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胜电子与经销商、前员工深度交集
标题建议:品胜电子与前员工经销商的紧密纽带
品胜电子,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正稳步推进其主板上市计划。近日,公司更新的财务数据及深交所问询函回复引发了市场关注,尤其是其与前员工及经销商之间的深度交集。
品胜电子主营充电器、数据线等产品,其业务涵盖了广泛的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包括零售客户的经销、直销模式以及面向企业客户的ODM/OEM业务模式。经销模式一直是公司主要的营销管理模式,其经销商名单中频繁出现的前员工身影引发了市场的疑虑。
在品胜电子的经销商名单中,共有线上和线下的核心经销商出现频率较高的九家公司与前员工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经销商的收入占公司经销收入的比重超过一半,使得市场对品胜电子是否过度依赖前员工控制的经销商产生了质疑。值得一提的是,品胜电子实控人与离职员工关系同样引人注意。一创始股东离职转让股权多年后,在公司激励员工时仍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公司供应商和经销商不乏股东的存在也使得这一话题更加引人注目。尽管品胜电子强调前员工控制的经销商销售规模占比逐年降低,并未超过30%,但对于公司是否存在依赖这些经销商的问题仍然存在争议。这些前员工控制的经销商对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存在是否对公司的未来产生影响也值得进一步观察。作为一家正在寻求上市的公司,如何处理好与前员工及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如何,品胜电子作为一家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其未来的发展仍然值得期待。在品胜电子的销售网络中,前员工的身影频频出现,他们的经销商业务在公司的整体经营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20年以来,来自品胜电子前员工经销商的销售收入在公司经销收入总额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这让人不得不思考,前员工经销商在公司渠道中是否已成为一种“常态”。
更令人瞩目的是,品胜电子的十八家核心线上、线下经销商中,有多家都是由前员工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成立当年就迅速成为品胜的核心经销商,并且他们的业务几乎只涉及品胜电子的产品。这样的现象引发了外界的疑虑:公司是否对前员工存在某种程度的依赖?公司与这些前员工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是否不同于其他经销商?
不少经销商与品胜电子实控人之间还存在着股权关系。有的实控人是公司的直接股东,有的则是间接持股。这种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品胜电子与经销商之间关系的深度思考:是否存在实控人对特定经销商的偏爱?公司的经销业务是否对某些特定的前员工控制的企业存在依赖?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品胜电子的经营模式至关重要。
关于王林和赵武之间的资金往来更是引人注目。从披露的内容来看,王林与品胜电子实控人赵武之间的资金流动频繁,甚至涉及到股份代持、股权转让等复杂操作。这种深度的关联不仅让人对王林控制的企业与品胜电子的关系产生更多疑问,也让人对品胜电子的治理结构提出质疑。
品胜电子与前员工经销商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种关系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股权结构、资金往来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对于投资者和外界来说,深入了解这种关系的来龙去脉,对于理解品胜电子的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以及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话题,期待品胜电子能够给出更为透明、详细的解答。在公司发展的历程中,品胜电子经历了多次增资和股权变更。在2004年和2006年的增资后,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稳固。在2008年5月,一场股权交易引人注目:任耀东将其持有的10%股权转让给了吴炜崝,转让价格仅为1元/出资额。这次转让背后,隐藏着任耀东因个人职业规划需要调整,计划返回原单位工作的原因。作为一名曾经的教师编制人员,他因单位停薪留职政策的调整而选择退股。
尽管任耀东在持股五年后选择原价退股,但他的故事并未结束。令人意外的是,他后来现身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品胜远景中持有7.14%的股权。品胜远景作为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0.45%的股份,于2020年10月成立,并在随后的一个月内通过增资方式成为公司股东,用于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
公司对任耀东的身份认定存在疑问。尽管公司披露任耀东的离职退股时间是在2008年,但在员工持股平台中他却被定义为离职员工。更令人困惑的是,品胜电子的多个核心经销商或供应商不仅由前员工控制,而且这些前员工在离职后仍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持有公司股份。这背后是否存在假离职真员工的经销商情况?公司与这些经销商之间是否存在特殊利益关系,甚至“体外循环”情况?
对于上述问题,《大众证券报》记者向品胜电子发函询问,公司回应称相关问题可以在其招股说明书及其他公开材料中查阅。对于品胜电子其他值得注意的情形,我们仍将持续关注。对此,本报将继续深入调查,揭示更多细节。记者 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