午两点后开始震荡上涨,临收盘前半小时,股价开始发力上涨,呈现流畅上扬的态势,成交量也成倍放大,在没有任何回档的情况下从5%至涨停,显而易见,主力急切想推高股价并希望市场都来关注该股的上涨,再依照前面的分析,该股主力是不想付出太大成本而尽量在高位派发筹码。
    能在尾市急速拉升的股票一定是控盘程度很高的股票,主力已不怕被散户发现,完全是通过这种手段尽可能的让人参与,也就是说,此时主力的目的多是出货,而此后股价的整体上涨空间已经有限,对于投资者而言,此时追高参与无异于刀口舔血。
    想了解更多的,可以自行查阅这个网站,https://.youxiagushi./main/viethread.php?tid=107077

    2、股票怎么看分时走势图

    1、如果是买我们在前一天都会在日线和其它的k线上找到要买的股票,如是卖,你就持有股票,第二天的事是寻找最佳的买卖点,把握好买卖点才能提高自己的盈利。
    2、短线做盘必须盯住开盘,看看开盘是机构在做开盘还是散户做开盘。中小盘为例,如果开盘的集合竞价只有几十手。而且散单太多,那么这只股票的机构一般今天不会有动作。盯住开盘你对今天这支股票的走势基本就心中有底。
    3、看开盘是外盘开盘还是内盘开盘,如果是外盘开盘,而且是大买单小卖单,这一般今天会涨,反之就不妙。
    4、看第一个30分钟,慢慢的推高,成交量不要放得太大。第二个30分钟,股价维持平行,量不要缩的太厉害,股价必须在均价以上运行,在10点45分以后,如果主力有拉升,下午一般会追风盘进来助长,应该跟进。
    5、第一个30分钟股价放量快速推高,在10点左右没有新高,10点以后成交量萎缩,股价慢慢的向下,在下穿加权平均价格的时候应该卖出手中的股票,如果在10点50分到上午收盘,主力没有把股价拉到加权平均加以上,下午开盘会有杀跌盘出来,主力也挡不住了,下午看跌。
    6、我们在k线图上把60线作为生命线,其实我个人认为在分时图上60线同样是生命线。60线的走势,在分时图上非常容易预测的。如果在60线出现之后,股价运行在60线以下,并且股价也在均价之下,60
    线的走势而且向下,在11点股价不能回到60线以上,60线会在下午的连续竞价中对股价形成压力,跌的概率几乎是100%,有反弹也在2点30分以后。
    7、稳健的操盘在60线出现天灵盖而且5分钟10分钟和60线形成死蜘蛛的时候应该卖出,在60线走平而求就要向上翘头,5分钟10分钟和60线形成金蜘蛛时买入。
    8、如果你的股票在11点以前走的很好,11点以后跳水了,跑吧。
    9、盘感对短线来说,我认为非常的重要,把握好分时图上买卖点了,你才能进入短线的操作。
    10、震荡的股票每天有3%的振幅,非常正常,按现在的千分之四的单向收费,你就有T+0的机会,不要小看这个T+0,这可是精细看盘的境界。

    3、股票的分时图怎么看?分时图的成交量B跟S是什么意思?

    股票分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关注分时图的走势,白线与黄线之后分化、背离与交叉,即分时图走势与成交量的配合情况,并关注成交量具体变动。分时成交中的B是主动性买入的意思,S是主动性卖出的意思,下面黄色柱形图是表示每分钟的成交量。
    证券之星问股

    4、股票分时图怎么看

    分时图中白色曲线表示股价每分钟的变化趋势,黄色线均代表曲线,白线具有指引操作的作用,如果股价在均价线之上运行了,属于多头市场。走势相对较强,投资者应该持股待涨为主。如果股价在均价线下方,属于空头市场,走势相对较弱,投资者应持币为主。
    分时图上黄线与白线的含义
    1、白色线围绕黄色线上下波动是常态;白色线始终在黄线之上,偶尔会向下破黄线,短时间内重新拉回黄线之上为强势,黄线构成对白线的支撑;白色线与黄线始终向下,偶尔会上穿黄线,短时间内重新回到黄线以下,黄线构成对白线的压力为弱势。
    2、常态行情,特别是盘整中的个股,小阴小阳夹杂的走势,可以在分时图中采取这种做法,就是在白色线掉在黄线下较远的地方买入,在次日白色线在黄线以上较高的地方抛出。这是短线实战能力较强的股友在盘整中搏短差的做法,对新股友可能不太适合。
    分时图是股价运行和成交量的最基本的表现方式,庄家的所有动作都必将通过分时表现出来,绝对不可能跳过分时,所以股票分析的技术基础就是分时,K线次之。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分时分析方法。

    5、这是当天的基金估值分时图,请问什么时候实际值能够出来?

    一般在第二个交易日会出来上个交易日的实际走势。

    6、请问股票这个图怎么看?

    你要看什么信息

    7、股票软件上的开放式基金的分时图的价格显示

    初看起来,“成本”和“收益”这两个概念似乎与道德行为格格不
    入。因为道德提倡奉献,崇尚自我牺牲,道德行为从来不讲成本,不讲
    回报。但细细想来,道德行为确实有个成本与收益的问题。道德行为离
    不开付出(投入),有付出(投入)就得讲究获得(产出),否则会造
    成浪费,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道德行为,
    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可以揭示道德行为的特点与规律,为研究道德行
    为提供新的视角。

    成本——收益分析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
    衡量的方法。它是一种计划方案,是预先作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
    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成本——收
    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它要求对未来行动有预期目标,并
    对预期目标的几率有所把握。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个普
    遍的方法。经济学可以用它来研究各种条件下的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探
    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其他社会科学也可运用它来分析
    人的行为。“经济学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经济
    学家之所以有不同,是因为他们对什么是成本、什么是收益的看法不同。
    将成本和收益的概念推而广之,几乎可以无所不包。经济学的方法
    可以应用到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1](P 282)那么,具体化到道德
    领域,具体化到道德行为,成本——收益分析是否可能,这就需要分析
    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特征。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从事经济活动
    的企业,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出发,总要力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
    益。“消费和需求构成了厂商的收益,生产和供给引出了厂商的成本,
    厂商按照收益和成本决定其生产规模。”[2](P 57 )这是厂商理论的
    基础。“从收益和成本两方面的变化,研究出最佳的生产规模以获得最
    大限度的利润。利润最大化就是厂商决定生产规模的原则。”[2](P57
    )在这里,厂商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获得最大化利润,厂商研究成本与收
    益的变化只是为了确定可以获得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规模。在经济活动中,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
    收益。“经济分析比其他方法更明确更全面地假定最大化行为,假定家
    庭、厂商、工会或管理当局的效用或福利函数能够极大化。”[3](P 7)
    ,当我们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考察道德行为时,其前提条件
    应该是,道德行为也是一种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传统的道德
    理论则认为,道德的根本特点是自我牺牲,它不求回报,提倡奉献。“
    道德调整与其他调整方式不同,其根本特点在于要求个人或行为主体对
    他人或社会作出必要的自我节制和自我牺牲。所谓道德总是要以个人对
    社会或对他人的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的。”[4](P15)其实,这
    只是对道德利他性这一方面特性的说明。道德除了利他性之外,还有自
    利性的一面。而且,道德并不排除对其最佳效益的追求。道德在本质上
    是讲效益的,它的产生本身就是经济原理的运用。道德既不是自发产生
    的自然物,也不是什么神的意旨,而是人们为了调整相互间的利益关系
    而约定的行为规范。人们之所以要用这种形式规范各自的行为,是因为
    这种形式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在利益上的种种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把人的行为约束在规则所允许的范围内,,道德是以较低的契约
    成本换取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相互协调的较高收益,道德这种形式在人
    际关系中的运用本身就遵循了人类行为效用最大化法则。“经济学可以
    证明,那些历史地形成的道德规范是有效率的。一个人最有效率的行为
    或对策,就是遵从道德的行为或对策。由于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采取合作态度、替他人着想以及自律精神不仅是有道德的,而且是有效
    率的。”[1](P 277)道德不仅是人们获得经济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策略
    ,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其实,人类的一切行为
    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动机,都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
    析方法进行研究和说明。“当代行为科学已用大量事实证明,决定人的
    道德行为选择的最根本的动因是人们对其行为结果的预期,这种预期是
    建立在人们对行为结果的酬赏——代价分析的基础之上。并且,在这种
    行为结果的预期中,经济利益上的考虑通常起着最重要的作用。”[5]
    自利性、经济性、计算性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特征。这种方法的
    内在精神是追求效益,但这种对效益的追求带有强烈的自利性。成本—
    —收益分析的出发点和目的是追求行为者自身的利益,它只不过是行为
    者获得自身利益的一种计算工具。成本——收益分析追求的效用是行为
    者自己的效用,不是他人的效用,这是其指向性,即自利性;由于行为
    者具有自利的动机,总是试图在经济活动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
    益,使经济活动经济、高效。成本——收益分析的前提——效用最大化
    就蕴含着经济、高效的要求。道德行为的效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
    效用,另一类是精神效用。道德本身是精神产品,但它以利益为基础。
    遵守某种道德就是维护某种利益,,道德行为效用最大化包含了物
    质利益的最大化。但道德的效用又不能仅仅用物质利益来衡量,它还表
    现为人格完善的精神价值。只有承认这一点,才能全面地把握道德行为
    经济性的内涵及其价值。行为者要使自己的经济活动达到自利的目的,
    达到经济、高效,必须对自己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计算,,成本——
    收益分析蕴含着一种量入为出的计算理性,没有这种精打细算的计算,
    经济活动要想获得好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成本——收益的计算特
    性是达到经济性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证行为者行为自利目的的基本工具。
    由此可见,成本——收益分析具有极强的功利性。
    那么,源于经济学且功利色彩十分浓厚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为
    什么能够适用于道德行为呢?这是因为道德行为虽然具有利他性,但也
    具有自利性、经济性和计算性,在内在特征上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的内在要求相一致。道德的自利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物质利益
    上的自利性。因为道德的基础是利益,一个人选择遵守道德的行为,实
    际上就是选择了通过尊重他人利益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
    许多通过利他形式达到自利目的的互利道德行为就属于这种类型。二是
    精神上的自利性。道德既是人们相互间维护物质利益的工具,也是人们
    追求精神完善的一种境界。追求高尚道德目标的人,他们把道德本身作
    为目标,,他们在发生道德行为时,其精神也是自利的。道德行为
    是一种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它讲求效率,并对行为的后果
    进行理性的思考(计算),并力图取得最佳效果。“实际上,人们的道
    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不可能脱离他们现实的生活环境,尤其是经济生
    活环境的。道德认知和良心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
    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体对其行为后果的酬赏——代价
    的分析和预期。”[5]虽然道德行为不同于经济行为, 经济行为的成本
    ——收益分析不能机械地搬到道德行为的分析中来,但成本——收益分
    析的内在精神和基本做法是适用于道德行为分析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在谈判桌上寸利必争、连办公用纸都要精打细
    算的企业家,却在捐助社会事业、赈灾济贫时出手大方,与从事经济活
    动时判若两人。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遵循着截然不
    同的规律呢?是否意味着成本——收益分析不适用于道德行为呢?笔者
    的回答是否定的。,不管是经济行为,还是道德行为,都追求效用
    的最大化。“在经济活动领域中,追求财富是人的主要的和公认的目的。
    ”[6](P 119)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上,人们只能以赚钱的多少来体现自
    己的价值。市场机制是一个以利益为杠杆的机制,它使人处于一种求利
    的紧张气氛之中,不得有半点松懈,否则便无法在经济活动中立足。一
    旦跨过经济活动的边界,有些人便会从求利的紧张气氛中缓过气来,甚
    至慷慨地捐让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但他们在利益捐让过程中所表现出
    的品质,并未超越效用最大化的行为规律,而不过是追求了一种效
    用。,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经济人与道德人并不是两个领
    域的两种人,而是同一活动中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属性。在经济
    活动中,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充分展现着经济人的属性,但人们在追
    求利益的过程中也遵循着道德,表现出道德人的属性。其实,经济
    人的假设反映了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反映了人的本性。不管什么行为,
    都不会使人性发生根本变化。,经济人的假设在道德领域中也是成
    立的。但人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其表现方式会有所不同。在道德活
    动中,道德人会处于突出的位置,使人的行为表现出更大的道德性,经
    济人的属性则退居次要位置。,一个人在社会事务中所表现出的“
    出格”行为仍然是一种常规行为。

    我们的伦理学比较重视道德发展规律的研究,但对道德行为规律的
    研究则显得不够。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道德行为,可以揭示出
    道德行为的成本——收益规律。“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又称交易费用
    分析法。在交易费用为正的世界上,经济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就是行为的
    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即R≥C),这是经济人决定是否采取行动的必要
    条件,而采取行为的程度则在于边界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即MR
    =MC),因为这时已经实现了净收益(NR=R-C)的最大化。经济人的
    行为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人们的基本行为动机没有什么不
    同,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人们行为的差异则在于其收益较之成本的
    差异,此差异来源于各人价值观的不同。”[7](P 17 )由此分析道德
    行为,可以发现一种道德行为是否发生,及其发生的广度和深度如何,
    由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决定;当收益大于成本时,该行为就具有经济的价
    值,并且是值得或易于发生的,反之,则是不值得发生或不易发生的;
    收益与成本的差越大,这种行为发生的几率就越高,驱动力就越强。在
    收益既定的情况下,道德成本就像经济活动中的“看不见的手”一样,
    支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这就是道德行为的收益——成本规律。
    道德行为可区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无论是道德的行为
    ,还是不道德的行为都是遵循道德行为的成本——收益规律的。
    就道德的行为来说,其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构成。直接
    成本是道德主体在从事道德活动的过程中在时间、财力和精力等方面的
    付出;机会成本是指道德主体因从事该项道德活动而放弃从事其他道德
    活动所放弃的效用收益。道德的行为收益是指道德主体从事某项道德活
    动所获得的效用。在这里,收益大于成本,则表明该行为有效益,这种
    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反之,则无效益,这种行为就会被弱化,甚至消失
    而出现不道德行为。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在社会的倡导下,一些人无
    私奉献,乐于助人,但也有些人,却乘机捞取便宜,损害无私奉献、乐
    于助人者的利益。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时,是要
    对这种行为可能付出的成本和可能得到的收益进行比较计算的,只有当
    他认为收益会高于成本时,才可能选择这种行为。当无私奉献、乐于助
    人者作出善举时,他们所生产的公共产品(如创造的良好社会秩序等)
    被他人无偿享用。这些公共产品的生产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这种成本
    得不到补偿,其主体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倘若一种道德的行为收益与
    成本差距太大,这种行为就会受到抑制。久而久之,道德的行为就会被
    不道德的行为挤垮,这与商品市场上劣质商品搞垮优质商品的莱蒙市场
    现象是类似的。,对待道德的行为,社会不能不闻不问,而应通过
    制度设置使善有善报,使遵守道德者自身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这样,
    才能促使更多的人乐于行善积德,扩展道德的行为,提高整个社会的道
    德水平。
    至于不道德的行为,其成本由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受罚成本和边
    际成本构成。直接成本是指道德主体从事不道德活动的直接支出,包括
    人力、财力的支出和精神负担方面的代价;机会成本是指道德主体因为
    从事此项不道德活动而不再有机会将其资源用于其他道德行为活动,
    由此而放弃的可能的收益;受罚成本是指道德主体的不道德行为暴露以
    后受到惩罚所付出的代价,包括事发后所受的处罚付出和由此产生的负
    面效应。,受罚成本必须在不道德行为暴露并受罚后才产生,否则
    不能被计作不道德行为成本。边际成本是不道德行为成本变动量与其收
    益变动量之比,表示随着不道德行为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次不道德行
    为所增加的成本。不道德行为的收益就是道德主体从不道德行为中所得
    到的好处。不道德行为收益如果大于成本,这种不道德行为就会强化。
    要避免该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关键是加大受罚成本。一般说来,不道德
    行为者所选择的某一具体不道德行为,其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是一定的,
    而且随着不道德行为的增加,不道德行为者从事不道德行为的手段会更
    加熟练,经验会更加丰富,边际成本会趋小。,只有增大受罚成本,
    加大对不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才能提高不道德行为的风险程度和被制
    约力。处罚要有力度,处罚不到位比不处罚还要糟糕。处罚要体现严肃
    性,要处罚到对这种行为具有较强的抑制性。
    不道德行为发生者总要把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如果我们把
    道德行为的收益与成本之差视为效益,那么,一种行为收益越多,成本
    越低,则效益越高,行为者就会乐于趋向这种行为。如下图所示。
    图1 不道德行为收益与成本关系简图
    当收益与成本相等时,效益为零。效益为零的行为,从理论上来说
    是不值得发生的。一个行为者在从事不道德活动之前,要对自己行为的
    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一般说来,当效益较大时,才会实施该行为;从
    图示来看,不道德行为者效益预期值处于零效益曲线下方的某一点上,
    这些点的连接就形成了效益预期曲线。要使不道德行为成为不经济的行
    为,成为不值得发生的行为,必须使其收益小于成本,办法就是加大受
    罚成本。受罚是针对行为者讲的,对于社会来说,就是对不道德行为的
    惩罚。惩罚曲线的设置必须使其处于零效益曲线之上,而且随着收益的
    增大而增大,否则惩罚就会缺乏抑制不道德行为的作用。惩罚曲线表明,
    只要发生不道德行为,不管行为者事实上有没有收益,都要进行与预期
    效益相应的惩罚,,惩罚曲线应与效益预期曲线平行,并与零效益
    曲线保持一定距离,这体现了惩罚与行为者所能获得的效益成正比例的
    关系,惩罚曲线随着预期效益的增大而上升。惩罚曲线越上升,收益与
    成本的差距就越大,效益负值也就越大,不道德行为的成本才会越高,
    这种行为就越不值得发生。
    由此可见,无论是道德行为,还是不道德行为,都遵循着效用最大
    化原则,,对道德行为的调节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只有运用这一经
    济原则调节道德行为,才能保护道德的行为,抑制不道德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盛洪.经济学精神〔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2】刘涤源.谭崇台.当代西方经济学说〔M〕. 武汉武汉大学出
    版社,1983.
    【3】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5.
    【4】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85.
    【5】王一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兼论经济生活、道德和政治
    法律的关系〔M〕.哲学研究,1997,(1)
    【6】杨春学.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7】贺卫.寻租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