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出现破发 可转债市场将迎凛冽寒冬?
“市场不好,弃购了两次可转债,没想到又中了。”投资者吴女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感慨“弃购吧,又影响以后打新;不弃购吧,又担心破发。”吴女士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中。
而在这种困境的背后,则是整个可转债市场的低迷。
投资者津津乐道的可转债打新由盛夏极速入冬新债破发,旧债低迷,可转债市场的溢价率正在慢慢收窄。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股市债市走弱,再加上可转债加速发行,短期内可转债市场的投资难言乐观。
屡现破发
12月1日,久立转2上市,开盘涨2.77%,随后一路震荡下跌,一度跌破其面值,最低价报99.68元,为可转债信用申购以来第一只在上市首日盘中破发的可转债。当日,久立转2报收100.04元。
12月4日,时达转债上市首日大跌3.42%,报收96.58元,成为上市首日第一只收盘破发的可转债。
令人唏嘘的是,破发并没有终止。12月5日,宝信转债上市,收盘报96.9元,大跌3.1%。盘中最高价99.56元,最低价96.52元,未曾上过100元面值的发行价。也就是说,对于中了宝信转债的投资者而言,中一签(10张)得亏去31元。
投资者吴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始申购可转债的时候,各种攻略里面都宣称"1000元认购,每签可赚200",没想到等到我中签了,却发现打新也有风险。”
吴女士提示投资者,弃购要确保账户没有余额,否则会自动扣款。“我中签后转出了大部分钱,账户里只剩500多,结果自动扣除500,买了5张,仍然算弃购。”
华泰证券一位投资顾问表示“正股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可转债的行情走势。当正股价格与转股价格出现较大溢价之时,公司可转债将被市场抢购,走出上涨行情,反之则将出现下跌行情。从最近可转债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风险正在逐渐加大,打中可转债的收益率面临下降的趋势,如果处理不当,中签者甚至可能面临亏损。”
新债在破发,老债也一片惨淡。截至12月7日,目前市场上的29只可转债中,有14只破发。其中,洪涛转债的价格已经跌至92.7元,较发行价低7.3元,破发最为严重。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转债估值的明显压缩同样带来不小的压力。在 9月到 11月,很多重仓可转债的基金净值不断上涨,部分产品在11月创下新高,但最近均遭遇了较大幅度的回撤。
密集发行
前不久还备受追捧的可转债,怎么就急转直下、频频破发了呢?
不少市场人士将其归因于转债的大幅扩容。
自今年2月证监会的再融资新规出台以来,可转债的预案数量大幅增加,转债扩容已成趋势。9月8日,证监会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对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进行了调整,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按照新的管理办法,参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申购时无需预缴申购资金。双重利好之下,可转债市场迎来井喷。截至2017年12月8日,证监会已批准,待发行上市债券13家,预计将募集资金213.33亿。个券募集资金规模集中在10亿-50亿之间。 伴随扩容的是发行主体整体估值水平的提高。在2017年2月之前公布的预案中,绝大部分公司均来自主板,且预案公告日公司pb大于行业平均pb的整体比例较低,而在此之后公布预案的公司中,来自中小板、创业创的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估值更高的公司占比大幅提升。
,T+0的交易制度,加上可转债上市后的暴涨,使得可转债成为大股东套现的便利工具。以雨虹转债和林洋转债为例,前者上市以后,10月20日至23日期间,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雨虹转债184万张;10月24日至10月27日期间,控股股东减持184万张。而林洋转债上市以后,11月13日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219.852万张;11月14日,减持80.148万张。
中信建投分析师丁鲁明认为,快速暴力的减持模式,使投资者的预期迅速下降,从而降低了可转债的收益。
兴业证券分析师左大勇则表示,供给影响节奏,但根本还是权益市场。“估值压缩肯定与近期转债供给加码有关,毕竟目前一个月相当于此前一年的量,这让市场承接起来有些吃力。但转债偏弱的根本还是在于权益市场不佳。毕竟估值反映的是股市和正股的预期,在股市预期转弱和供给上升的组合下,转债估值压缩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对此,华创证券统计了2002年以来大约130只转债(不包括EB)上市首日涨幅情况,发行上市价格跌破面值的只有15只左右,可见传统转债上市跌破面值并不多见,主要集中在2002年和2013年底。当时整体市场环境都不太好,2013年底是转债市场的一个大底部。目前相对之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供给压力是史无前例的。华创证券认为,未来转债也将呈现分化行情,长期依然看好有业绩支撑偏股型转债的转股机会,一旦市场企稳反弹,这类品种也能有较好的反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