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纷纷“涉险” 险企何以应对?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企业名称申报登记公告,“宝马(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名列其中。若后续得到银保监会的核准批复,宝马(中国)将正式拿下保险经纪牌照,成为年内筹划进军保险业的第三家车企。
早在2018年,小鹏汽车已设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公司,主要开展汽车保险代理业务,大股东为广东小鹏汽车产业控股有限公司。2020年8月,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中国注册成立。今年1月和3月,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比亚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相继完成工商注册。除了新能源车企,大型车企设立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中介机构的情况也不少见,广汽、一汽均已设立下属保险公司。
相较传统车企,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在保险业务方面的涉足更为深入,且布局速度明显加快。例如,特斯拉在美国市场已推出了自营保险服务,以满足车主对保险服务的需求。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主机厂纷纷开始“涉险”,并不只是短期利益分配的问题,更预示着车险市场变革将至。而新能源车企之所以成为这一变革的冲锋手,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汽车产业变革的必然。与传统燃油汽车分销模式不同,新能源车企则是全链条介入生产、销售及修理等多个环节,拥有新能源车前、中、后端的翔实数据,保险公司在风险数据积累以及保费制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遭遇挑战。
其二,利益博弈的产物。有业内人士认为,主机厂直接输出保费(新保+续保)和新客户,并掌握后端修理渠道,希望获得更高更稳定的中介费用,保险公司则需要考虑市场份额、渠道平衡、销售成本、合规等诸多因素,两者之间必然产生博弈。
其三,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的需要。与传统保险公司相比,新能源车企了解个人客户和汽车的风险状况,未来可能推出更多定制化服务,使保险成为车企发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对于大型车企来说,进军保险业可有效降低保险成本,获得一定的经营收益,也能整合产业链,丰富汽车售后服务的方式。
,智能驾驶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对车险产品本身产生影响。“除了法定的一些险种(保险责任),其它的很有可能从车险条款里消失,从而以非车险的面目呈现,例如责任险。”一位行业人士如是分析。
有行业资深人士预测,未来,车险提供商可能主要有三类一是大型保险公司,其拥有品牌、服务优势,可以为巨大的车险存量市场和未涉足保险行业的车企提供服务;二是主机厂作为车险的发起方占据一定主导地位,保险公司也许会更多地充当配角(出单公司);三是专注于细分车险领域的特色保险公司。
,正如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评价特斯拉进军保险业务时说的,汽车公司开展保险业务的难度不亚于保险公司去做汽车。车企进军保险行业,不会都是一帆风顺。从发展趋势来看,保险公司在车险领域的话语权势必会受到更多挑战。保险公司需要勤练内功,在精细化管理和特色经营方面下功夫,建立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可能到来的行业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