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风波背后质疑重重 沪江今年还能顺利上市吗
近日,一则“沪江裁员1000人”的爆料刷屏,据爆料者称,老牌公司沪江或因对赌失败出现裁员,市场部门、督导部门、老师等均有涉及。对此,沪江已发布声明,称爆料内容严重失实,公司运营一切正常。
注意到,沪江在2015-2018年均处于亏损状态,且之前已有人员调整、缩减成本的动作。欲与新东方在线同争“港市在线教育第一股”的它,今年能顺利上市吗?
沪江承认人员流动,财报亏损连连
沪江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知名的在线教育品牌,先后获得9轮融资,现有业务主要分为自营品牌课程业务沪江网校以及CCtalk两部分。截至2018年8月31日,沪江教育用户数量为1.86亿,其中付费人数达到1070万。
据此前媒体报道,沪江教育在多轮融资中签订了对赌协议,如未能按时在2018年底前完成上市发行,须以回购价格回购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回购价格为投资价款加上按年息10%复利计算的利息之和。
近日,沪江因对赌失败而大批量裁员的消息被曝出,市场部门、督导部门和老师等均有涉及。消息刷屏后引起众多消费者的猜测如果真的要“凉”,自己在沪江网校上购买的课程怎么办? 截图来源某职场社交软件
几日后,沪江官方发出声明,称“关于‘95%裁员’的谣言严重失实”、“上市进行中,对赌不存在”,并指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震荡,影响了香港市场新股发行工作,公司会根据国内外资本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IPO发行时间。
据悉,消费者在沪江网校上购买的课程等服务仍可继续使用。沪江公关人员对媒体解释,“确实在进行一些人员的优化”,但没有网上传的那样夸张。
,网友们却毫不买账,纷纷表达出了自己的质疑,认为即使裁员人数有夸张成分,但沪江的前景仍不被看好
@错位的_梦寐95%是谣言,那可能是裁了94%。
@健一foryou:无风不起浪,就是比1000多还是少的问题了。
@亭湖区小霸王没裁的百分之五可不就是公关部吗?
@愿衣襟带花请问去年年底的年终奖,辞职的员工什么时候发?
@arcsjxnt:六折出售沪江账号学币!
事实上,在此次裁员风波前,沪江早有人员调整的动作。据蓝鲸教育报道,早在今年年初,沪江发布内部邮件表示,为了进一步对接资本市场,以及进一步提高公司运作效率,核心管理层集体降薪20%~50%,所有高管贡献出独立办公室,用于业务拓展、协同办公或会议使用。,还宣布了CTO和董办相关的人事变动。
裁员风波的背后是公司业绩的连年亏损。了解到,根据沪江2018年7月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在2015-2017年度接连亏损,共12.39亿元。
12月7日,沪江更新招股书,增加了截至2018年前8个月的最新业绩情况。前8个月收入为4.36亿元,亏损额为8.63亿元,亏损较去年扩大了60%。,招股书中还指出,未来将控制成本,包括研发成本、广告及推广成本、销售团队的雇员福利开支。数据显示,沪江2015-2017年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达到2.44亿元、3.92亿元和5.89亿元,均超出当年营收。
对于后续的业绩亏损预期,沪江预期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年度仍将录得亏损,并于2018年12月31日将处于净负债状况。而关于负债增加的原因,公司解释称主要由于合约负债所致,该合约负债主要指学员预付款、为公司提供营运资金的短期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及根据股东登记进程相关系列,以及向上海享互注资所得款项产生的其他应付款项。
在线教育纷纷陷入僵局?
在上市路上一波三折的除了沪江外,还有更加引人注目的新东方在线。沪江与新东方在线均属于综合在线教育机构,因创办时间较早,具有一定市场规模。两家公司的业务均涵盖大学课程和K12课程。
日前,已于去年11月份通过港交所聆讯的新东方在线再度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6月-11月新东方在线实现净利润3620万元,相较于2017年同期的9020万元,同比下降59.87%。
根据聆讯资料,新东方在线的付费学生人次逐年增多,但获客成本也大大增加。截至2018年11月30日的6个月里,其获客成本高达13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51倍,主要原因是营销开支大幅增长。此次更新招股说明书后,业内对其能否获得投资者的认可,问号越来越大。
目前,财报连年亏损的沪江与业绩变脸的新东方在线均处于港股上市的跑道上。不仅这两家公司各有担忧,已上市的在线教育公司也面临危机。
而在美国上市的51talk,其2018年第三季度运营亏损0.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4亿元。在2016-2017年内,51talk的亏损总额更是超过了10亿元。作为国内首家赴美上市的在线教育公司,51talk从未盈利。从市场反映来看,外界对其聘用菲律宾外教,牺牲教学品质、打价格战等质疑依然存在。
艾瑞咨询在《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分析称,不管是从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市场营销还是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看,2013-2018年过去,这个行业的第一波淘金热潮已基本落幕,接下来需要通过更扎实的教研和技术工作、更敏锐的商业意识,去挖掘隐藏更深、体量更大的真正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