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DEL开拓者首战告捷:横向拓展存量业务天花
12月4日,公司【()、】(688222)发布了Vernalis (R&D) Limited 100%股权交割完成的进展公告,国内DEL技术开拓者的并购正式告捷。
我们注意到,早在2018年,成都先导便考虑过收购Vernalis (R&D) 的提案并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为了不影响自身的上市计划便搁置了,而这次从接触到最终拍板的用时也仅两个多月。能让成都先导如此“着迷”的Vernalis (R&D) 到底是什么来头,两者的并购能否形成较强的协同效应,它的加入又能为成都先导带来怎样的价值?我们一起往下看。
横向拓展存量业务天花板
,从业务上看,目前在药物发现领域主要筛选方法包括传统的高通量筛选(HTS)、基于三维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以及基于分子片段的筛选(FBDD)和虚拟筛选(VS)等。
具体到上述两家企业的业务领域中,成都先导是国内乃至全亚洲最早规模化从事DEL技术研发的公司,堪称国内DEL技术开拓者,目前已建成分子结构超过5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先导库,是当前已对外公布的全球最大的小分子化合物库之一,填补了我国乃至亚洲在该领域的空白,其擅长的DEL技术的主要优势为周期短、成本低、化合物覆盖空间结构更大;
而Vernalis成立于1997年,是全球较早以SBDD/FBDD技术为核心的药物发现CRO,将蛋白工程学、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以及药物化学联用,协同多个国际大药企联合开发了Mcl-1、A2AR、Bcl-2及Hsp90临床候选化合物(PCC),掌握大量SBDD/FBDD开发经验与Knoho。
从其擅长的两种技术手段上看,FBDD是较为成熟的方式之一,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4种药物(Vemurafenib,Veoclax,Erdafitinib,Pexidartinib)获批上市,有40多种FBDD开发的化合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图1应用FBDD策略成功上市的药物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研报
应用SBDD也有相应的成功案例,HTS产生的苗头化合物与靶点结合的三维结构信息是许多药化项目使用的极其重要的信息来源。据公开数据,目前也有多种药物(Dorzolamid,Saquinavir,Zanamivir,Imatinib)获批上市,还有Agouron/Pfizer及Roche进行的两款在研药品。
图2应用SBDD策略成功上市的药物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研报
从这个角度来讲,Vernalis (R&D) 的加入无疑加强了成都先导前端药筛技术平台的方法多样性,丰富和完善了其现有药物发现技术,降低了上市公司技术单一的风险。
图3Vernalis (R&D)的加入丰富和完善成都先导现有药物发现技术体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仅如此,FBDD/SBDD技术与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本身还存在着很强的技术互补性,尤其在分子片段活性提升和先导化合物优化方面。
具体来看,FBDD技术能够快速对靶点进行成药性评价,并且有可能快速得到具有亲和力的分子片段。DEL技术能够快速扩展分子片段库,并且可以快速探索分子片段所代表的成药化学空间进而对分子片段进行优化,技术的整合无疑让成都先导在药物早期研发技术水平上实力倍增。,DEL技术筛选出的高活性化合物与靶点结合的三维结构信息通过SBDD的方法也有助于这些化合物快速优化成为临床前候选化合物。
并购带来业绩与市场双重增量
技术互补与资源加持之下,成都先导也自然地获得了相应的业绩与市场空间增量。
业绩方面,目前,从客户地域分布来看,成都先导主要客户来自于美国,占总收入80%以上,在欧洲的业绩贡献率低及存在感不强也是成都先导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次收购后,成都先导可以依托Vernalis(R&D)在欧洲数十年的经营经验和成果以及行业声誉,迅速拓展自身在欧洲的市场影响力,有望提高欧洲地区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为整体业绩做增量。
从数据上看,本次收购资产包括研发团队(约80人)和实验室,承继了Vernalis每年能产生约1亿人民币的对外服务及合作研发能力(2019年营收959.4万英镑);
与此,公司也将拥有全球领先的SBDD/FBDD技术,客户可选择一种或多种联合药物发现技术服务项目,也为公司商业模式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药物发现服务,进而吸引更多客户与公司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Vernalis(R&D)还具有丰富的新药立项及临床候选化合物产出的研发运营团队和经验,此次收购或将提高成都先导内部的项目转化效率,加速项目转让。
图4部分Vernalis(R&D)公开的商务合作信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空间方面,国信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药物发现CRO市场规模129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12.2%),预计到2024年有望达到204亿美元。就国内情况来看,药物发现占整体CRO市场比例相对较低。2019年国内药物发现CRO规模约14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27.3%),业内预计随着国内First-in-Class药物研发项目的增加,药物发现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预计2024年行业规模将达到43亿美元。
具体到几种筛选方法上看,2018年JMC文章《Where Do Recent Small Molecule Clinical Development Candidates Come From?》统计了2016-2017年发表在JMC期刊上的临床候选化合物的发现策略,数据显示基于已知活性与高通量筛选依然是药物发现主流策略,SBDD 占 14%、FBDD 占 5%,DEL 占比较少仅为 1%。
图52016-2017年J.Med.Chem上的临床候选化合物发展策略分类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研报
不过,与传统的高通量筛选相比,SBDD技术具有虚拟建库、筛选成本低、可从少量化合物中筛选出苗头化合物等优势;FBDD技术具有获得筛选化合物成本低廉、可实现对复杂靶点的筛选;DEL技术则具有扩展了化合物多样性、缩短药物发现周期、节省化合物优化阶段的时间、大幅降低药物发现成本等优势。而且,正如上文所述,三者联合起来还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将来有望成为苗头化合物筛选的标准方法。
图6DEL、SBDD及FBDD与传统高通量筛选的对比
数据来源中泰证券研报
并购重组早已是大势所趋
其实,不仅仅是成都先导,纵观国际CRO行业巨头的发展过程,无一不是通过并购与合作,快速拓展核心业务,积极往一站式CRO服务发展。例如全球CRO龙头企业—昆泰。昆泰就是通过不断投资、并购,从内生发展到加速外延发展,再到发展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扩展自身核心业务及商业模式,从而逐渐成为全球CRO领域无可争议的超级霸主,形成逐步介入商业服务、临床研究咨询、资本服务等四大业务支柱。
而就国内来看,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进行自身业务的横向或纵向拓张以拓展自身能力边界、辐射境外市场、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也早已是业内企业通用的手段。
以药明康德为例,2016年,药明康德收购了欧洲药物发现服务供应商、位于德国慕尼黑的Crelux,后者能够提供包括蛋白生产、生物物理分析、片段筛选以及X-射线晶体结构解析在内的多样定制化服务,药明康德也就此实现了其在FBDD/SBDD领域的布局,之后的业绩也是稳步增长;
图7药明康德2016~2018归母净利润(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仅如此,据统计,除Crelux之外,药明康德还先后兼并收购了AppTec、津石杰成、美国美新诺、辉源生物和美国Pharmapace。今年2月,药明康德子公司还投资了研究罕见药领域的北海康城,完成后持有北海康成股份13.11%;
再以恒瑞医药为例,2019年7月,恒瑞医药和上海宏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了Princeps Therapeutics 31%的股权,后者是一家开发基于蛋白降解的肿瘤、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生物医药企业,恒瑞医药也借此机会成功布局PROTAC,上市公司的业绩也获得了较为明显的增长;
图8恒瑞医药2016~2019归母净利润(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以港股上市的维亚生物为例,2020年9月21日,维亚生物以8000万美元的对价收购了SYNthesis med chem (Hong Kong) Limited的全部股权,SYNthesis的客户收入主要来源于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并在上述地区设有分公司进行项目管理和商业拓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兴业证券小分子药物研发是否面临瓶颈?新型药物筛选研发平台梳理
[2]中泰证券成都先导(688222)深度报告药筛技术领先,Biotech属性凸显,全程助力先导药物发现
[3]国信证券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5)小分子药物发现技术平台研发起点,新药之源
[4]天风证券医药外包行业深度研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