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力促民间投资“脱困”
中国政府网日前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继续在深化简政放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缓解融资难及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等方面深入发力。这在今年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明显下滑的背景下,对于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前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逾60%,而今年1月至5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3.9%,增速却比2015年回落6.2个百分点。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趋向于市场化,对市场的反应也更加敏感。”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琦说,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对未来市场生存空间的预期不佳,投资热情不高,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遇冷的情况。而国内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制约了民间固定投资的增长。事实上,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出现下滑,今年下滑更加明显。
吴琦表示,从短期性因素来看,经济增速下滑导致的新项目税收优惠取消、产能过剩日益加剧、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不断加大、银行业不良率快速上升,以及海外投资步伐持续加快等,更能有效解释2015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显著下滑并低于全社会投资增速的趋势性变化。
对于《通知》中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内容,其中提到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出现的企业成本负担过大等问题,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吴琦指出,在市场准入条件、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难以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则是出现下滑不可忽视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知》也要求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开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等领域,以及去除一些重点领域的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认为,要减少与民争利现象,加大让利于民力度,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缩减非主业领域经营。探索多种公私合营方式,平衡好公共公益性和盈利性。
陈卫东认为,公私合作模式(PPP)是能够和有望在这一方面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但前期试点效果还不理想,亟需鼓励各地主动作为,创造性地解决推进中的问题,尽早取得成功范例和经验。对于原先那些民企禁入或难以参与的电信电力、铁路公路、石油石化、市政公用设施等领域,要更多地引入民间资本,改善国有资本治理和控制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