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热管理专题:冬季续航焦虑 低温热管理
行业观点
百万新车迎来冬季续航考验,冬季路试续航下滑24%。2018年全国完成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00.8万辆,同比增长89%;2019年1-2月完成销售14.3万辆,同比增长134%;但冬季道路试验显示8款车型的平均续航里程下滑24%,测试包含的钴酸锂、三元锂与磷酸铁锂均未出现明显的抗低温优势,低温热管理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高温热管理已受重视,低温热管理技术路线更多。由于夏季的40多起电池自燃事件,众多厂商已开始重视高温热管理,而低温热管理潜力则仍有待开发,仅有少数厂家为电池配备了电加热系统;冬季续航是整车厂商乘用体验的核心指标,电池的低温性能则是电池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每一次冬季低续航的阵痛都将促进厂商加速低温热管理的渗透,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低温下电化学反应不活跃是电池冬季电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环境温度过低时,电解液黏度增大甚至部分凝固,使得锂离子脱嵌运动受阻,电导率降低,最终引起了容量减少。低温下使用锂电池也易因锂晶枝生长而对电池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伤,并形成潜在危险。与NCA、磷酸铁锂比较,国内主要的电池发展方向NCM811低温性能相对较强,高镍趋势有助于减缓冬季低电量的现象。
研发低温电池是解决冬季续航下降较为根本的方法,高效热管理是当前最可行的冬季续航管理方案。目前低温电池主要方向有电解液改性与全天候电池,混合型电解液可以综合各类电解液优势增强锂电池低温性能,全天候电池技术被宝马认可有机会引领市场。当前液冷热管理技术渗透率相比于去年已获得较大提升,可通过反向加热冷却液来便捷实现低温热管理,目前市场已有众多车型实现了低温加热功能。
投资建议
热管理行业业绩平均净利润增长优于传统零部件企业,成长远景可期。新能源热管理作为热管理行业的分支,随着电池电量、能量密度逐渐提升,三元电池、高镍化的趋势,电池安全性以及能量控制的难度加大,整车厂将会在此加大投入,未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单车价值与高速的增长能够为提前布局的标的带来增长的确定性,当前我们保持预期并持续推荐该板块。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低迷、汽车需求疲软、补贴政策扰动新能源车产销量、供应链子行业竞争加剧、高效热管理系统渗透率不达预期、原材料成本波动、传统汽车业务下滑拖累整体净利润。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