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IPO被否和主动撤单达77家 专家称要摒弃“冲
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5月9日,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22家,同比下降28.24%,合计募集资金2643.599亿元,同比增长118.29%。与此,年内IPO上会被否和主动撤单分别有13家和64家,合计77家。
“短期内IPO家数和募集资金的波动是正常现象。”东兴证券投行部总经理杨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IPO预计将保持常态化发行节奏,对于不符合上市条件的拟上市企业,监管层也将果断否决。建议拟上市企业摒弃“冲一把、试一试”的心态,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再提交上市申请。
记者据证监会网站和沪深交易所数据梳理,截至5月9日,今年以来,核准制下,42家企业上会(不含取消审核,下同),35家通过,6家未通过,1家暂缓表决,过会率达83.33%;注册制下,135家企业上会,124家通过,7家未通过,4家暂缓表决,过会率91.85%。综合来看,年内13家企业IPO申请被否。
据记者梳理,在发审委和上市委关注的问题中,内控问题提及较多,6家被问及内控有效性。,信息披露、关联交易、同业竞争、持续盈利能力以及是否符合板块定位等,也是IPO审核时的关注问题。
“今年以来拟上市企业被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不符合板块定位、规范性存在瑕疵、财务真实性、业务成长性、内控有效性存疑等方面。与往年相比,IPO审核的关注点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杨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IPO上会被否原因来看,主要是业绩下滑,持续经营能力出现问题,以及不符合板块定位等,审核关注点并未有明显变化。”某投行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PO上会被否主要是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与往年相比,今年IPO审核关注点持续为关联交易、经营可持续性和股权穿透等问题。
今年IPO主动撤单量亦维持高位。据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网站数据统计,截至5月9日,IPO主动撤单64家,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主动撤单家数分别为18家、12家、34家。
在IPO上会被否和主动撤单企业中,创业板占比均超过一半。市场人士认为,板块定位和公司业绩是主因。
如今年2月份IPO上会被否的亚洲渔港,创业板上市委会议审议认为,发行人未能充分说明其“三创四新”特征,以及是否符合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创业板定位要求;未能充分说明与重要子公司管理、主要代工厂采购等事项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有效执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未完整取得和保存相关原始凭证,会计基础工作存在不规范情形。
杨志表示,今年创业板撤否率超过以往的主要原因,为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了拟上市企业业绩。,部分企业对于注册制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提交了上市申请。,监管部门更加关注拟上市企业的行业属性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导致今年创业板撤否率有所提升。
田利辉认为,今年IPO市场大概率“先抑后扬”。当前股市低迷,估值不高,部分企业可能会延后递交上市申请。未来,市场转暖后,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会再度凸显,有望出现一波积极的发行上市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