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就业形势回顾:结构性矛盾与就业质量
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五年恰逢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即从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同、以低端扩张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保持中高速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转折远未完成,“十三五”还将继续。那么,“十二五”期间就业形势如何变化?本文或许能让你有所收获。
形势一总体稳定、市场宽松、就业压力下降
相较于“十一五”时期因2008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所带来的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大幅度波动,“十二五”期间的总体就业形势是相当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一直保持了适度的宽松态势,总体就业压力持续有所下降。,我们都知道我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是由以前的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即经历了连年的经济增速下行。您或许要问,在经济增速下行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为什么竟能有这样宽松的表现?
一般来看,经济发展主要决定和影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招聘数量),人口状况则是影响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基本因素。简而言之,我们来看一下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是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供给变化的。依据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当年11~15岁年龄组人数为7848万,他们是于2011~2015年即“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有1570万人陆续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而以同口径计算,当年的16~20岁组人口数为10989万,他们是于“十一五”期间(2006~2010)陆续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每年为2198万人。两个规划期比较即可发现“十二五”比“十一五”平均每年少新增劳动年龄人口628万,降幅约为29%。可见,“十二五”期间如此大规模的新增劳动力供给下降,必然对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其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劳动力市场供给(求职人数)与需求(招聘人数)的双降,形成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的平稳运行和宽松态势。
形势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上升,冷热不均持续发展
“十二五”就业形势在总体平稳的趋势下却凸显了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和影响加大。典型的如农民工“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一直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市场所面对的问题。大学生的数量快速增加和他们对就业的预期远高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需求,于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近十年里就越来越凸显出来,已成为我国就业工作的主要难点之所在。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农民工短缺又使许多地方和产业的招工难、用工荒时有发生。其背后都有着一些更深层的原因。
,如垄断行业的就业拥挤,国有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的就业拥挤,舒适性岗位的就业拥挤,及许多辛苦低端岗位的缺工现象等,都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问题的表现。
形势三就业质量问题凸显,提高就业质量任重道远
长期以来面对庞大的中国人口,我国的就业工作主要围绕着扩大就业数量、增加就业岗位为中心展开的。,如本文前面所述,进入“十二五”时期,我们所面对的人口和就业形势已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单纯以扩大就业数量为目的的就业促进工作就要有所转变,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相适应,提高就业质量就必然要被提到政府就业工作的日程上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