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哪些新机遇不能错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出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特征,在华外资迎来结构性“拐点”,从要素成本驱动转向创新研发驱动,从制造业流向服务业,它们正在加速重构以抓住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进多家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从另一个视角观察投资变局。
创新机遇:融入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
西门子今年10月即将成立独立业务部门NEXT47——在这个专注初创企业、旨在培育颠覆性创新想法并加速新技术发展的新布局中,中国与德国、美国一同占据重要的核心地位,全球三个办公室其中一个设在上海。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说,这里有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有愿意接受新的试验性技术的客户,中国初创企业的质量、基础先进性比十年前有很大的进步,我们要尽力融入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将是一个发展世界级创新的理想之地,这已成为众多在华外企的共识。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说,高通正与中国合作伙伴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携手创新。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等高端功能性机构继续聚集。目前,外资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超过2400家,研发辐射范围由早期的主要针对国内制造业,拓展到面向亚洲乃至全球,一些研发中心呈现向研发总部升级的趋势。
市场机遇:为中国消费者生产
规模总投资达到195亿元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近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按照规划,该基地占地面积达108.1万平方米,投产后年产轿车30万辆。
“一汽-大众建设华北基地,基于我们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信心。也基于双方25年的合作。”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说。无论是数字化、车联网、新能源车,还是中长期实现自动驾驶等科技,影响汽车工业长远走势的基本动因在中国市场发生得更快,大众汽车必须紧紧把握中国市场的机会。
庞大的中国市场是跨国公司深耕中国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一个最大、最活跃的市场,具有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的共同特点。”风电巨头维斯塔斯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任安德说。
中国在减少外资准入限制上所做的改革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目前,北京正在进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重点推动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健康医疗服务六大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
专家表示,外企研发中心在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面向中国市场。例如,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纷纷把药物研究开发全程都放在中国完成,中国市场的需求成为跨国药企的首要研究方向。
同样,在旅游服务上,外企抢滩中国市场。位于上海的迪斯尼乐园不久前开业;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环球主题公园已与北京签约,决定在通州建设北京环球主题公园,该项目总投资额约500亿元;芬兰Rovio公司宣布计划未来4年在华建造9座《愤怒的小鸟》系列主题公园。
工业化转型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对于十几年前欧美的去工业化,亲历其中的朱骁洵用“震撼”形容这个过程。那么,现在中国是一个“世界工厂”,下一步这些工厂往哪儿搬?
“如果再早20年,中国可能也会面临着被其他廉价劳动力市场占据工业化市场的可能性。”朱骁洵说。但现在中国遇到一个很巧的机遇,机器人有相当的智能和自动化程度,可以替代劳动密集型模式,如果趁着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推广智能制造,工业化市场应当不会被完全取代。
近年来,由于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涨,部分中低端制造业外企减资或向东南亚等经营成本更低的国家地区转移。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2.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28.3%;但高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同比增99.7%,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增6.2%。
数据的升降揭示在华外资企业的重构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设立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380余家,投资额较大的行业有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飞机零部件、集成电路和芯片等研发生产的制造业,还有医疗、养老、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服务业。
“中国政府加大对创新驱动和消费驱动型经济的投入。我们有充分理由期待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机遇。”孟樸说。(记者王优玲、高亢、陈炜伟、毛振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