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3000万男光棍?第七次“人普”将揭晓答案

财经新闻 2023-01-07 19:06www.16816898.cn股票新闻
摘要: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检验中国 过去十年人口政策的有效性 并为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提供 重要的人口数据信息支持 第七次人普:中国走出人口红利期之后 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十年一度的人口...

  “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检验中国

  过去十年人口政策的有效性

  并为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提供

  重要的人口数据信息支持”

  第七次“人普”:中国走出人口红利期之后

  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将查清呈现中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人口普查结果将作为未来制定和完善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将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按照计划时间表,此次人口普查分为三个阶段,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为准备阶段,2020年11月1日至12月10日为普查登记阶段,2021年4月将进入为期2年的数据汇总和发布阶段。

  此次人口普查工作首次全面采取电子化登记方式。数据采集手段由以往使用纸表登记,改为通过手机、PAD等智能设备进行电子化登记,快速完成数据采集并实时上传。同时,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安全等核心技术,将有效杜绝在普查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

  “这将是中国近30年来准确率最高的一次人口普查,社会各界抱有非常高的期待。”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舸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一方面,通过电子化方式可以最大程度提升汇总查重、定位数据的准确率;另一方面,由于生育政策已全面放开二胎,以往因政策因素和主观因素导致的漏报瞒报误报情况,将有极大改善。”

  对于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结果,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彭希哲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流动变化等指标,将是需要重点关注研究的内容。

  “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检验中国过去十年人口政策的有效性,并为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提供重要的人口数据信息支持。”彭希哲表示,“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趋势不可逆,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七普’数据将对未来多项国计民生重大政策的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人口负增长将更快到来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之前,中国人口总量趋近零增长、将迎来负增长已成为学界共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中国总人口将在2027年后开始进入负增长。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年均1.76‰,总人口低速惯性增长,总人口年均增量为246万人。根据发展态势预测,未来十年将经历从增长到下降的重大转折,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预计203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8‰,2050年为-5.65‰。从人口总量来看,2019年中国人口总量为140005万人,预计2027年将达到峰值14.17亿,此后将开始下降,2035年降至14.03亿,2050年降至13.21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前部长苗圩指出,近年来,中国已经走出了人口红利期,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人口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值得高度重视。2019年中国新生婴儿1465万人,出生率已降至10.48‰,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100万人。全面放开二胎后,也并没有引发生育高峰。

  “中国正面临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人口趋势。”杨舸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人口总量趋近零增长已成现实,大家关心的是中国哪一年会迎来人口负增长,前几年的预期是2030年,今年的预期是2027年,但也许会比预期更快到来”。

  事实上,当前中国人口形势不仅面临人口规模即将见顶、远期将急剧萎缩的总量危机,也面临少子化老龄化日益加剧、性别失衡的结构性危机。

  在人口性别结构方面,目前中国性别比已严重失衡。1982年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女性=100)严重偏离103-107的正常水平,1990年超过110,2000年接近118,之后一度超过120,目前仍在110左右。00后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万,90后男性比女性多近900万。截至2015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超2000万、而同龄未婚女性仅约600万。预计到2040年,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将超4000万。

  “‘七普’数据将检验此前提出的‘中国有3000万男光棍’预测。”杨舸表示,“从性别比数据来看,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偏高,此前积累的问题可能会在不久后发生。婚姻挤压、性交易、性犯罪等诸多社会问题可能加剧。”

  在流动人口结构方面,从2010年开始,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净流入速度已经放缓,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规模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亿人,比上年末减少61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15万人。

  “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在2014年到达2.53亿峰值后,就开始以每年300万~500万的速度缩减。今年叠加疫情原因,流动人口将进一步减少。”杨舸表示,“流动人口规模缩减具有多方面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的新增劳动力减少,地区经济发展格局和产业分布发生变化等。‘七普’数据将更具体地呈现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向变化和流动分布。”

  在劳动力结构方面,中国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在非常明显地改善,但也面临劳动力比例和规模下降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64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从“十四五”开始,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1150万,大大高于“十三五”年均740万的增速。预计到2048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5亿。预计在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会达到近40%。

  杨舸指出,中国在上世纪50~60年代人口生育高峰的出生人群会在近年进入老年期。由于这部分人群数量基数大,近年的老年人口从总量、占比等数字指标上会突然加快,进一步加快社会老龄化进程。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长期趋势不可逆。’七普’数据将进一步呈现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目前来看,变化趋势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彭希哲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七普’数据将为未来调整就业政策方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中国要创造多少新的就业机会?能否通过劳动力的素质的增长抵消数量的减少?这些仍然是考验。”

  延迟退休已成定局

  根据联合国的老龄化社会标准,中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程度正在进一步加深。这意味着,中国的抚养比(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将逐渐变大,劳动力负担将越来越沉重。如果抚养比超出一定范围,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严重受阻。而控制抚养比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延迟退休年龄。

  “在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社会的养老负担正在加重,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社保基金结余不足的挑战。”杨舸指出,“目前已经有部分人口流出很严重的地区出现了社保结余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已经通过统筹调整、扩大投保面等多种方式缓解社保基金结余不足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养老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延长退休年龄已经势在必行,需要建立全民共识和时间表。”彭希哲表示,“目前国家已设计多种延迟退休方案待进一步研究,每种方案都是根据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经济发展制定的,目标都是缓解劳动就业和老龄化社会的压力。”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两个字,标志着延迟退休将要从此前的研究层面,变成现实。

  中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框架,始于1951年2月2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男女退休的年龄并不一样。男性年满60岁,女干部年满55岁、女工人年满50岁方可退休。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龄在55周岁。

  “在制定这一套退休年龄框架时,中国的人均寿命还不足50岁,整体受教育程度也偏低。”彭希哲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但现在中国新生劳动力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大幅提高,由于受教育年限拉长,年轻人参加工作的年龄比过去晚了十年,偏脑力工作也进一步延长了工作年龄。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进步,中国人在退休后的平均寿命也延长了十年。”

  事实上,延迟退休早在2012年6月就被提上议事日程。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人社部同时提出“小步慢走”思路,拟针对不同群体诉求采取差别化策略。但由于种种原因,八年多以来,延迟退休方案迟迟未定。

  “延迟退休方案之所以迟迟没有推出,主要是因为各方阻力太大。尤其是老百姓不太理解延迟退休,还有一些抵触心理。”彭希哲表示,“从家庭现实层面考虑,延长退休之后,家庭分工安排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以往父母退休后帮助子女带小孩的情况,将发生变化。”

  与老龄化问题同时出现的,还有社会家庭形式的变化。依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世纪50年代前,家庭规模基本保持在5.3人/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年至2017年间,1人户家庭占比从7.7%增加到了15.6%,2人户家庭从18.4%增加到了27.2%,而3-6人户家庭则由71.4%降至55.1%。家庭结构在规模变小的同时,也愈发多样化,独居老人、单亲家庭、丁克家庭比例升高,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已成为主要家庭形式。

  “人口普查中‘家里几口人’的提问,实际上就是反映社会家庭形式和居住环境的变化。”彭希哲表示,“这可以反映未来每个家庭子女赡养老人的能力,以及老年人的生存居住环境。这也关系到今后家庭支持政策和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方向。”

  “从国际人口形势上看,全球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有快慢,但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趋势类同。”彭希哲指出,“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处在人口零增长-负增长状态,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部分国家在通过移民方式调整本国人口长期下降的趋势。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可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面临的社会老龄化形势和养老形势非常严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