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洋第二家企业宏和科技的IPO之路
主营业务与实控人家族生意同业竞争,上下游企业皆有“自己人”且交易占比较高,主营收入与所需费用和能耗成反比,毛利率显着高于同行,由于非城镇户口未给员工上保险和公积金,与宏和科技闯关IPO伴生的,或许还不止这些难题。
对于A股IPO来说,公司可谓轻车熟路,早在2012年5月,同受实际控制人王文洋控制的【、】就在上交所上市,5月23日,宏和科技首发申请获得通过。
“经营之神”之子的生意经
作为 “经营之神”台湾着名企业家王永庆的后裔,宏和科技实控人王文洋的生意亦做的风生水起。据统计,王文洋、王思涵父女拥有境内外企业近30家,主要涉及贸易、股权投资和电子新材料领域。
王文洋境外企业主要从事贸易和投资,而从事实体经营的企业主要分布大陆,主要有宏昌电子、广州宏仁、宏和科技和宏信塑胶,业务涵盖电子级环氧树脂、及半固化片的生产、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和硬质塑胶品的生产、销售。
据了解,王文洋为王永庆二房长子,自幼天资聪颖,13岁便留学英国,17岁进入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先后获得物理与企业管理硕士,24岁获得化工和物理博士,1980年回台,进入其父王永庆创办的台塑集团工作,并被给予厚望。
事发突然,1995年,在台塑工作近20年的王文洋被父亲解雇,此前,呼声较高的台塑“接班人”化为泡影。对于王文洋的离开,外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王文洋与吕安妮的婚外恋,让管教严格的王永庆,一气之下将其逐出台塑;另一说法认为这是王氏家族内部继承权斗争的结果
1996年,王文洋得风投资本支持,分别在广州和上海创立电子和塑胶工厂,并在在2000年创立宏仁集团,从此,深耕大陆。
其实,王文洋在大陆的主营业务与其父创立的台塑集团主营业务基本相同,且存在竞争,而其经营管理团队也基本上来自台湾。
招股书显示,宏和科技前身成立于1998年8月,主要从事中高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台塑集团旗下的南亚塑胶存在业务重叠,2017年,南亚朔胶玻纤布的收入为新台币59.11亿元,折合人民币约13.01亿元,远大于同期宏和科技营业收入的7.79亿元。
宏和科技12名董监高人员中,除了2名独立董事和一名监事外,其余全部是台湾籍的。
原本通过宏昌电子吸收合并的宏和科技,此次独立谋求上市。宏和科技上市,除了公司中高层人员受益之外,实控人王文洋控制下广州宏仁、无锡宏仁、宏昌电子和宏信塑胶的中高层人员亦能分享上市盛宴。
招股书显示,嘉茵投资、澄华投资、雄昱投资、力章投资和台宣投资为宏和科技的五个持股平台,合并持有公司4,817.3万股,占比6.09%的股权,股东由宏和科技和王文洋控制的4家企业共164名中高层人员组成。
独立性存争议
资料显示,宏昌电子2011年3月上会被否,据相关媒体报道,被否的原因主要与其股权结构复杂、大量关联交易致独立性存疑有关。彼时,宏昌电子的股东人数已超200人上限,宏昌电子存在向王永庆施加重大影响的台塑股份、南亚塑胶采购原材料,,南亚塑胶是世界上第三大环氧树脂生产企业,且在江苏昆山设有南亚昆山,是宏昌电子的主要竞争对手。
实际上,宏和科技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从股权结构来看,宏和科技多层股权架构较为复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远益国际,持有公司83.34%的股份,远益国际由BVI宏和100%控股, BVI宏和又由宏仁企业集团100%控股,而宏仁企业集团又由NEXTFOCUS控股,持股比例为64.97%。
在宏和科技的上市申请反馈意见中,公司被要求披露宏仁企业集团直接和间接股东情况,宏仁企业集团直接和间接自然人股东的从业经历及与公司核心人心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招股书显示,宏和科技由远益国际等10名境内外法人股东组成,除了上述提到的嘉茵投资5家境内持股平台披露了股东人数及相关情况外,5家境外法人股东并未详尽披露。
500)this.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王文洋第二家企业宏和科技的IPO之路 '>
而实控人王文洋通过继承王永庆遗产取得南亚塑胶股权时,宏和科技与南亚塑胶是否存在同业竞争?这在公司的上市反馈意见也被提到。
资料显示,南亚塑胶是一家大型台湾上市公司,由公司实控人王文洋父亲王永庆及其叔父王永在创办,南亚塑胶1类电子材料产品总玻璃纤维布与公司业务重合。
资料显示,创业前的王文洋,在南亚塑胶工作达10年,先后历任过公司课长、组长、厂长、副理和事业部经理等职,王文洋胞姐王贵云也长期在南亚塑胶工作,目前,担任其董事和副总经理等重要职位。
在规避同业竞争,继承王永庆海外遗产中,王文洋承诺,不谋求刻意继承南亚塑胶股份、不多于同一顺位继承人的份额及不谋求台塑集团、南亚塑胶等企业董监高身份。
但近年来,王文洋为亡父遗产一直在奔走,先后于2013年4月、2013年6月向百慕大最高院、香港高等法院以王永庆遗产管理人身份,提起资产继承诉求。
,王文洋等继承人还陷于涉嫌隐瞒额度为1.15亿新台币遗产申报意图逃税的官司中。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宏和科技与关联方存在大量的采购与销售的关联交易。2015-2018年1-6月,宏和科技累计向南亚塑胶子公司昆山必成、台湾必成采购原纱达2.33亿。
500)this.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王文洋第二家企业宏和科技的IPO之路 '>
2014-2018年1-6月,宏和科技向其关联方BVI宏和、广州宏仁和无锡宏仁发生了关联销售达3.35亿。
对于向广州宏仁和无锡宏仁的销售,公司称其是从事覆铜板及半固化片业务,处于公司的下游企业,而向控股股东BVI宏和销售,则是托其帮忙代售,且满足客户交易结算需求,2014年、2015年,公司向BVI宏和分别销售了17,891.18万元和7,168.05万元,占整个销售的比例分别达28.3%和11.59%。
500)this.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王文洋第二家企业宏和科技的IPO之路 '>
对于以上关联交易,公司称是基于市场基础双方协商定价,而对于其交易的单价及与第三方无关联交易价格的对比,则未披露。
财务数据混乱
近年来,宏和科技营收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宏和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1,857.86万元、67,713.09万元、77,926.69万元和41,874.68万元,2015、2016和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2.14%、9.47%和15.08%,其中,2017年增长明显。
同期,公司取得的净利润分别为7,462.28万元、7,818.28万元、16,463.98万元和8,022.36万元,2015、2016和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了3.16%、4.77%、110.58%,2017年净利翻倍。
而公司的营业成本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成本分别为46,179.31万元、45,259.85万元、46,814.79万元和26,252.68万元。
诡异的是,2016年营业收入较2015年增长了9.47%,且营业成本下降了1.99%,净利润的增速仅有4.77%,不及营收的增速;而2017年营收较2016年仅增长15.08%,营业成本易上升了3.44%,净利却出现了翻倍,大幅高于营收增速。
,在2017年较2016年营业收入出现明显增长的情形下,所需能耗水、电和天燃气的用量却未出现同比例增长,甚至电和天燃气的耗用量还出现了下降。
500)this.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王文洋第二家企业宏和科技的IPO之路 '>
除了主营收入与所需能耗不匹配之外,2017年,公司在员工增长的情形下,管理费用却较2016年下降了三分之一,在主营销售收入增长的,公司销售费用却出现下降,其中,销售费用中的运输费用下降明显,2016年公司的运输费用为657.36万元,2017年却锐减至412.04万元。
500)this.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王文洋第二家企业宏和科技的IPO之路 '>
对比2017年和2016年,公司的主要费用中,增长较为明显的是公司的财务费用,整个报告期,仅2017年的财务费用为正值,其余全部为负。在公司货币资金和银行存款均无明显变化,亦无银行借款的情形下,2017年的财务费用较2016年陡然增加,难于说通。
500)this.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王文洋第二家企业宏和科技的IPO之路 '>
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分别25.35%、33.16%、39.92%和37.31%,而同期同行公司均值分别为27.05%、25.94%、25.08%和25.63%,公司毛利率水平显着高于同行,且在行业变化不大的情形下,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一路走高。(以上图表均来源于招股书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