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对俄“金融战”幕后指挥:印度裔“学霸
财经新闻 2023-01-07 18:48www.16816898.cn股票新闻
摘要自俄乌冲突爆发至今的一个多月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金融战。从目前的来看,俄罗斯在祭出卢布结算令这道杀手锏后,成功将一场能源战争转变成了金融战争,暂时扭转了乾坤,让西方国家试图孤立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基本形同虚设。 在这...
自俄乌冲突爆发至今的一个多月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金融战”。从目前的来看,俄罗斯在祭出“卢布结算令”这道“杀手锏”后,成功将一场能源战争转变成了金融战争,暂时“扭转了乾坤”,让西方国家试图“孤立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基本“形同虚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双方的指挥者引发了外界的关注。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帮助俄罗斯成功反击的“王牌武器”,正是俄罗斯央行行长埃尔韦拉·纳比乌琳娜。而在另一边,她的对手则是美国对俄制裁方案的“幕后指挥”——现年47岁的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达利普·辛格(Daleep Singh)。
据外媒报道,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承认乌克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地区独立”后,拜登政府迅速宣布了一系列针对俄罗斯的新制裁措施。
随后,此前“默默无闻”的印度裔美国人辛格出现在了聚光灯前,与白宫发言人普萨基一同对外阐述了“美国政府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作为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关键设计师”,辛格的现身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他究竟是谁?在这场对俄的金融战中,他又发挥了什么作用?
印度裔“学霸”
曾在2014年对俄经济制裁中发挥“重要作用”
47岁的辛格出生于马里兰州奥尔尼,7岁时随家人定居北卡罗来纳州,其伯曾祖父达利普·辛格·桑德是第一位当选美国国会议员的亚裔美国人。辛格本科毕业于杜克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学士双学位,随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专业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获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辛格早期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知名投行高盛度过,负责研究利率和外汇市场,是华尔街知名的投资经理。2011年至2017年,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辛格担任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助理部长,以及负责金融市场的代理助理部长,帮助制定了财政部对乌克兰、俄罗斯、希腊和波多黎各等一系列危机的应对政策。
此后,辛格开始担任全球投资公司SPX Capital的高级合伙人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2020年2月,辛格正式加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执行委员会成员,作为市场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制定了疫情期间的一系列紧急货币政策及战略。
2021年2月,辛格被任命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副国家安全顾问和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协调拜登政府从供应链韧性到经济治国理政、反腐败等一系列决策问题。
今年2月,辛格作为美国对俄制裁的“领导者”出现在了白宫新闻发布会上,与白宫发言人普萨基一起,对外阐述了美国政府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
据外媒报道,作为曾参与制定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对俄经济制裁措施的一员,辛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除了冻结俄罗斯寡头的资产外,奥巴马政府对俄制裁的重点还有阻止少数大型俄罗斯企业,主要是银行和能源公司获得西方债务。这一选择旨在利用辛格发现的一个特定弱点2014年,俄罗斯许多最重要的实体正处于“债务狂欢”之中,风险敞口过大。
,奥巴马政府主要负责制裁的爱德华·菲什曼表示,如果满分10分的话,2014年美国对俄制裁的成效只能得到2分。但加之油价暴跌,制裁还是给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一些麻烦,导致卢布暴跌,俄罗斯通胀率超过12%。
但报道指出,2014年美国对俄经济制裁“最大的成效”,是让克里姆林宫认清“俄罗斯需要建立自己的储备”。一名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说道“我们看到俄罗斯在经济和财政方面很脆弱。我们看到俄罗斯开始用央行工具来应对。他们认为,如果被美国攻击,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央行来支持。”
于是,在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花费近8年时间,为俄罗斯打造了一座价值6400亿美元的“金融堡垒”。
延续2014年制裁路线
锁定“货币交易”狙击俄罗斯经济
2021年11月初,当美国情报评估开始警告称俄罗斯可能对乌克兰采取行动时,辛格开始认真思考可能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这一次,他有一个独特的使命,即“扩大奥巴马时期的对俄制裁,但又要根据现状给出不同的应对”。
辛格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在接到任务后,“我们开始一起头脑风暴,找出我们(美国)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优势与俄罗斯的弱点在哪里交汇,哪里存在不对称。”
一番摸索后,他们锁定的其中一个方向是俄罗斯获得的微芯片和软件等西方技术,还有另一个潜在的弱点是“俄罗斯银行对海外资本的依赖”。尽管这些领域都利用了美国的某些优势,但丝毫无法削弱俄罗斯为免受经济制裁而建立的储备。,辛格转向了另一个不对称点——货币交易。
他解释道,随着时间推移,全球经济确实越来越多极化,但在各国进行买卖、储蓄和借贷的货币方面,美元所占的份额在60%到80%之间。他表示,“在全球金融领域,美元仍然是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技术问题,制裁一家央行属于美国的“专长”,美国一直将对央行的制裁作为其与伊朗经济战的核心内容,2014年美国也曾就制裁俄罗斯央行进行过一些初步讨论。
试图“出奇制胜”击破俄罗斯“金融堡垒”
辛格指出,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真正的障碍是在外交上。愿意配合美国的国家越多,针对俄罗斯制裁的范围就越广,如果俄罗斯向德国、瑞士、日本银行出售资产,那么美国对俄的外汇封锁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但从历史上看,更依赖俄罗斯能源、与俄罗斯经济关系更密切的欧洲领导人对制裁俄罗斯没有什么兴趣。,拜登政府高级官员透露,“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不得不等待,直到产生一个情感效应。”
与此,美国开始与海外盟友合作。据报道,辛格每周都会和七国集团领导人通话,发展到每天都会与欧盟主席助手比约·塞伯特通话好几次。
2月24日,俄罗斯正式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几个小时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迅速宣布了对俄罗斯的一揽子制裁措施。,占俄罗斯经济预算40%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几乎没有受到制裁影响,这一轮也没有任何针对俄罗斯央行的行动。
前助理国务卿韦斯·米切尔表示,当2月24日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很多人脑海中都产生了疑问,“就这样而已?”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国政府曾多次警告要实施“灾难性的制裁”,但第一轮制裁的力度却出奇的弱。
不过,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据报道,冲突爆发的第一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欧洲领导人的视频通话中称,“这可能是你们一次见到活着的我”。拜登政府的官员称,就在这一晚,欧洲领导人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第二天,辛格在与比约·塞伯特的通话中发现,切断俄罗斯SWIFT系统的“政治意志”似乎出现了。“如果直接说俄罗斯的同行都不能与他们进行交易呢?”辛格说道。于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加码”在几个小时内达成了一致。
2月26日,美国、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称,决定对俄采取五项制裁措施,包括将部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支付系统,并对俄罗斯央行实施限制措施,以防其配置国际储备削弱制裁措施造成的影响。
随后,辛格将矛头对准了俄罗斯的“金融堡垒”。2月28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冻结俄罗斯央行在美资产,并禁止美国人与俄央行、俄联邦国家财富基金和俄财政部进行交易。据报道,辛格这“意料之外”的两招,让俄罗斯“措手不及”。在世界现代史上,从未有如此大、对全球经济也如此重要的机构遭受制裁。28日当天,卢布兑美元汇率暴跌超21%。
卢布已反弹至冲突前水平
美经济制裁有效性遭质疑
一名拜登政府高级官员透露,美国政府的评估是,对俄制裁将使该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和萧条之间的状态”。不过,在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的迅速反击及“另辟蹊径”的招数之下,美国政府的制裁开始“形同虚设”。
据此前红星新闻报道,在3月11日创下1美元兑121.5卢布的历史低点后,卢布兑美元汇率便开始逐渐走高。在俄罗斯祭出“杀手锏”将卢布和俄罗斯能源结算绑在一起后,卢布更是从3月24日开始一路反弹,截至4月8日,已经打破了去年11月以来的高点。
在7日接受采访时,辛格表示,此次制裁已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了影响。“俄罗斯的GDP预计今年将以两位数的速度萎缩。仅今年一年,预估的经济冲击就会抹去俄罗斯过去15年的经济收益。我的意思是,俄罗斯正在陷入经济和金融孤立。”他说道。
不过,外界对这些制裁措施的有效性存在众多质疑。就连美媒也在8日的报道中称,“为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而采取的全面制裁措施是否有效,仍有待观察。”
国际金融研究所的经济学家上周在研究报告中写道,由于紧缩的货币政策、严格的资本管制和现金账户盈余,俄罗斯国内市场似乎正在企稳。
率团访印言论引“众怒”
“这不是外交用语 这是强制性的语言”
但对辛格而言,“争议”还没结束。3月30日至31日,辛格率团访问印度,希望说服印度远离俄罗斯。辛格在此访中还表示,那些“积极试图规避或弥补美国对俄制裁的国家将会面临后果”,并补充道,美国不希望看到印度“迅速”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
,这些言论引发了印度以及美国印度裔人士的不满。4月5日,美国“印度人论坛”全国主席Sampat Shivangi表示,许多印度人和印度裔美国人认为,作为一名印度裔美国人,辛格在访问新德里期间发表的言论“颇为粗暴”。在一份声明中Shivangi表示,希望辛格的言论不会对印美两国关系造成重大影响。
Shivangi称,作为对俄经济制裁的设计者,辛格近期受到了大量关注。他认为,白宫选择辛格率团对印度进行外交访问,可能是因为其印度裔的身份,“希望他能用印度的语言与印度同行对话,能够动摇印度,让其远离俄罗斯的影响,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这并没有奏效。”
印度前驻联合国大使赛义德·阿克巴鲁丁也在推特上表示,辛格的发言听起来不像是来自友邦或友好国家。“这就是我们的朋友。这不是外交用语。这是强制性的语言。有没有人告诉过这个年轻人,惩罚性的单边经济措施是违反国际法的。”阿克巴鲁丁在推特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