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AC规则下银行如何持续发展?
总损失吸收能力(Total Lost Absorb Capability,TLAC)是监管机构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一个新的监控指标,未来几年要求这些银行将资本充足率提升到16%~20%。目前,银行总资产的收益率在1%左右,之所以长期ROE可以保持在15%以上,主要是银行的杠杆率较高。如果大幅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相当于强迫银行降杠杆。2019年初,TLAC规则将生效,届时将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压力更加明显。
四大行无法满足TLAC要求
从附表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除了建设银行外,工行、农行和中行的银行资本金缺口都较大,而这还是在加权风险资产零增长情况下的静态评估,如考虑加权风险资产的自然增长,则资本金的缺口只会更大。
下面通过模型看看,为什么四大行原有的经营模式无法满足TLAC的要求,并探讨一下未来加入TLAC监管的银行如何持续发展。
500)this.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
原始模型假设银行A按照TLAC的标准达到16%的资本充足率,如果按未来12%的增速发展,看看现有模型能否依靠留存利润满足第二年的风险资产增速。
总资产10000亿,净资产800亿,生息资产9300亿,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的60%,总计6000亿。二级资本6000×16%=960亿,其中净资产800亿,优先股60亿(股息率5%),二级资本债100亿(利息率5%)。净资产收益率15%,净利润120亿,营收270亿,其中利息收入占75%,非息收入25%。费用120亿(含营运费用和减值),税率20%。优先股和资本债利息8亿,普通股分红率30%,刨除分红后还余78.4亿加入未分配利润。
假设在息差恒定,各部分收入和支出同步增速12%的情况下,风险资产从6000亿增加到6720亿,新增720亿需对应115.2亿的资本金,115.2-78.4-7.2=29.6亿,其中7.2亿为可允许增发的优先股份额,剩下29.6亿的缺口,就算按照2%~3%的标准补充2级资本债,依然有8亿~15.2亿的资本金缺口。现有模式下,银行A无法保持内生性增长。
如果要补上这个缺口,主要路径包括
1,减少分红。按照原始模型,即使依靠降低分红和发行优先股资本债弥补缺口,也需把分红率从30%下降到20%左右。这显然不是广大股东期望看到的。
2,降低依赖资产规模扩张的利息收入,增加非息收入。比如将规模引导的利息收入从12%降低到8%,对应的缺口由非息收入补上。那么,非息收入需要提升到270×1.12-270×0.75×1.08=83.7亿。83.7/(270×0.25)=1.24,所以非息收入需达到增速24%,非息收入占比会提升到27.68%。风险资产从6000亿增加到6480亿,新增480亿需要对应资本金76.8亿。分红后未分配利润补充资本金78.4亿,刚好把资本金的缺口补上,不需要任何股权和债权融资。
3,提高息差降低风险。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增加利息收入,降低风险减值损失提高利润的尽量少增加风险资产。但长期看息差和整个经济体的活力正相关,指望持续提升利差,除了靠天吃饭外还需要寻找高收益低风险的资产。
4,增加低风险权重的资产配置。不同生息资产的风险权重不同,比如普通对公贷款风险权重是100%,零售按揭是50%。通过提高低风险权重资产的配置,可以降低风险权重资产的增速降低,从而达到减少资本消耗的目的。
银行应对TLAC压力的方法
笔者估计,各家银行最终会综合后几类的路径以应对TLAC的压力。具体来讲,包括但不仅限于
1,大幅增加非息收入占比,特别是和资产规模无关的非息收入。当前严监管环境下,四大行的非息收入都出现了明显地倒退(还原IFRS9相关的投资收益后)。如何摆脱对利息收入和规模扩张的路径依赖是四大行必须尽快正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非息收入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受管资产的规模(比如零售的AUM)。尽快从资产规模依赖向受管资产规模转换。
2,切实提高自身的风险定价能力,不能因为负债成本低就想躺着赚钱。必须调动全行的业务条线和科技条线,增加银行风险定价的能力,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发掘零售行业的信贷需求。
3,适当利用当前政策倾斜,从小微和地方债等资产中精选出收益稳定、风险相对较低的资产进行配置。充分降低生息资产中风险权重资产的占比,最终控制住风险资本金的消耗。
综上,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投资的银行是不是做好了加入TLAC监管的家族准备。而加入TLAC家族后,系统风险基本被消除,外资会增加对这些银行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