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资本缓释”功能 衍生品网红CRMW会更“红”
从八年累计发行10余支,到近两个月密集簿记建档30支,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中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一下子成为今年爆红的衍生品工具。
作为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要工具,CRMW相当于给民企债券上了一层违约即赔付的“保险”,为担忧民企风险的投资者有效缓释了信用风险。但其实,这一风险缓释功能还未真正发挥到位,其“资本缓释”的功能尚未实现。
若这一“隐藏技能”能充分发挥,将大幅减少银行投资债券的风险资本计提,降低银行的资本占用,将激发更多市场积极性。
并未兑现的“资本缓释”
真正的信用风险缓释,应当同步体现在“资本缓释”上。“如果真正实现信用风险缓释,那么对所投债券的风险计提水平应该从100%降到25%,也就是同业信用的计提水平。”兴业研究分析师梁世超向上证报记者解释,因为购买CRMW相当于是买了创设凭证主体银行的信用。
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的标的债券仍然需要100%占用风险资产。记者从多位银行人士处了解到,根据目前的监管要求,参与凭证投资要做“双重”资本计提,既要计提凭证的风险资本,也要计提所投债券的风险资本。
“我们基本都是按照最严口径来计提资本的,顶多在中债增进公司合作的这部分资本计提,看能不能松减一些。”一位了解凭证发行的股份行人士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对风险评估、资本计提规定的不明确,一些投资者仍在观望中。
而参与凭证认购的银行人士也心存困惑。“明明给债券买了‘保险’,但在风险计提上却无法体现。这增加了银行投资凭证的成本,也会影响银行参与凭证投资的积极性。”
一旦“资本缓释”功能落地,意味着现有的投资息差还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同业融资利率仍大幅低于民企融资利率,这之间的价差就是购买凭证的套息空间,但要扣除CRMW费率和风险资本占用的成本。”梁世超表示。
一位股份行投行部人士估算称“如果能够减免70%的风险资本计提,就能多出几十个BP的息差,收益会更高,投资者愿意承担的风险也会更高。”
具体政策仍待明确
那么,为何“资本缓释”功能迟迟未实现呢?
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规定,采用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合格信用衍生工具缓释资本,采用权重法的商业银行只能通过合格保证和合格质物实现资本缓释。
“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两个问题。”上述参与凭证认购的银行人士介绍说,是内部评级法的标准高,大多数银行还是采用权重法,只有中农工建交招这6家大行能用内部评级进行资本管理。
记者了解到,一些股份行也在尝试实施内部评级法,但仍需一定系统内的转化时间。而且,“由于目前国内信用违约数据不完善,实际上很难在内评法框架下对一些参数进行估计,只能按照100%计提风险资产占用。”梁世超解释。
另一个问题是,“缓释工具是不是属于《办法》规定的‘合格信用衍生工具’,怎么操作才能让合格信用衍生工具缓释资本,监管机构对这些相关要求并没有明确。”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有市场人士认为,从市场开放和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角度,也应尽快明确资本缓释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操作要求。一位外资银行的交易员向记者介绍说,美国、英国等国际成熟市场已经认定标准法下(对应国内的权重法)合格信用衍生工具的资本缓释作用,并且对内评法下合格信用衍生工具实现资本缓释的操作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
与此,梁世超建议,目前CRMW二级市场流动性仍待进一步优化,以促进市场价格发现。,会计处理和风险评估政策也是影响CRMW实现资本缓释功能的重要因素。
目前市场对资本缓释功能仍感到陌生。一位来自五大行投行部债券承销处人士告诉记者,并不了解投资凭证还能够缓释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