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系列报告:对美化工品加征关税影
投资要点
化工相关产品进口金额占本次进口美国加征关税总类的17.7%加征关税的500亿美元中化工相关的产品占88.7亿美元,占比17.74%。我们梳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化工品,合计自美进口的数量为187万吨,国内总进口量452万吨,在美国进口量占比约24%;其中占比较高的产品有初级形状的未塑化醋酸纤维素、1,2-二氯乙烷、诊断或实验用试剂、其他载体催化剂、以贵金属及其化合物为活性物的载体催化剂,均超过50%。
丙烷对美进口依赖度较高,主要上市公司已采购中东货源17年国内液化丙烷产量1337万吨,其中美国进口占比25.3%。目前全球PDH产能超过1200万吨/年,中国占一半以上,且国内已有12套PDH装置投入运营,其中很多与下游衍生品生产装置实现一体化。,由于丙烷不符合规定要求,基本上所有国内PDH装置需要进口丙烷,这些丙烷来自中东或者美国。对美进口丙烷加征关税将会直接对PDH成本造成影响,其中 、 均是以中东进口为主,预计影响较小。
加征关税利好产品进口替代,有效降低美国低成本产能冲击对于进口依赖度较高国产化率较低的产品,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将进一步提高国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国产替代空间(如PC、PA66等);对国内供需格局正在或已经逐步改善的行业,对美进口产品加征关税能够减少美国低成本产能带来的冲击(如PVC),建议关注 (未评级)。
投资建议及标的加征关税清单中并未列出乙烷,利好中美乙烷裂解项目深入合作,重点关注卫星石化。目前国内在建和规划的乙烷裂解项目有7个,合计需求超过1500万,投产后有望解决美国国内乙烷持续供大于求的现状。,依赖进口的产品国产化率提升进而实现进口替代将成为抵御贸易摩擦的重要举措,未来电子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重点关注 、 、 。乙二醇反倾销税即将实施,重点关注 。
风险提示
贸易摩擦升级对化工相关产品进口数量产生影响超预期
1、 化工品加征关税对国内化工行业有利有弊
事件美国时间2018年4月3日,美国政府依据301调查单方认定结果,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4月4日,对于美国违反国际义务对中国造成的紧急情况,为扞卫中方自身合法权益,中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国家商务部将另行公告)。
影响较大的化工产品主要有加征关税的500亿美元中化工相关的产品占88.7亿美元,占比17.74%。我们这里梳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化工品,合计自美进口的数量为187万吨,国内总进口量452万吨,在美国进口量占比约24%;其中占比较高的产品有丙烷(25.25%)、初级形状的聚氯乙烯(39.73%)、初级形态聚硅氧烷(21.32%)、聚酰胺-66切片(17.46%)、初级形态的聚碳酸酯(7.44%)以及其他载体催化剂、以贵金属及其化合物为活性物的载体催化剂等。
我们分析认为,化工品加征关税对国内化工产业有如下影响(1)对于进口依赖度较高国产化较低的产品,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将进一步提高国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国产替代空间(如PC、PA66等);(2)对国内供需格局正在或已经逐步改善的行业,对美进口产品加征关税能够减少国外低成本产能带来的冲击(如PVC);(3)对于作为化工原料且对美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产品丙烷,将会提高下游PDH厂家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国内拥有PDH装置的公司包括万华化学、卫星石化、 等,由于卫星石化、万华化学以中东进口原料为主,预计影响较小;(4),加增关税清单中并未列出乙烷,利好中美乙烷裂解项目深入合作,未来中美能源化工产业仍有较大协同空间;(5)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加速电子材料国产化率进程,国内电子材料公司间接受益。
2、 丙烷对美进口依赖度高,作为化工原料增加国内企业生产成本
2017年,国内液化丙烷总进口量1337万吨,主要来自中东和美国,其中自美国进口量337万吨,占比达25.3%。全球的PDH产能超过1200万吨/年。中国占全球PDH能力的一半以上。2013年,中国首个PDH装置在天津开始运营。目前,全国已有12套PDH装置投入运营,其中很多与下游衍生产品生产装置构成了一体化。由于国内丙烷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所有中国的PDH装置都是由进口的丙烷提供的,这些丙烷来源于美国或中东。对美国进口丙烷加征关税可能导致从美国采购丙烷的企业转向从中东采购,中东货源价格可能跟涨,从而对PDH成本造成影响。拥有PDH装置的国内公司包括万华化学、卫星石化、东华能源等。由于万华化学、卫星石化均是以中东进口原料为主,和中东供应商有较长时间合作,且未来可以通过丙烯等下游产品涨价将成本增加向下传导,预计对企业盈利影响较小。
3、 PC、PA66和PVC等加征关税有望提高国内产品竞争力,提升国产替代空间,防止美国低成本产能冲击
对于进口依赖度较高国产化较低的产品,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将进一步提高国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国产替代空间(PC、PA66等),相关企业 (PC)、(PC)、万华化学(PC)、 (PA66);对国内供需格局正在或已经逐步改善的行业,对美进口产品加征关税能够减少美国低成本产能带来的冲击(如PVC),国内相关企业中泰化学(PVC)和 (PVC)。
3.1 PC:国内PC市场增长迅速,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2017年国内总进口量139万吨,其中自美国进口量10.3万吨,占比达7.4%。2016年国内PC产量68.4万吨,进口量131.9万吨,与市场需求相比,中国的聚碳酸酯生产能力明显不足,缺口部分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由于生产技术门槛很高,聚碳酸酯的生产商非常集中,全球仅有不到10家企业拥有聚碳酸酯的生产技术。国内相关企业鲁西化工、浙江交科、万华化学。
3.2 PA66:近年来切片对美进口比例较为稳定,加征关税利好国内相关企业
2013-2017年国内对尼龙66切片的进口总数比较稳定,在30万吨左右徘徊,其中国内对美进口的尼龙66切片数量占总进口量的比例一直维持在15%-18%左右。2017年国内尼龙66切片对美进口4.7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7.5%。若未来国内对美国加征关税措施生效,则利好国内相关尼龙66生产企业(神马股份),建议持续跟踪。
3.3 PVC:加征关税或将抵御未来美国页岩气革命下具有成本优势的乙烯法产能冲击
纯PVC从美国进口占比比例近40%。在供给侧改革和环保趋严背景下,PVC行业供给格局自2016年起逐渐改善,其中2017年行业整体开工率超过77%,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其他初级形状的纯PVC国内总进口在77.2万吨,而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有30.7万吨,占比近40%。
若加征关税可抵御未来北美廉价PVC产能冲击。虽然目前从对外依存度来看,国内对PVC的进口依存度在5%左右,在页岩气革命背景下,由于乙烯法具备成本优势,北美地区PVC开始进入产能扩张期。,国内对美进口PVC加征关税或将有效抵御北美廉价PVC冲击,并进一步改善国内PVC行业的整体供需格局,长期来看有望对我国PVC行业形成利好。国内企业相关企业中泰化学和鸿达兴业。
4、 乙二醇反倾销关税即将实施,进口替代空间大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8年4月1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单丁醚征收反倾销税。
国内乙二醇进口替代空间大2016年国内乙二醇产能834万吨,产量510万吨,开工率在61%左右。其中16年乙二醇进口量在757万吨,对外依存度达60%,进口替代空间大。未来随着国内大规模煤制乙二醇装置的投产,叠加对美和部分欧盟国家反倾销关税的正式实施,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产品市场竞争力,填补进口替代缺口,长期利好国内相关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华鲁恒升。
5、 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乙烷产量的持续增长,与中国乙烷裂解项目合作空间广阔
美国国内乙烷持续供大于求,未来有望继续加重。目前世界乙烷95%左右都来源于天然气凝析液(NGL)分离,得益于页岩气革命,美国乙烷产量增长较快,其中2016年美国国内乙烷产量已达2521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38%,是中东地区,占全球乙烷总产量的36%。近年来北美地区搭建了十分完善的NGL管道,保证了下游乙烷裂解的原料供应,但由于乙烷裂解装置产能投放较慢,美国国内乙烷持续供大于求,未来随着页岩气开采量的提高其国内乙烷供需不平衡情况还将进一步加重。
由于美国乙烷供应量激增导致价格大幅走低,我国开始探索进口乙烷原料发展乙烷裂解制烯烃。据统计,目前国内在建和规划的乙烷裂解项目有7个,合计乙烷需求量超过1500万吨,如此巨大的需求量也有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美国未来乙烷产量过剩的问题,双方未来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国内几家上马乙烷裂解项目企业相继签订乙烷订购合约。目前,南山集团、聚能集团和阳煤青岛恒源化工都已经同美国乙烷公司签订了乙烷订购合约,未来将为这些工厂提供乙烷裂解制烯烃的原料。,卫星石化也已经于今年3月同美国能源传输公司和英国航海家气体运输公司签署了《乙烷供应协议》,从而使得乙烷原料能够顺利的到达生产基地。
6、 贸易摩擦下电子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背景下,依赖进口的产品国产化率提升进而实现进口替代将成为抵御贸易摩擦的重要举措。以集成电路生产材料为例,由于国内电子材料对外依赖度高,中国对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进口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等商品实行免税政策,而随着国内企业在基板、硅材料、晶片、特气、抛光剂、蚀刻液、清洗液、电镀液、靶材等产品逐渐实现国产化后,对于这些产品的免税政策也将取消。
我国电子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大部分材料都缺乏核心的生产技术,只能依赖进口,也对这些核心的生产性材料有较高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随着国内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上游电子材料需求的扩张,国家于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等,大力扶植以关键部件和核心材料自给替代为目标的产业发展,目标在2020年实现自给率达到40%,在2025年实现自给率达到70%。近些年,国内电子化学品企业在国家大基金的扶持下积极通过海外并购,聘请高层次技术人员和开展跨国合作等方案努力实现技术升级。
在硅片、靶材等细分领域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国内厂商。从各个晶圆制造材料的占比情况来看,晶圆制造材料主要可以分为硅片、掩膜版、电子气体、抛光CMP材料、光刻胶与配套试剂、靶材等,其中硅片是最重要的材料,占比超过30%,目前国内 参股的新昇已经实现了大硅片的生产,未来有望持续放量,也实现了国内半导体溅射靶材的进口替代。,还有很多企业在一些细分领域都具备了较为显着的竞争力。
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加速电子材料国产化率进程,国内电子材料公司间接受益。推荐飞凯材料(液晶材料、半导体封装材料及湿电子化学品)、(半导体及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 (半导体前驱体、特种气体)、(湿电子化学品、光刻胶)、 (MO源、特种气体、光刻胶)、上海新阳(大硅片、电镀液等)、江丰电子(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