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哪些
[摘要] 本文主要从等方面进行分析,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哪些任务,1.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要脱贫。2.防止出现“悬崖效应”和“福利陷阱”,3.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统筹推进
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是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中央农办负责人介绍说,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未来三年,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越往后难度越大。为此,《意见》提出,要从10个方面强化各项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
《意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提出,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着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
《意见》还明确,必须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防止拔高标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差距太大,出现“悬崖效应”,以及贫困户不愿脱贫摘帽,陷入“福利陷阱”。
在回答如何防止脱贫人口重新返贫的问题时,国务院扶贫办负责人表示,最重要的是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
1.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要脱贫
全国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贫困县摘帽100多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获得感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
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脱贫攻坚仍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从总量上看,我国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从结构上看,剩下的贫困人口很多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特殊贫困群体,以及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韩俊指出,从区域上看,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尚未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地区,大都是经过多轮攻坚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从工作上看,还存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扶贫资金违纪违规使用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和任务,为进一步完善顶层政策设计、强化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指导意见》应运而生。
韩俊指出,《指导意见》是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必须做到“七个坚持”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明确通过“五个一批”脱贫的主要方式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2.防止出现“悬崖效应”和“福利陷阱”
“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这是出现在《指导意见》“工作要求”中的第一句话。为何要强调这句话?现行扶贫标准又是怎样的标准?
时间回溯到2015年,彼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印发,明确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韩俊介绍,《决定》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总的遵循文件,现在扶贫的标准也是“两不愁、三保障”。但实践中,有些地方拔高了扶贫标准,甚至出现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设置的地方性考核指标明显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如此一来,使得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差距太大,出现“悬崖效应”。
“如果"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被突破,会造成社会新的不公,导致很多贫困户不愿意脱贫、不愿意摘帽,陷入"福利陷阱"。”韩俊指出,随意拔高标准会加大脱贫攻坚难度、加大财政负担,导致脱贫攻坚不可持续。,《指导意见》明确必须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
韩俊认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好,但对群众的承诺必须坚持现行标准,做到言出必行、言而有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擅自拔高标准、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能盲目攀比、不能形式浮夸。
“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要聚焦到"两不愁、三保障"上,确保靶心不变、焦点不散。,并不是说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就万事大吉了。”韩俊强调,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对相对落后地区和低收入人口采取扶持政策,做好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和三年后反贫困事业的有效衔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欧青平指出,脱贫攻坚必须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要提高脱贫质量,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
3.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统筹推进
在韩俊看来,《指导意见》最大的亮点在于“行动”二字,最核心的理念在于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2018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将新增2140亿元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而在特殊贫困群体方面,我国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大部分为老病残等特殊群体。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分别超过40%、14%,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超过16%。随着脱贫攻坚进程的不断深入,这些特殊贫困群体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其减贫成本很高,脱贫难度也很大。
今后3年,如何让这些特殊群体如期脱贫?
“老病残这个特殊群体的很多人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没有产业能带动即无业可扶,自身也无力可扶。对他们而言,开发式扶贫难以发挥作用,必须调整脱贫攻坚战的打法,从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转变,这也是《指导意见》的要求。”欧青平强调,保障性扶贫并不是对剩下的贫困人口采取低保一兜了之的方式,而是重点针对那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以实现对他们的兜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