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IPO竞速 资本金 “补血”进行时
原标题券商IPO竞速 资本金 “补血”进行时
截至2020年年末,A股上市券商已扩充至40家,也就是说,已有近三成的券商在A股市场完成上市。2020年新入编的【()、】、中泰证券、国联证券、中金公司累计募资197.93亿元。
截至2021年1月4日,A股上市券商已可预见42名成员,信达证券、财达证券正火速“入编”。
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20年共有6家券商登陆A股市场。除中银证券(601696.SH)、中泰证券(600918.SH)、国联证券(601456.SH)、中金公司(601995.SH)等4家券商外,湘财证券借道【()、】(现湘财股份,600095.SH)、英大证券借道置信电气(现国网英大,600517.SH)也都实现登陆资本市场夙愿。
“资本为王”在2020年被再度强化,券业达成共识,众券商纷纷多渠道“补血”,通过资本市场扩大自身规模。
目前来看,券商IPO在2021年有望继续提速,A股市场或迎多名券商新成员。
2020年12月28日晚,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显示,此前向上交所递交信达证券的申请,并已于当日接到证监会的受理通知。
据中国证监会消息,截至2020年12月30日,除信达证券外,财达证券已通过发审会;万联证券首发申请的审核状态显示为已反馈;东莞证券首发申请则处预先披露更新状态。
如无意外,财达证券不仅将成为河北首家A股上市券商,更有望成为2021年券商“第一股”。
相对而言,东莞证券上市进程较为缓慢。早在2015年6月,东莞证券就已提交IPO申请并获受理。股东方【()、】(000712.SZ)也曾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将积极推进东莞证券的IPO工作。上市愿望迟迟未能达成。2020年以来,东莞证券投行等业务多次遭到监管点名,为IPO之路平添波折。
“当前券商IPO上市已经扩展到中小券商,我们坚定地寻求IPO上市。作为新三板挂牌券商,也不排除通过转板等方式上市。”日前,粤开证券董事长严亦斌曾公开表态。
纵向来看,2020年券商IPO“成绩”已属不俗。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自1994年首只券商股登陆A股市场以来,除1997年有6家券商在A股上市之外,其余年份券商上市的节奏均较缓慢。1994年至2017年的23年间,共有29家券商在A股上市。2018年和2019年,券商IPO才逐渐提速,两年迎来7家上市券商。
截至2020年年末,A股上市券商已扩至40家。这意味着已有近三成的券商在A股完成上市。2020年新入编的中银证券、【()、】、国联证券、中金公司累计募资197.93亿元,仅中金公司募资额就超百亿元规模,达131.98亿元。
1月4日,沪上一名公募基金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21年券商板块向好行情不变,而伴随着券商补充资本金的强烈需求,上市券商数量也将呈上升趋势。
冲刺IPO不乏中小券商身影。“在行业重资本化背景下,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公司经营共性在于将资本补充策略演绎极致,以及资本补充给予其反哺收费类业务能力较强。”长江证券指出。
对于上市券商而言,在再融资新规支持下,募资活力被进一步激发。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有14家券商完成定增或配股,合计募资总额为1025.35亿元,其中海通证券定增募集资金200亿元,刷新了券商近年定增融资的纪录。
展望2021年,还有一批合计募资超过420亿元的再融资“蓄势待发”。天风证券(601162.SH)、浙商证券(601878.SH)、西部证券(002673.SZ)共303亿元定增方案尚待实施;华安证券(600909.SH)、红塔证券(601236.SH)共120亿元的配股计划也在推进中。
伴随债券发行全面实施注册制落地,券商频繁发债融资。
时代周报记者据机构统计,2020年以来,从债券净融资额来看,券商合计净融资规模为3595.86亿元,较去年的1589.02亿元增长126.29%,实现翻番。
券商业内人士认为,“券商积极发债补血,一是券商对资本市场未来走势积极乐观,有动力补充资本金加速未来业务扩张;二是当前利率处于较低的阶段,流动性相对宽松是券商发债的好时机。”
具体而言,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券商发行公司债规模8752.81亿元,相比2019年的4553亿元增长92.24%;而券商发行规模达到7983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77.76%。
公司债仍是券商2020年融资的主要途径。
据时代周报记者通过机构数据不完全统计,中信证券(600030.SH)全年发行25只公司债,合计发行规模726亿元;华泰证券(601688.SH)合计发行14只,发行规模625亿元;中金公司合计发行18只,发行规模495亿元。
短期融资券方面,中信建投(601066.SH)、招商证券(600999.SH)和中信证券发行规模较大。中信建投2020年合计发行17只,合计规模685亿元;招商证券合计发行16只,合计规模620亿元;中信证券合计发行13只,合计规模6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年末,招商证券等多家头部券商获批发行次级债,2021年将再现“补血”潮。国开证券非银团队认为,“修订后的次级债管理规定优化了发行方式,提升了发行便捷性。”
发债迅猛,成为2020全年券商新增借款大幅增加主因之一。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各家券商发债融资的募资用途发现,补充运营资本、发展资本中介业务、投资与交易业务等重资本业务是券商融资的主要目标和重点。
对此,国信证券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资本中介和自营业务资本消耗型业务,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主要依靠稳定的长期资金供给,故成为券商融资的主要用途。对证券公司而言,资本金扩大意味着资产规模更快扩张,实力更快增强。
不过,补充资本并非中小券商突围的绝对“法宝”,券商融资动作频繁,头部机构融资规模也在放大,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的“马太效应”。
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提醒称,对于当前中小券商而言,比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提升研究领域等自身业务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