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交易所关于港股通的共识与分歧
最近有一则消息几乎没有引起市场关注,因为听上去这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7月18日港交所发布声明,称与沪深交易所就港股通在三方面达成了共识一是互联互通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是双方共同认可和努力的大方向,会继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二是对不同投票权架构(WVR)纳入港股通合资格证券需要充分考虑两地市场的发展水准和监管实践,三所将在沪深港通合资格证券现有纳入制度基础上加入一个稳定交易期机制;三是三所已商定成立联合工作组,将尽快研究WVR公司纳入港股通合资格证券的新补充机制具体方案和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港交所的单方声明,而非三大交易所的共同声明,这说明港交所与沪深交易所之间就港股通的合资格证券纳入标准是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的。
港交所望小米集团早日纳入港股通
此前的7月14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关于互联互通机制港股通股票调入相关安排的通知”,宣布自2018年7月16日起,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份股中属于外国公司股票、合订证券、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的,暂不纳入沪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范围,其他股票调入调出正常进行。联想到小米集团刚刚于7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市场本来预期小米集团将很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进而成为港股通标的。沪深交易所的这个通知,使得小米集团近期无望成为港股通标的。
港交所似乎有点坐不住了,很快对此做出了三点回应,其中第三点特别说到,香港交易所一直努力在第一家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在港上市前,能够与内地交易所就这类公司纳入合资格证券达成共识。香港交易所认为这类公司应该尽早纳入互联互通,原因是香港市场就接纳这类公司上市制定了全新的规则和具有针对性的投资者保护措施,一般市值达400亿港币的公司才可上市,这一门槛高于现有74%的港股通标的市值。港交所提出的原因共有四点之多,并称香港能够发挥试验田作用,过去H股和红筹股就是很好的历史证明,互联互通机制更是体现“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最佳实践。
显然,港交所是比较迫切希望小米集团能够早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的,而沪深交易所的通知则似乎就是要赶在小米集团被纳入港股通标的之前来关上这道口子的。港交所表示将继续与内地监管机构及交易所保持紧密沟通,以期早日确认将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纳入港股通的时间表,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投资新经济公司的渠道。7月18日的港交所声明应该就是沟通的结果,但没有发布三方共同声明,说明分歧依然较大,而港交所有点迫不及待了。
内地和香港都很看重双向资金流动
小米集团是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第一股,本来还可能是CDR第一股。小米集团的估值从1000亿美元直降到543亿美元,说明市场对小米集团的估值分歧很大,二级市场定位也很不稳定,从上市第一天破发,到其后几天大涨,其波动幅度不亚于A股市常如果在这个时候将小米集团纳入港股通标的,将使内地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也会吸纳较多的南下资金。目前港股通资金持有港股上市公司股份平均占比为11%,如果小米集团被纳入港股通标的,估计将吸纳约500亿港元(约合428亿元人民币)资金,这对A股市场将形成不小的压力。
从这次沪深两个交易所协调一致的“通知”中也可以看出,这不是在沪深交易所这个层面所决定的,而是更高层面的决策。A股市除弱已久,根本原因还是资金面紧张,目前市场围绕2800点反复拉锯,如果这个时候再分流走更多的资金,那将雪上加霜。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沪港通、深港通最核心的理念是双向开放,既有南下资金投入港股通,也有北上资金投入沪股通和深股通。实际上,在今年五六月份两地市场比较动荡的时候,北上资金的净流入有1000多亿元,所以,我们讨论问题时,不能只单看南下资金,实际上北上资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是很大的。
李小加点到了问题的实质,资金的流向是香港和内地都很看重的,也是可以放在台面上讨论的,但有些话则是不能放在台面上说的。A股投资者由此也可以感觉到,监管部门还是很在乎A股市场资金面这个大环境的,也是呵护这个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