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田股份大额支出去向不明 数千万存货不翼而飞
原标题亿田股份大额支出去向不明 数千万存货不翼而飞
亿田股份存在诸多的风险,其实控人股权比例过高,且为关联公司提供资金担保,并长期保持关联交易,而公司的营业收入也主要来源于单一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该公司还有大额支出去向不明,数千万应当新增的存货也不翼而飞。
近日,浙江亿田智能厨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田股份”)发布招股书欲冲刺创业板,这是一家主要从事集成灶等厨房电器生产及研发的企业,此次申请上市,该公司拟募集资金7.83亿元。《红周刊》记者注意到,亿田股份不仅股权过于集中、收入来源集中于单一产品、单一销售渠道、更关键的是,其招股书中披露的财务数据还存在诸多疑点,不但有大额支出去向不明,而且其数千万应当新增的存货也不翼而飞。
亿田股份成立于2003年,由麦海湛、孙伟勇和陈月华出资1000万元设立,而后麦海湛退出,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孙伟勇、陈月华和孙吉,其中孙伟勇和陈月华是夫妻关系,孙吉是二人之子。在发行上市前,孙伟勇、陈月华和孙吉直接持有亿田股份11.83%的股权,并通过亿田投资、亿顺投资、亿旺投资间接控制公司69%的股权,故孙氏一家合计控制亿田股份80.83%的股权,不难看出其股权高度集中。虽然后续成功上市,发行股份后会稀释其持股比例,但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其持股比例仍将高达60.62%,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
股权高度集中意味着实控人在董事会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这难免让人担忧,日后亿田股份实控人是否会利用其权力及地位做出损害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毕竟在A股市场中,大股东利用其职权做出变相套现、资产腾挪、利益输送等行为的现象屡见不鲜。
,大股东多位家族成员涉足亿田股份的供应链。招股书显示,在关联交易中,亿田股份于2016年及2017年向华诺电器采购部分商品,华诺电器为实控人陈月华之弟陈月富及其配偶合计持股100%的企业,主要提供吸油烟机代工业务,亿田股份将部分吸油烟机、灶具等产品委托其生产。虽然二者关联交易金额不大,仅有几十万元,但谁又能保证亿田股份成功上市后,二者之间的关联交易不会增加呢?,虽然二者目前的关联购销业务不多,但在2015年至2017年间,亿田股份为华诺电器提供的关联担保金额却不低,合计达4150万元,可谓不遗余力助其发展。
,供应商恒光玻璃、华恒玻璃均为实控人陈月华之外甥陈泳凯持股45%的企业,亿田股份与这两家公司自2015年开始合作,而时至今日这两家公司仍为亿田股份的玻璃面板供应商。
整体来看,亿田股份的股权高度集中也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其家族成员纷纷扮演供应商的角色,瓜田李下,就难免会令人担忧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之嫌了,而为关联公司提供资金担保,则更是增加了公司的运营风险。
亿田股份主要从事集成灶、吸油烟机、燃气灶等现代新型厨房电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打产品为集成灶,报告期内该产品贡献的收入金额在八成以上,其他产品占比相对较低。,厨房电器行业目前市场化程度较高,趋于成熟,“品牌效应”对于产品的销售影响较大,而销售渠道的铺设也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部分拥有品牌和渠道优势的企业在以往的竞争中已经逐渐建立了自身的优势。
,在品牌影响力上,国内与其对标的上市公司就有浙江美大、【老板电器(002508)、】、华帝股份等公司,均为整体实力较强的知名企业,同样主攻厨房电器生产的方太厨具虽尚未上市,但目前已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不仅如此,国外的诸多厂商同样具有强劲的市场影响力,例如西门子、惠而浦等在中国厨房电器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整体竞争格局较为激烈。相较而言,亿田股份的知名度就显得有点“名不见经传”了,而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亿田股份的毛利率。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亿田股份的毛利率维持在40%左右,而【浙江美大(002677)、】、老板电器、华帝股份的平均毛利率水平则在50%以上,相较低于可比公司约10个百分点。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系这几家厂商分别属于集成灶行业和传统烟灶行业的龙头企业,品牌知名度较高,相应产品溢价较高。”这也表明亿田股份在品牌的推广上仍需努力。
,从销售渠道来看,亿田股份主要依赖于经销的单一渠道。报告期内,该部分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2.27%、88.68%、91.18%、92.07%,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度依赖于经销这一条销售渠道,一方面不利于其产品销售的扩大;另一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风险。目前亿田股份共拥有1388家经销商,遍布全国各地较为分散,其中不乏个人经销商,数量繁杂且地域分散,加大了对经销商的管理难度。并且,公司对于经销商后续的销售定价及售后服务上也难以做到一一掌控,倘若有经销商违反管理规定,或者在产品上动了手脚,则将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中国厨房电器零售规模出现下滑,增长率也出现下降。根据招股书提供的中怡康时代的统计数据,中国厨电零售已由2017年的977亿元下降至2018年的931亿元,增长率由15%下滑至-5%左右。细分来看,集成灶的零售规模在2017年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后,2018年、2019年年增长速度均有所放缓,三年内增长率分别为48%、43%、40%,呈现下滑的趋势。而亿田股份在2017年营收大幅增长了44.39%后,至2018年营收增速也放缓至28.22%。重点是,2019年行业增长速度仍有下行趋势,不禁让人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情况捏一把汗。
《红周刊》记者还注意到,亿田股份的人员规模也有所减少,2017年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人数分别为1035人、1221人、1092人。可见,在2019年短短半年时间内员工数量减少129人。这到底是公司人员的正常流失,还是公司经营情况发生了变化,还需要公司具体说明。
除了在经营发展中亿田股份存在诸多的风险与挑战,其披露的财务数据也存在不少疑点。
招股书显示,亿田股份2017年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为8827.51万元(如表1),占采购总额的比重为28.03%,故合理推算出采购总额为3.15亿元,考虑到当年16%的增值税税率(注自2018年5月起增值税税率由17%下调至16%,)按月平均计算收入后,估算出其含税采购金额达3.66亿元。根据财务勾稽关系,该部分采购金额应体现为相关现金流的流出及经营性债务的增减。
进一步来看,亿田股份合并现金流量表中,2017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金额为3.66亿元,当期支付但不属于本期采购支付现金的预付款项减少额289.27万元,与当期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为3.69亿元。与含税采购金额3.66亿元相勾稽,仅比含税采购金额多出了257.71万元,这也就意味着本期的采购近乎都以现金方式支付,那么本期的经营性债务理应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亿田股份2018年末应付票据金额为1.13亿元、应付账款金额为5923.14万元,二者合计达1.72亿元,较上年同期二者的合计金额1.56亿元新增了1589.35万元。本期亿田股份的现金流出金额与含税采购金额大体相同,那么其又如何新增了上千万元的债务呢?令人难以理解!
同样的逻辑分析其2017年数据,仍发现存在数千万的新增债务不知从何而来。具体来看,2017年其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达6986.97万元,占比27.50%,考虑到当年适用于17%的增值税税率,估算出其含税采购金额达2.97亿元,同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金额2.77亿元,剔除当期预付账款的增加额811.28万元的影响,与含税采购金额相较少了2791.37万元,这也将导致当期经营性债务的增加。
2017年末,亿田股份应付票据金额为7753.88万元,应付账款金额为7830.02万元,二者合计金额达1.56亿元,较上年同期二者合计金额1.06亿元,多出了4938.55万元。这比理论应增加额2791.37万元多出了2147.18万元。同样地,这也意味着亿田股份莫名多出了数千万元的债务。
综上来看,亿田股份连续两年来都存在数千万元债务不知从何而来?,企业不会莫名其妙虚增自家负债,,如果说其负债数据无误,那么问题就出现在现金流上,也就是说该公司有数千万元的现金支出超过了其披露的采购金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对此,需要公司给出具体的解释。
亿田股份不仅存在大额支出不明的情况,进一步核查其采购与存货之间的勾稽关系,发现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上文中推算出亿田股份2018年采购总额达3.15亿元,其中能源采购金额为227.25万元,剔除该部分后与材料采购等相关的采购金额为3.13亿元。报告期内,亿田股份部分吸油烟机、燃气灶以及其他非核心产品系向其他厂商采购,在主营业务成本中体现为外购产成品,金额为2863.67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金额为2.63亿元,二者合计金额达2.91亿元,与当期采购金额相较少了2145.37万元。这说明了当期采购的材料等并未完全耗用,差额部分应在存货项目中核算,将导致存货相关项目有同样规模的增加。那么,亿田股份的存货项目中材料的变化情况又如何呢?
具体来看,2018年其存货中主要包含原材料、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及在产品。其中,2017年、2018年其原材料金额分别为2067.78万元、2043.67万元,可见2018年其原材料相较未出现大规模的增加,仅新增了24.11万元而已。那么亿田股份采购的材料又去哪了呢?
事实上,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公司在生产时会领用库存的原材料以进行下一步的生产制造,,存货项目中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及在产品中同样包含原材料。那么,该部分中材料的耗用情况又如何呢?
招股书披露,2018年该部分合计金额达2594.38万元,较2017年合计金额2705.55万元减少了111.17万元。虽然招股书中未披露该部分中原材料的含量,但给出了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的占比为70.73%,若按该比例大致推算,该部分中材料的含量金额约为78.63万元,与本期原材料增加额24.11万元合计后,本期存货中材料减少总金额为54.52万元。
一增一减下,这与理论应增加额之间相差了2199.89万元,问题的关键在于,采购进来的材料既没有用于对外销售,又没有形成存货,难道这数千万的材料不翼而飞了?
仔细核查亿田股份2017年的存货数据,也存在此类问题。2017年其采购总额为2.54亿元,扣除能源采购金额158.23万元后金额达2.52亿元,同期主营业务成本中外购产成品2561.71万元,直接材料耗用1.97亿元,二者合计为2.23亿元。与采购额相较少了2988.56万元,则意味着剩余2988.56万元将体现为本期存货项目中材料的增加额。
再来看其2017年存货项目变动情况,本期原材料金额较上期增加了861.77万元,,存货项目中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及在产品合计增加了470.64万元,当期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为70.18%,故推算出该部分增加额中材料含量约330.30万元,与原材料增加额861.77万元合计后金额达1192.07万元,这一结果与理论增加额2988.56万元相较,少了1796.50万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综上来看,亿田股份近两年均存在理应增加存货“不翼而飞”的情况,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就需要公司予以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