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家券商中期策略报告勾勒下半年A股掘金图谱 机
本报记者 赵子强 见习记者 任世碧
随着2021年上半年行情接近尾声,包括中金公司(601995)、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平安证券等在内的26家券商近期陆续发布2021年下半年A股策略报告。在经济延续修复态势的情形下,下半年有哪些优质赛道值得布局?
记者根据26家券商发布的2021年下半年A股策略报告统计发现,成长品种被机构普遍看好,下半年市场风格将重回成长,市场可能会更加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其中,科技、消费、新能源、碳中和等四大优质赛道有望成为今年下半年布局重点领域。
,消费类品种。据统计,包括兴业证券、中信建投(601066)证券、东方证券等在内的16家券商纷纷看好消费类品种的下半年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2021年下半年A股市场不存在系统性机会,赛道选择和预期收益判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长股将表现占优。我们认为医药生物、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行业具备长期景气度上行空间,看好消费行业的盈利稳定性和长期性。
中信证券认为,A股下半年盈利有韧性但结构分化明显,周期弱化,成长占优。配置方面,建议淡化周期思维,重视估值弹性,三季度可以聚焦高成长品种,四季度增配大消费板块。
中金公司则表示,今年下半年对中国市场观点整体中性、结构乐观,建议“轻指数、重结构、偏成长”,在上半年的盘整后重新重视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等“新经济”大趋势。
,持有类似观点的粤资基金投研部研究员任涛对记者表示,生物医疗叠加养老,近期关于医保、医疗改革的政策频出。随着国内老龄化加速,医药医疗消费具有刚需性质,人们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追求持续增加,下半年看好“创新”和“消费升级”两条主线。
,科技类品种。统计显示,包括兴业证券、东北证券等在内的13家券商集体看好科技类成长品种的下半年配置机会。
兴业证券2021年下半年A股策略报告显示,下半年我们主要看好政策与业绩双催化的大创新科技成长方向,主要聚焦在以万物智联的AIoT、医药、新能源链条、高端制造设备等。具体来看四大细分链条一是AIoT,万物互联,以鸿蒙为代表的中国国产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手机、汽车等相互链接,孕育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如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二是医药,创新、景气、科技与消费属性兼具,重点关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方向;三是新能源链条与智能驾驶,媲美消费电子10年黄金成长周期,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政策+需求+技术变革”三轮驱动,重点关注新能源材料、锂电设备、汽车、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四是高端制造设备,主要围绕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化、国产化,顺应行业需求和景气发展,可重点关注半导体链条、军工等方向。
国金证券2021年下半年A股市场策略报告显示,攻守并重,科技接力核心资产瓦解―周期淡去―科技或将接力,受益于资本开支扩张的“半导体设备、锂电设备、自动化设备”等,估值性价比日益显现的半导体等科技板块。
除券商机构看好科技股之外,私募基金也看好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其中,接受记者采访的私募排排网研究主管刘有华表示,对于今年下半年,市场全面性的机会可能性不大,明显的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从市场的风格来看,近期科创板放量大涨,可能是一种迹象,值得注意。已经调整一年多的科创板以及科技股,基本面改善明显,政策面的加持是亮点,值得重视。
任涛进一步表示,目前6月份、7月份处于中报披露期间,预计中报业绩确定性强、增速较高的行业和相关公司短期更受资金青睐。中期来看,依然紧贴有政策催化,科技自主可控的成长主线,下半年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脉络,布局高成长性的优势和科技板块。
其三,新能源类品种。统计显示,包括东北证券、川财证券等在内的8家券商普遍看好新能源类品种的下半年投资机会。
川财证券下半年板块轮动将更加频繁,结构性分化延续。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行业预计出现分化,重点会更加关注技术路径和成本优势两端。6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上线交易,推动企业能源低碳转型,届时新能源行业将受益。光伏方面,我们认为,政策支持、新能源经济性的凸显以及对稳定电力供应的需求将推动2021年光伏装机需求大幅增长。
东北证券认为下半年市场主线当前处于盈利筑顶期,市场整体估值难提升,低估值和高景气行业占优,科技制造中的新能源估值较低且景气度较高,“碳中和”框架下的新能源值得关注。
,“碳中和”类品种。统计显示,包括兴业证券、信达证券等在内的8家券商也纷纷看好“碳中和”类品种的下半年投资机会。
信达证券在2021年中期策略报告指出,发力“碳中和”,奔向智能化。在“碳中和”的观点上,信达证券认为,碳中和发展对于光伏、锂电、氢能源、核电等板块有明显提振作用,这些都属于“碳中和”的一些细分领域。
中银证券(601696)下半年建议重点关注“碳中和”主题投资机会1.高碳排行业去产能过程中龙头企业提升竞争优势;2.清洁能源对于传统能源替代过程的全产业链机会;3.节能节材降耗所衍生的对循环经济、、新材料、碳捕捉、碳回收等领域的需求;3.环保优势企业的碳权增值。
(编辑 才山丹 策划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