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误判:气候议题对投资者的影响
2021年,欧洲多国在热浪之下气温高达摄氏50多度、北美很多居民也要面对难以忍受的炎热、澳洲的消防员已经花了好几年时间与丛林山火搏斗、世界多处都出现暴雨成灾 …… 反常的天气告诉我们,人类将为气候问题付出代价,市场上亦出现不少呼声,要求减少对煤炭密集行业或相关项目的投资。
11月初,多国领袖在英国格拉斯哥聚集商讨对策。有40多个国家承诺会逐步减少使用煤炭,但如此多的使用限制令人怀疑那些规定最终不会被遵守,不少国家最终亦没有签下协议。很多投资者对气候议题持观望态度,觉得不用急于改变投资策略,本文希望指出相关误判,提醒投资者及早准备。
格拉斯哥新气候协议的紧迫性
格拉斯哥峰会结束后,争取环境公义的团体纷纷表示对结果失望。虽然超过400家银行、机构投资者以及保险公司已经表示,他们愿意通过选择及舍弃相关投资项目,协助推动实现洁净能源转型,但主要争议点仍然落在富裕国家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一些国家亦没有进一步表态。
经济学家例如科斯(Ronald Coase)认为,社会要为个别行为付出代价,基本原因是产权、以及相关的责任和利益没有被界定清楚,出现了“没有被市场定价的行为” (externality)。这也是畅销书《黑天鹅》作者Taleb 在“博弈罚则”(Skin in the Game)一书中指出,政策制定者拥有的权力,并没有考虑到相关社会要付出的代价。由于气候议题的紧迫性,有分析指市场力量很快会被唤醒,将会有更多的市场资金与气候相关的项目联系起来。
气候可持续发展的新监管机构
负责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独立机构,宣布将推出“气候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披露要求,市场可以监督和比较上市公司经过“漂绿”(greenashing)后的可信程度。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将负债制定相关准则,满足投资者对相关信息的需求。
上述准则的制定,可以让投资者更清楚了解关于ESG环境、社会及治理相关的气候风险,上市公司将要提供更清晰的标准化信息,相关信息的比较将会影响公司的股价,不采纳上述准则的公司可能要面对市场的抛售。
全球环境承诺对金融股的影响
金融时报报导,全球各大银行向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行业提供了 7,500 亿美元的融资贷款,当中以摩根大通(NYSEJPM)的3千多亿风险敞口为最大,国内银行则以中国银行(SEHK2388)的一千多亿排行第一。
这些项目假若因为气候议题压力而缩短经营期限,将对银行业构成影响。金融机构假若通过发行“漂绿”的理财产品,为该等项目提供过渡性融资,亦同样受到冲击。
一些有影响力的对冲基金及知名投资者,已经警告大型银行不要继续为化石燃料项目提供融资,一旦相关项目的信用风险因为气候问题而恶化,会让系统性风险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形成,系统性重要银行有责任加强相关贷款的审查及作出披露。
汇丰(SEHK5)已经表示,将在 2021 年终披露其在煤碳行业的风险敞口变动细节,包括相关贷款总额、信用状况、以及可能存在于资产负债表以外涉及项目包销的风险敞口,投资者需要关注相关的披露以及市场反应。
传统能源股需要重塑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市场担心投资不足短期内会引发煤炭供应短缺,石油及天然气的需求会上升,油价亦一度突破每桶 80 美元。一些分析认为,市场上较为受欢迎的能源板块,大多从事石油或天然气勘探的上游项目,短期内仍然可以持有,但逐渐收紧的气候政策最终将会压垮整个传统能源行业。
与此,传统能源行业必定会运用手上剩余资金,回购股票或提高股息以重塑本身的投资价值。涉及煤炭项目的上市公司市盈率亦将会下跌,该行业会因为煤炭供应问题而导致成本上升,经营业绩将被拖累。
投资者要考虑可持续性
投资者将会发现,有关气候议题的全球对策并非过于严厉。相反,现在推出可能已经为时已晚。有环保团体估计,假若气候问题持续下去,地球在本世纪中就会出现农作物严重失收,出现粮食危机。,涉及成熟市场的农田项目、农产品期货、饮用水的投资产品,仍然会是不错的选择,但投资者需要考虑该些产品的可持续性。
,市场将会有越来越多考虑到气候环境可持续性、或洁净能源开发的投资工具出现,涉及气候议题的尚有很多未能体现的潜在投资机会,投资者应该考虑安排资金适当部署。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并不构成任何个人化的投资劝诱或建议。作者没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