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错位式担保:多为偿债而非风控
7月28日,中小企业私募债“12津天联”正式违约,这是继“11超日债”利息违约后,债市出现的第二例违约事件。据了解,按照事先的担保合同,由天津海泰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泰担保”)承担不可撤销连带担保责任,代偿5000万本金和利息。
可是海泰担保本身也陷入危机,濒临破产。7月29日,海泰担保仅向投资人支付了5000万私募债的半年利息(225万)。而按照合同,海泰担保须在8月6日下班之前,代替发债人天联复材向投资人偿还本金5000万及支付利息。据悉,目前海泰担保和投资人均寄希望于天津市政府介入,来解决当前的危机。为什么担保公司也“自身难保”了?担保公司到底在债券发行中能起到什么作用?作为第三方,担保公司在发债链条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就上述相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
担保或由债权人“拉郎配”
担保公司主要是为借款人做信用担保,以提高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资质,增加发债额度。“但在中国,有不少担保实际上是债权人拉郎配的结果。拿银行来说,他们会主动拉一批担保,形成形式上的合格信贷。这样的担保,极其容易出问题。”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策略研究员殷睿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殷睿认为,作为第三方,担保公司在发债链条上应该处于“风险防控”的角色,而不是“偿还工具”的角色。债券担保公司的诞生,源自于让信用更好的公司为借款人做背书,以降低债券购买人的风险。担保公司有两个特点第一,担保公司并非偿还债券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在债券发行人不具备偿债能力的情况下才需要提供连带偿还责任;第二,担保公司在将自身信誉用于发债人提高信用资质的,应该对发债人的信用和偿债能力做到清晰明了,并把风险审查与补充控制的作用发挥到位。
“作为债券发行的担保方,主要有专业担保公司和非专业担保公司。专业担保公司一般通过收取担保费,要求发行人提供反担保措施来为债券担保,这种担保一般会提升债券的信用等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非专业担保公司一般和发行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是发行人的股东,或者和发行人是同一区域的企业等,这种担保使用较多,但实际上没有提升债券信用等级。比如,“12金泰债”的担保方为公司控股股东,该股东曾利用“金泰”和“金泰子公司”给浙江省湖州市当地其他企业进行担保,因存在外部担保而间接形成了大量或有负债,担保几乎失效。
通过担保,一只债券的偿债资源不仅在发行人内部,而且拓展到了发行人外部,“对于很多主体信用等级不高的发行人来说,担保甚至是一只债券发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该业内专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