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评:A股“马太效应”不容忽视 低估值仍有演绎
编者按在当前A股市场“马太效应”下,市场资金只要追逐白马龙头就行,市场资金自主操作的空间并不大。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资金抱团白马龙头,存在着使得部分个股市场表现偏离真正价值的风险。
【市场测评】>>>
A股“马太效应”不容忽视(本页)
“秋收冬藏”特征明显 低估值仍有演绎空间
分析人士热议四季度投资风向 险企举牌降温券商优选龙头
【热点推荐】>>>
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正在完善和报批
融资余额逆势增长 白酒板块再获资金抢筹
IPO排队企业近3成来自新三板 “转板”热潮下企业质量分化明显
A股“马太效应”不容忽视 “秋收冬藏”特征明显 低估值仍有演绎空间 分析人士热议四季度投资风向 险企举牌降温券商优选龙头 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正在完善和报批 融资余额逆势增长 白酒板块再获资金抢筹 IPO排队企业近3成来自新三板 “转板”热潮下企业质量分化明显
A股“马太效应”不容忽视
今年以来,A股市场“马太效应”愈演愈烈。不论是“一九行情”、“漂亮50”,还是“白龙马行情”、千亿俱乐部扩容等,背后的客观现实仍是在A股市场中龙头个股、大盘蓝筹强者愈强。为此,有观点质疑这样的市场是否正常。更有观点直接指出,这样抱团大市值、大白马、大龙头的行业,存在很大风险,不是市场的正常状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上述观点并不是对市场发展的理性科学判断,A股市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是符合当前市场客观现实的,也符合当前市场发展规律。
长期以来,A股市场存在着重预期轻现状的情况。如果对于一些传统行业内的公司,对其发展预期存在担忧,进而给予相关个股较低的估值,这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那么对一些依靠重组和概念、市值管理的个股给予过高预期,进而给予公司很高的估值,那肯定就会存在问题。可以认为是投资者预期的体现,更应该是个股真实价值的体现。
当前A股市场仍是散户投资者居多,在价值投资理念仍未获得完全确立的情况下,一些市场炒作掩盖了股票市场对于个股价值挖掘的真正含义。特别是在市场整体上涨之际,很多“概念股”成为市场资金炒作的对象。但市场是最好的学校,等到烟花散去,一切水落石出、各归其位。到那时再懊恼此前的疯狂与激进,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从个股现状出发,紧盯具有优秀业绩或确定性成长的公司进行投资。
真正在市场上享受“马太效应”的多数是发展较确定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方面,这些行业或受益于本身的升级发展,或得益于政策支持,其当前的确定性较强,业绩可预测性也较强;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的集中度都处于提升阶段,行业龙头的产能、市场占有率、盈利水平等都有较大优势,这样的龙头个股自然成为市场资金抱团对象。即使在当前市场热点分散、博弈加剧,叠加白马龙头的较高市场位置的情况下,市场资金有向其它行业和个股逸散的情况,但资金仍在这些行业中寻找龙头个股和确定性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当前A股市场投资者正发生结构性变化,机构资金在A股市场的比重和话语权正在逐步攀升,这也是资金涌向白马龙头个股等的原因之一。
有投资者认为,在当前A股市场“马太效应”下,市场资金只要追逐白马龙头就行,市场资金自主操作的空间并不大。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资金抱团白马龙头,存在着使得部分个股市场表现偏离真正价值的风险。而从上市公司、公募基金等三季报中也可以发现,当前市场资金已经出现结构性调整轨迹,对于部分白马龙头股,市场资金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分歧存在就会出现不同的操作,这也可以体现投资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强者恒强的市场中,并不扼杀资金的多样性选择,A股“马太效应”的切实存在,是任何投资者都不能忽视的市场大背景。
中国证券报
A股“马太效应”不容忽视 “秋收冬藏”特征明显 低估值仍有演绎空间 分析人士热议四季度投资风向 险企举牌降温券商优选龙头 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正在完善和报批 融资余额逆势增长 白酒板块再获资金抢筹 IPO排队企业近3成来自新三板 “转板”热潮下企业质量分化明显
“秋收冬藏”特征明显 低估值仍有演绎空间
近期出现连续回调的周期板块再度“爆发”,堪称昨日盘面企稳最大“功臣”。一方面,近两个交易日以来,杀跌均来自此前涨幅较大的板块,被市场期待的全面性机会并未来临,结构性行情仍在演绎。另一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由于A股走出跨年行情概率较低,近期市场出现典型的“秋收冬藏”特征,布局方向上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基本面向好态势仍在延续,支撑指数慢牛格局的逻辑依旧,中长期A股缓慢上行的趋势也依然将是主线。但从板块角度来看,本轮行情演绎其实并不均衡,从配置角度出发,短期也已显然不适合追涨如周期等在内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建议从估值安全和成长潜力两个角度出发来理性分析板块及个股,优选其中估值水平相对合理,成长确定性较高的品种进行配置。
盘面企稳 “隐忧”仍在
周二,两市全天低开高走,深市表现强于沪市。截至全天收盘,上证综指报3393.34点,涨0.09%;深证成指报11367.62点,涨0.49%;创业板指报1869.79点,涨0.74%。沪市全天成交1999.30亿元,深市全天成交2320.25亿元。一方面两市企稳回升说明了周一回调的谨慎情绪并未进一步发酵;但另一方面,从沪综指并未“一气呵成”收复3400点关口以及再度显现的价量背离现象来看,资金参与意愿仍不理想,前路“隐忧”仍在。
从资金情况来看,场内主力资金净流出态势依然未改,谨慎情绪仍在。而截至周一,以两融为代表的杠杆资金增量也有限,其中融券余额的上行也要显着快于融资余额。,北向资金方面的“预警”也仍未解除,截至昨日,陆股通方面本周已连续两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出态势。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市场一大显着特征就是由于资金在权重蓝筹和主题概念间快速调仓,个股分化特征明显,这导致市场并未能形成持续的板块效应和赚钱效应。而从资金的动向来看,场内外资金对后市的看法其实也仍不乐观。,10月以来围绕3400点关口的行情演绎料也将不会就此收场。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近期主要指数均创下新高,但由于成交量却始终未能有效放大。周一出现的大幅回调,说明归根结底资金仍是当前左右市场的一大重要变量。从昨日市场的震荡回升来看,虽然市场抛压有所化解,但多方进场意愿依然较弱。后市如无量能配合,在“隐忧”犹存的背景之下,即便大盘再度站上3400点也仅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秋收冬藏” 暂避锋芒
昨日盘面企稳回升背后的最大“功臣”其实莫过于以有色金属、钢铁和采掘三大行业为代表的周期板块。其对市场的“指标性”影响在盘面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也再度成为部分投资者选择参与市场的“风向标”。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支撑指数慢牛格局的逻辑依旧,中长期A股缓慢上行的趋势也依然将是主线。但由于从板块角度来看,本轮行情的演绎并不均衡,从配置角度出发,短期已显然不适合追涨强势板块,而宜暂避开锋芒。
通过仔细观察昨日板块间动向便可发现,强势板块总体已非此前。以当前的周期板块为例,从周期板块自身来看, 指出,当前周期性行业业绩增速虽高于其他行业,但内部已出现明显分化。周期性行业内部除钢铁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所回升之外,化工、采掘、有色的业绩增速均出现快速的下滑。从中观数据来看,三季度以来,有色金属价格涨幅较之二季度已出现一定程度回落。而自6月、7月开始,水泥、天然气、原油和化学纤维等周期行业的主要工业品产量逐渐下滑,日均耗煤量及煤炭库存也出现下滑。供给方主动收缩产量的,价格并未出现大幅的上升。量价的分化变化说明周期行业业绩改善带来的板块阶段性高点已现,未来业绩也可能将进一步承压。
而从市场整体来看,存量资金博弈特征仍然明显,盘面依然表现出热点间强弱切换的典型结构市特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经历了三季度快速上涨后的A股,市场中“秋收冬藏”的特征已越来越清晰地在市场中显现。,在成交量有效放大、增量资金入场信号明确前,也不支持强势板块的继续演绎。当前,短期投资者仍不宜对包括周期板块在内,本轮行情中涨幅较大板块出现的反弹寄望过高。
也就是说,同样是强势板块的回升,无论是其所折射的内涵还是反映出的现实都已与此前行情大为不同。,与估值修复带来的持续性行情不同,当前的结构市中各强势板块间的轮动速度都偏快,“赚钱效应”不彰,热点间的持续性明显不足;,与此前行情中强势板块间形成的共振不同,当前强势板块阵营也已渐趋分化,板块内部强势龙头个股仍然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而板块内的二三线个股却已显露出“有心无力”的事实;,虽然行情突破3400点极大带动了市场情绪,但成交量却始终在近期中位区间“徘徊”,由于量能始终未能有效放大,同样也不利于强势板块后期的持续演绎。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未来市场的走势以及风格的演化,投资者更多地显示出了几分踌躇与观望。一方面,来自流动性收缩加快的预期使得资金端压力如鲠在喉,投资者对此的担忧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在风格演化上,是继续选择已处高位的“漂亮50”,还是另择更具成长性的板块,投资者也存在分歧,在投资者的预期由一致走向分歧的过程中,市场波动势必加大。后市建议从估值安全和成长潜力两个角度出发来理性分析板块及个股,优选其中估值水平相对合理,成长确定性较高的品种进行配置。
低估值或“接棒”配置重心
表示,对于四季度行情,仍然维持此前的看法,市场先蓄势,消化利空,突破的时机或者说打开新的上行空间的时间窗口可能出现在跨年前后。当前投资者应调整好心态,牢牢抓住行业龙头,赚业绩和成长的钱,不追涨杀跌,不跟风题材炒作。该机构认为后市行情的演绎将围绕三个方向一是内生高成长的行业高景气确定的优质龙头,电子通信、人工智能、传媒等;二是低估值+业绩拐点的,如银行;三是消费升级的大白马。值得注意的是,结合近期市场表现及资金流向情况,上述三大方向中银行板块已率先出现资金流入的迹象。
针对当前银行板块的基本面, 证券表示,从上周已发布三季报的14家上市银行中,除 外,其他已经发布三季报的上市银行不良率均环比下降。9家银行净息差季度环比改善。印证行业基本面改善的趋势。 、 、 等均保持两位数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多家银行增速环比提升。四大行中建行率先发布三季报,净息差连续两季度回升。而大行负债端的优势使得其净息差率先回升,带动利息净收入及营收增速回升。随着三季报的陆续发布,银行业资产质量企稳的趋势将进一步得到验证,拨备计提压力放缓,部分银行开始拨备反哺利润。上市银行净息差也出现边际改善,也带动行业净利润增速出现改善,行业整体转暖,估值仍有上行空间。
也表示,中国的银行体系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幅扩张。近年来银行通过同业和资管理财业务获得规模和盈利快速增长,该模式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欧洲大行具有很大相似性。银行利息和中间业务收入高度亲周期,利息收入在营收的65%-80%之间、非息收入在20%-35%之间波动,虽然银行息差水平目前低于美国,但仍高于欧洲,平均为2.2%。银行主要凭借其在金融系统中的地位获得高利息收入。该机构认为,未来银行息差可望基本企稳但仍存在一定下降压力。而2017年开启的银行业业务规范和加强监管对于降低银行对同业业务的依赖、提高业务多元化、深耕细作将产生积极影响。虽然整体而言银行业收入增长有放缓趋势,但金融监管有效抑制了银行体系的风险。如果银行资产质量好转的势头得以持续,银行PB估值将从现有的1倍左右获得进一步提升。
分析人士表示,在回调后市场主线仍未清晰之际,从估值角度出发,银行板块的安全性价值已开始被市场所关注。而从成长潜力来看,随着行业资产质量向好叠加,盈利能力增强,板块未来也将迎来价值重估的系统性机会。
中国证券报
A股“马太效应”不容忽视 “秋收冬藏”特征明显 低估值仍有演绎空间 分析人士热议四季度投资风向 险企举牌降温券商优选龙头 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正在完善和报批 融资余额逆势增长 白酒板块再获资金抢筹 IPO排队企业近3成来自新三板 “转板”热潮下企业质量分化明显
分析人士热议四季度投资风向 险企举牌降温券商优选龙头
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完毕,券商、险资持仓揭晓。三季度券商和保险机构加大了对轻工制造、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投资。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券商优选龙头股,险资青睐大金融。
券商重仓绩优股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共有50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名单中出现券商身影。其中,新进个股207只,增持123只,减持86只,持仓未动86只。券商三季度合计持股数约为149.71亿股,市值达到1385.38亿元,与二季度相比均有小幅度增长。其中,持股数量超过1亿股的共23只,包括 、 、 等。
券商三季度新进个股207只,新进持股市值约为436.63亿元。持股数量超过4000万股的共有10只,其中 和为新进持股数量的前两名。这10只股票有7只三季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中国石油净利润大涨逾九倍,浙数文化三季报显示净利润增长近三倍。
券商位列前十大股东的A股个数呈环比增加态势。从行业来看,计算机、交通运输和医药3个板块获得券商增量资金做多,行业内分别有15家、11家、16家公司的十大股东新出现券商身影,其中,、 、、 和 在三季度最受券商青睐。
川财证券分析师杨欧雯表示,从券商三季度持仓情况来看,券商选股延续2017年以来的基本风格,即重视上市公司业绩,着重寻找利润稳健、流动性较高的优质标的,喜欢重仓具有业绩向好特征的个股,其基本持仓风格与二季度相比变化不大。
随着监管趋严,险资举牌不再容易。不过,作为资本市场的风向标,三季报中险资的投资热情仍高涨。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共有570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险资身影。统计显示,保险机构直接入市持股市值达到12776.77亿元。具体来看,险资新进个股127只,增持个股115只,减持172只股票,持股未动的156只。
三季度大型保险机构明显加大了对轻工制造、化工、交通运输、非银金融等板块的配置力度。其中, 、 和 为险资新进个股前3名。,险资持股超过10亿股的共有11家公司,剔除 集团所持中国人寿和 集团所持 这两个因素,保险公司持有流通股最多的前6家公司均为银行股,分别为浦发银行、 、 、 、 和招商银行。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杨荣认为,险资三季度偏重银行、房地产、非银金融和医药生物等行业,选股倾向于盈利具有可持续性、估值较低、股息率较高的股票。
中小型险企举牌降温
三季度券商退出前十大股东个数最多的行业是上半年涨幅较大的电子,达到17家。券商在减持 、工商银行、、 、、 等个股的,一些小险企减持亦“显而易见”,保险位列前十大股东的A股个数减少较多,由半年报的613只减少至三季报的567只,恒大人寿减持状况尤为突出。
恒大人寿半年报共持有16只股票,而三季报减持至8只。恒大人寿三季度共持仓1.47亿股,相比二季度的3.27亿股降低55.04%,具体来看,恒大人寿从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消失。
天风证券分析师陆韵婷认为,保险位列前十大股东的A股个数减少较多,与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兑现的情况相吻合;从行业来看,医药、电子和有色是险资退出前十大股东个数最多的行业,持股分别达到25只、22只和17只;从个股来看,险资减持341家A股公司,被险资减持比例最高的上市公司是 、 和 ,减持比例分别为7.46%,4.86%和4.29%。
“按照监管要求,保险要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而不是在二级市场上赚快钱。”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持续加码,险资举牌已完全降温。此前较激进的险企,可能会有减持动作。预计未来险资举牌将更加谨慎且主要为财务投资。
龙头个股受宠爱
展望四季度,杨欧雯认为,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资金,券商建仓持股将秉持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选股过程中较重视估值和业绩因素,四季度出现对绩优个股大比例减持的可能性不大,机构投资者的持仓主线仍是业绩。
川财证券分析师邓利军认为,从四季度开始,市场对年底及明年一季度的估值切换逻辑将重点关注,面临估值切换的低估值蓝筹是配置主线,如医药、金融、消费等行业中业绩较好的龙头个股。
业内人士指出,四季度保险公司股票资产配置偏好大金融(银行、房地产、非银金融)和大消费(医药、商贸零售、食品饮料、电子);传统周期性行业的配置相对较少。这与保险资金相对较低的风险偏好匹配。
随着监管预期的增强,险资“非理性”举牌行为受到控制。不过,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保资的配置需求仍然是中长期影响A股市场的重要力量。“整体来看,今年股市投资存在较大机会,利用板块机会和行情轮动特征,险资可以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率。”某险企投资负责人表示。
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肖世俊认为,券商短期坚守价值蓝筹,中期布局三大收敛平衡机会。目前行业板块或市场风格间风险收益比趋于均衡,结合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及机构持仓季报情况,短期风格仍倾向于价值蓝筹,建议坚守价值蓝筹主线,继续深挖业绩估值匹配的板块与个股,以医药零售、旅游、食品饮料、家电、银行、券商、保险、建筑建材等板块中的蓝筹龙头为主。,年底国企混改有序突破、雄安新区规划即将出炉,可对这两大主题保持关注。
中国证券报
A股“马太效应”不容忽视 “秋收冬藏”特征明显 低估值仍有演绎空间 分析人士热议四季度投资风向 险企举牌降温券商优选龙头 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正在完善和报批 融资余额逆势增长 白酒板块再获资金抢筹 IPO排队企业近3成来自新三板 “转板”热潮下企业质量分化明显
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正在完善和报批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正在完善和报批过程中,其建设必将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更大作用,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新引擎。
过去5年,上海着力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具体取得了哪些成果?张林认为,可以从海港枢纽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邮轮港建设三大板块进行盘点。其中,海港枢纽板块最引人关注的是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的建设。今年年底,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将开港试运行,成为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区,港口的集装箱从港区装卸到码头运输、仓储均将实现自动化运作,生产作业实现零排放。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方怀瑾表示,洋山四期整个集装箱码头全部建成后,港口通过能力将达到630万标准箱。洋山四期工程能够达到的运营效率将比传统码头高很多。预计明年基本能够实现40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上海港在“智慧港口”等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探索。
在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看来,形成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港区一体运作模式是上海自由贸易港追求的目标之一。上海港呈现出的港口联动、海铁联动、自动化机械、智能化信息系统等,都将是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先天优势。
国际航空枢纽方面,上海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浦东和虹桥两个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6亿人次,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四,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9年排名全球机场第三。,航线网络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一位业内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上海港和上海两大机场的效率提升,将为未来上海自由贸易港的高效运作打下扎实基础。
上海“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提高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服务能力,优化提升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功能,到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达到4200万标准箱左右。巩固提升亚太航空枢纽港地位,到2020年,预计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左右,货邮吞吐量达到400万吨以上,机场中转旅客比例达到15%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在绿色航运和智慧航运方面的不断探索,以及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助力,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谱写新蓝图。
上海证券报
A股“马太效应”不容忽视 “秋收冬藏”特征明显 低估值仍有演绎空间 分析人士热议四季度投资风向 险企举牌降温券商优选龙头 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正在完善和报批 融资余额逆势增长 白酒板块再获资金抢筹 IPO排队企业近3成来自新三板 “转板”热潮下企业质量分化明显
融资余额逆势增长 白酒板块再获资金抢筹
近期,A股市场三大股指震荡不休,沪指3400点的争夺战也愈演愈烈。但在指数波动的背后,代表着高风险偏好资金情绪的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却悄然完成“四连增”,进一步向万亿关口逼近。
10月30日,尽管三大股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但两市融资余额继续坚挺,单日小幅增加1.12亿元至9924.25亿元,刷新近23个交易日新高。资金流向方面,食品饮料、医药、汽车、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获融资资金蜂拥抢筹,而有色金属、钢铁、房地产等周期板块则遭遇资金大幅净流出。
白酒股获追捧
食品饮料行业无疑是今年A股市场最为耀眼的品种,年初至今累计涨幅47.15%,冠绝所有28个申万一级行业。而其下的细分行业白酒业,更是取得了78.25%的惊人涨幅。
10月以来,融资资金持续介入食品饮料行业。该行业融资余额总量从9月末的177亿元,暴增至目前的203亿元,短短1个月增幅接近15%。在此期间,沪深两市融资客买入的首选标的也是白酒股。
10月30日,食品饮料行业整体获融资净买入3.35亿元。细分行业中,白酒板块获融资净买入3.60亿元,乳业、调味品等板块则出现2495万元的融资净卖出。显然,融资资金的买入倾向性十分明显。
个股方面,白酒龙头 10月30日获融资净买入2.58亿元, 、 、 融资净买入额均在3000万元以上。
表示,近期一线白酒淡季不淡,国庆中秋长假后飞天茅台批价不降反升, 等也纷纷跟进提价。四季度或是持有白酒板块的好时期。尤其11、12月份,白酒板块大概率会有“年末行情”。国金证券建议,对白酒股坚定持有。
表示,白酒板块是基金三季度加仓幅度最大的消费品,配置比例上升2个百分点至8%(超配5.6%)。其中,超过一半的白酒板块仓位集中在贵州茅台、两家龙头上市公司上。
周期股遭冷遇
作为今年第三季度的领涨品种,有色、钢铁等周期股10月以来无论是个股股价还是融资余额,均遭遇快速回落。10月30日,周期板块再度在指数的颓势中跌幅靠前,多只个股遭到融资资金大幅净卖出。
10月30日,有色金属行业整体遭融资净卖出6.60亿元,流出幅度在所有行业中高居首位。个股方面, 单日遭融资净卖出8920万元, 、 、等融资净卖出额均在5000万元以上。
不过,部分卖方机构仍然看好有色板块的投资机会。机构认为,全面回暖的基本面业绩,将成为有色股价再度走强的关键支持因素。
10月30日发布的研报表示,有色金属行业三季报业绩基本公布完毕,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5.87%,净利润同比增长112.35%。10月以来,虽然行业公布的业绩大幅增长,但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还是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这并不是根本性的趋势性下跌,而是消化前期利好预期之后的必然结果。随着未来业绩持续高增长,行业价值将得到发掘,尤其是电解铝、铜、钴、锂、稀土等品种,值得重点关注。
除了有色金属行业之外,钢铁、采掘、房地产等周期板块,10月30日融资余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相关个股包括 、 、 等,单日融资净卖出额均在3500万元以上。
上海证券报
A股“马太效应”不容忽视 “秋收冬藏”特征明显 低估值仍有演绎空间 分析人士热议四季度投资风向 险企举牌降温券商优选龙头 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正在完善和报批 融资余额逆势增长 白酒板块再获资金抢筹 IPO排队企业近3成来自新三板 “转板”热潮下企业质量分化明显
IPO排队企业近3成来自新三板 “转板”热潮下企业质量分化明显
对新三板来说,“转板”无疑是当下最热的话题。数据显示,在目前排队IPO的523家企业中,来自新三板的公司占到了近3成,达到了156家。今年以来已有17家新三板公司IPO过会,超过往年总和。不过,在目前拟IPO的新三板企业中,也出现了明显的质量分化,越来越多“伪IPO”露出原形。业内人士指出,新三板企业不应盲目跟风“转板”,只有立足主业才能长远发展。
156家新三板企业排队IPO “转板”热潮持续上演
10月25日,在证监会发审委会议上,奥飞数据和博拉网络两家“出身”新三板的企业双双上会。作为新一任发审委上任后的首批闯关IPO的新三板企业,两家企业此次上会引起了新三板投资者不小的关注。虽然两家企业上会最终结果为暂缓表决,但近一年来高涨的“转板”热情已然成为本年度新三板最重磅的戏码。
10月27日,证监会官网公布了最新IPO申报企业排队审核情况。截至2017年10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560家,其中,已过会37家,未过会523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474家,中止审查企业49家。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同期等待IPO过会的企业中有156家企业来自新三板(含中止审查)。在排队接受IPO审查的企业中,来自新三板的企业占到了29.8%。
除了上述156家企业已经进入等待审查阶段外,还有551家新三板企业已经在接受IPO辅导。以上市辅导起始日期计算,2017年前9个月接受上市辅导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量达到305家。参照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2015年共有72家挂牌公司接受上市辅导,而在2016年共有194家。以年为单位进行统计比较可知,新三板拟IPO企业数量增长势头迅猛。
新三板公司“转板”热情高涨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新三板过会企业数量的猛增和排队时间的大幅缩短。IPO审核提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转板”。,相比未挂牌新三板直接IPO的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规范成本低,公司治理相对完善,信息披露也较为充分,这些方面的优势使得新三板企业更有冲击IPO的动力。
广证恒生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7家新三板公司IPO过会,超过往年总和。从各家过会的新三板企业的排队时间来看, IPO的时间成本呈下降趋势,2017年1-4月,新三板过会企业排队时间不低于1.6年,而从7月7日开始,新三板过会企业排队时间便一直保持在1.3年以下。最近过会的怡达化学排队时间仅有250天(0.69年),而排队时间最短的药石科技从今年3月19日申报到9月27日过会仅耗时半年左右,IPO加速为企业IPO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
排队企业分化明显 “伪IPO”企业尝苦果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在提交IPO申报的156家新三板企业中,处于已受理状态的企业48家,已获得证监会反馈的企业86家,预先披露更新4家,暂缓表决4家,中止审查企业14家。在拟“转板”企业中,既有几年前业绩就已经达标的“老兵”,也有排队期间突然业绩大降的企业,还有临过会前突然收回申报材料的“变脸”者等。不同的IPO闯关境遇背后都没能逃过一个真相在IPO审核机制逐渐完善的当下,粉饰业绩、比拼运气的空间越来越小,靠“伪IPO”概念套利的风险越来越大。
今年6月28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招金励福发布公告称,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已经被证监会受理,而这已经是招金励福第二次冲刺IPO了。早在2011年10月12日,招金励福就曾上会,当时招金励福披露的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48亿元,净利润6598万元,均创下历史新高,不过最终因其新建项目投产并产生经济效益存在不确定性而未获准通过。IPO折戟后,招金励福最终选择了新三板,于2016年2月29日在新三板挂牌。招金励福的年报显示,在2014年至2016年三个报告期内其净利润分别为5424万元、3913万元和4353万元。
与招金励福多年来一直保持3000万元以上净利润的情形不同,另一家新三板企业好买财富的IPO排队之路则充满了变数。后者的年报显示,其在2014年度亏损1532.24万元,2015年开始扭亏转盈,全年实现净利润3182.21万元。2016年2月,好买财富提交上市辅导备案资料,并紧接着完成了一轮实际募集资金为5亿元的融资。,好买财富“光鲜”的业绩没能延续太久。2017年4月12日,其发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年亏损额高达9110.78万元,此番IPO之路或将面临终止。
除了苦苦等待上会时间,排队的新三板企业中还出现了多起临上会前突然中止申请的情况。在被投资人指责为“伪IPO”的,这些企业也最终尝下了任性“变脸”的苦果。
2015年10月底,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迈奇化学宣布进入IPO辅导阶段。今年1月初证监会开始对其申报材料进行反馈。但2017年3月31日,迈奇化学突然以业绩变化为由向证监会撤回了上市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2月24日,中证协组织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第十七次常规抽签,从120家参与此轮抽签的企业中抽中6家公司,迈奇化学在列。5月9日,迈奇化学IPO终止审查后复牌,3分钟内暴跌超过78%,市值从复牌前11亿元瞬间缩水至2.4亿元。今年8月,迈奇化学公布的2017年中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4%,但因等因素影响,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仅有10.29万元,相比同期暴跌99.64%。
比迈奇化学“变脸”更突然的是族兴新材,后者选择在上会前一天撤回IPO材料。今年5月4日族兴新材发布公告,称“现因公司个别事项需进一步核查,预计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向证监会申请撤回上市申报材料,此时距发审会召开仅剩一天时间。而在族兴新材此前公布的数据中,其最近三年的年利润分别为2100万元、3230万元和4310万元,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利润增长率。此次“变脸”后,族兴新材未能在新上走得更远。今年6月16日,族兴新材因在新三板信息披露上的程序瑕疵被股转系统出具处罚,公司时任董事长梁晓斌被给予通报批评,时任董秘梁生涯被认定三年内不适合担任挂牌公司董监高。8月18日,族兴新材发布公告从新三板正式摘牌。
盲目“转板”热情该降温立足主业才能长久发展
虽然新三板企业冲击IPO的热情高涨,并且越来越多的成为IPO储备队伍里的主力军,比起上万家新三板企业庞大的基数来,选择IPO之路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业内人士指出,在IPO常态化的当下,提速与提质并行的现象愈发明显。对新三板企业而言,盲目“转板”热情该降温,立足主业才能长久发展。
对新三板“转板”企业来说,立足主业及规范运营依然是闯关成功最重要的“内功”。今年以来,已有4家新三板企业IPO申请被否,包括广信科技、耐普矿机、泰达新材、爱威科技。分析人士称,上述4家上市被否的新三板企业的共同问题有两点一是持续盈利能力不足;二是规范运营问题。
联讯证券最近的新三板研报显示,近期在所有IPO排队审查企业中,来自新三板的企业比例不断上升,一方面体现出新三板作为首发上市公司的来源地重要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新三板企业IPO审核已出现了一定的积压现象。
研究总监付立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IPO常态化的推进,发审委对拟上市企业的监管也逐渐收紧,首发IPO过会率已经从去年同期的90%,降到了80%,如果再去掉一些主动申请终止的案例,实际过会率还会更低。付立春表示,对新三板企业来说,虽然挂牌后规范性有所提高,离IPO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新三板企业自身的规范性和持续盈利能力是IPO能否成功的重要的坎。从近期的数据来看,新一任的发审委对上会企业的审核越来越严格,对企业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无论是新三板转板企业,还是其他拟IPO企业,都应该抛除侥幸心理,立足主业做好公司治理。”付立春认为,对很多新三板拟“转板”企业来说,应该从过去一段时间的浮躁中冷静下来,不要沉迷于通过“政策红利”走捷径上市,只有踏踏实实做好长远规划,才能在IPO道路上走得更稳。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