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刺激计划,房价暴涨还是基本面反转?
国常会明确了12万亿的综合刺激计划落地,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从看到这条消息落地到现在,也过去数十个小时了,昨天没发文,这次还真不是懒,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那么先说说吧,这12万亿综合刺激落地的原委。
2022年开年不顺这个大家都清楚,各地疫情都有反复,对于营商环境有非常大的影响。
于财政而言,就是土地卖得不好,土地收入锐减,商业环境变差,财政税收收入减少。
从现有的状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可能对比2021年同期,要少至少40%以上,也有估算要打对折的,但2022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对比2021同期要有大幅度缩减这已经成为共识。
比较巧合的是,2021年上半年财政部公布的财政收入,好像刚刚好也就是12万亿左右~
具体数字,根据当时新华社发布的消息,是11万7116亿,那2022年上半年的财政最终收入还没出来,大致按比例算一下,可能大家心里有个大概的数字了。
而所谓的12万亿综合刺激。
包括2.65万亿的2022年全年退税计划。
国家融资担保资金1万亿,带来企业贷款5万亿。
铁路建设债券3000亿。
专项债3.65万亿,8月份要用完,后续可能要提前下达2023年的专项债规模2万亿,预计总投资5.6万亿。
900亿商用货车贷款。
4000亿小微贷款。
3500亿航空专项贷款和债券。
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大利好,估计鼓吹房价要上天的最近肯定又刷屏了。
客观地说,现在的12万亿对比2008的4万亿,数字规模大了三倍,但实际上质量上还不如当年的4万亿。
有些东西,当年的资产规模和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就像2008的100块,和今天的100块是一个性质么?
其二,是基本面的差异,这个不方便细聊。
其三是定性,这个说是12万亿的刺激,还不如说是12万亿规模的缓解。
至于普通人,基本跟这些没多大关系。
最大的两笔,专项债和国家融资担保资金贷款,跟大多数人都没关系。
而跟普通人关系比较密切的4000亿小微贷款,又太少了点。
至于专项债,这个我觉得别过度解读的好。
利好没大家想象的大。
但负面是挺多的,比如说汇率。
这两天美元疲软,但这12万亿下来之后,汇率率先承压。
除非跟美元脱钩,否则6月开始7时代板上钉钉。
而跟普通人关系比较大的,其实并不是这所谓12万亿刺激计划。
而是央妈发布的一则消息。
因为受到疫情较大的影响,对于贷款授信这块的专项宽松,反倒是更大的利好。
以及各地方银行配合这条措施做出的调整。
简单地说就是今年普遍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所以对因为疫情受到较大影响的行业,个人的消费贷,房贷,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原本会因为无力支付而出现预期和违约的,接下来会给与较大的宽容和延期偿还本息。
对于银行来说,展期意味着违约率和坏账率的减少,要不这么干的话,今年银行的中报如果不掺水,怕是没法看了,光违约率坏账率这一栏就要爆大雷。
而对于目前虽然还能查到相对应区域的法拍房,但全国性的法拍房数据已经停更一段时间了,因为这个数据实在是没法看。
有了这个措施,法拍房数据也会有所企稳。
但更多的,可能还是别期望太高了。
这一系列的举措,综合的核心就一个字,拖。
争取时间。
基本面的环境没改变。
包括碧桂园拿到了发债权,这并不意味着碧桂园就没问题了。
当前的大势,房企大规模扑街是历史的必然,房地产重新焕发第二春,就算有,那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不是现在。
对于国内房企的看法,说的直白点就是,大的必死,是无力回天的,但绝不能让这么些大的都挤一块死,排队,一个个来,一个个消化。
恒大倒了成了事实,融创既然爆了雷,那很可能是下一个,但每个之间要有间隔,比如说恒大扑了街之后数月之后,融创暴雷,这样有个缓冲,而不能挤在一起。
碧桂园拿到发债权,其实我认为也就是让碧桂园多挺一阵,等融创消化差不多了,也就到他了。
12万亿大部分落不到普通居民手里,更与买房沾不上什么边,别什么都往房子上扯。
就算真的12万亿平均分下来,一人一万,就买房了?
至于这段时间不少地方扯得那个放开限售限购,我就觉得更好笑了。
真以为限售限购,是抑制房价的手段?
真要今晚全面放开限售限购,也许都要不到一个月,房价就崩盘了。
暂时解除限购的地方,哪个地方不是挂牌房源暴增?谁看到房屋成交量暴增了?
限售限购,是保证房价没有成交量不跌,哪头是友军都分不清楚,就真的别炒房了。
所以一些列的措施下来,能稳住局面不更坏,就是极限,奢望改变基本面向好,我劝你还是现实点吧。
反倒是一些具有针对性,类似于商用货车贷款的利好,还真的是能落到实际上,股市也用脚投票了。
所有的事情都有正负两面,说了这么多正面的,那负面的代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