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规模遭遇“滑铁卢” 轻资本业务成转型
“做梦都在坐柜然后拉存款!”某股份制银行员工李念(化名)无奈地说。
临近年终“大考”,银行员工们又将上演“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的繁忙景象。而据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的揽储工作似乎尤为艰难。
究其原因,多位分析人士对记者称,一方面,银行存款受互联网金融等非银理财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同业业务监管加强,主动负债规模受限,银行对一般性存款的需求增加,吸收存款的压力自然相应加大。
货币基金蚕食银行存款
今年银行业的整体存款规模遭遇“滑铁卢”。
根据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9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162.3 万亿元,比年初增加 11.7 万亿元,同比少增 1.1 万亿元。
与此,从人民币存款期限看,活期存款比重在降低。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量中活期存款占比为 30.1%,比上年同期低 12.5个百分点。从人民币存款部门分布看,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分别同比少增 1985 亿元、3万亿元。换言之,个人和企业都越来越不愿意存款了。
这些存款到底去哪儿了?
货币基金是这些存款重要的“迁入地”之一。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在11.17万亿基金资产中,货币基金达到6.35万亿元,占比高达56.88%。与去年底相比,货币基金规模增加了2.02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曾撰文指出,2017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存款规模下降与货币基金规模增长基本处于同一数量级,大致可以看出货币基金蚕食银行存款的趋势。
至于“蚕食”程度,相对于国有大行,中小银行存款下降、拉存款难的问题更为突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存款减少”从另一个维度也可以体现为存款向大行集中,中小型银行吸收存款难度加大,新增存款分布不均。
该报告显示,通过比较近年新增存款的结构,五大行在每年新增存款中占比逐步提高,2017年1至9月,五大行新增存款4.97万亿元,占当期新增存款的42.56%,同期,全国股份制银行新增存款仅0.22万亿元,占当期新增存款的1.87%,占比大幅下降。
迫使银行向“轻型化”转型
揽储困难,存款规模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息差的收窄,利润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该如何应对?
对此,巴曙松表示,面临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转型的压力,在利润增速回落时,不同银行也在积极探索转型的新趋势,如银行的轻型化。目前来看,大资管和大投行业务是上市银行推进战略转型、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所谓“大资管和大投行”,就是要求银行不再仅仅作为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的一个销售渠道,而是要顺应新的资产配置需求,提高自身的产品设计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加强对资管行业上中下游的金融机构的服务整合能力。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我国银行业托管规模超过128万亿元。尽管与去年相比,托管规模增速呈现下降趋势,但资产托管业务作为应对息差收窄的转型利器,依然受到各大银行重视。
以广发银行为例,该行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资产托管业务,寻求业务增长新突破口。广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该行托管规模达2.22万亿元,营业收入接近10亿元。日前,该行还在上海发布了新托管清算系统,对业务运营、业务管理、IT技术架构等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以实现平台化管理、自动化运营和电子化流转。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银行业受货币基金崛起的影响,银行的活期存款比例从60%下降到10%。从近几年货币基金的运营看,其总体回报水平持续高于银行存款。随着基金产品持续的客户渗透,如果中国银行业不进行‘大资管+大投行’的业务转型,那就很有可能看到美国市场的替代过程在中国市场重演,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就会继续侵蚀银行的负债基础。 ”巴曙松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