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进行时”机构转型调整“求”适应
编者按:近4个月前,资管新规正式公布施行。至今,央行《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银保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配套文件自7月20日落地后,现也已“满月”。处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信托、券商等机构如何适应新的监管政策及要求?又该如何通过转型来适应新的市场格局?
银行业:资管能力成核心竞争力
在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积极开展理财业务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在负债端,大力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在产品销售的幕后,则是资管投研团队建设和资产管理专业能力的打造,后者将成为未来资管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净值型产品接受度因客而异
A银行人士向《上海金融报》记者介绍,为积极适应资管新规和外部监管环境变化,该行一方面“引导去通道、去嵌套,调整理财产品结构,做好新规过渡期内理财产品转型。逐步压缩封闭式产品的发行,引导客户买符合新规的新产品。”另一方面,该行加速净值化理财转型。“提高主动管理能力,提供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产品形态上以固定收益类净值型理财为重点拓展方向,为优质高净值客户和公司客户量身定制理财计划。”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资管部相关负责人向《上海金融报》记者介绍,该行已推出面向上海地区对私及对公客户发售的每日开放型类货币净值型产品,后续还将推出面向个人合格投资者的私募封闭式净值型产品。但该负责人坦言,根据目前的产品发行经验,无论是个人客户还是机构客户,对于净值化产品的接受程度还较为有限。一些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可能会选择银行存款或结构化存款,风险偏好较高的客户可能会在银行理财、基金、券商资管产品等理财产品中重新安排资产组合。
《上海金融报》记者从浦发银行了解到,该行先后推出以“悦盈利”系列为代表的固定期限类净值型产品、以“天添盈”系列为代表的现金管理类净值型产品、以“鑫盈利”系列为代表的基金策略类净值型产品,各系列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客户接受度高。在投资者教育上,该行不断优化电子渠道净值展示,持续提升客户净值型产品的购买体验,并通过通俗易懂的微信长图、便于一线沟通解释的净值产品手册等,积极做好净值型产品宣传。
浦发银行近日还整合了金融市场业务中的代客代理业务,推出“浦银避险”品牌。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薛宏立在公开场合表示,“理财产品净值化后,资管机构可以通过我们的服务来加强对理财产品净值的保护”。例如,《通知》中有“过渡期内,对于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债券,可使用摊余成本计量,但定期开放式产品持有资产组合的久期不得长于封闭期的1.5倍”的要求,该行的定制化产品可以满足相关的久期要求。
为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交行上海市分行从理财发展现状和投资者认知阶段的背景出发,设计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风格和大类资产配置方案,并在充分了解客户并做好客户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细化产品建设,针对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为之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该行进一步切实做好理财客户售前审核、售中合规以及售后服务工作,健全信息披露机制,从各个环节落实投资者引导和教育工作。
投研能力是资管行业之本“产品设计产生差异的根源在于所满足的客户需求不同,具体体现在投资策略、交易规则、风控准线的差异。,扩大专业客服跟进客户需求、扩大风控团队保证规则执行,这是保证产品区分度的两个层面。”中金公司分析员姬江帆、杨冰指出。
交行上海市分行资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资管新规实施后,该行资管业务主动寻找更多的标准化投资资产,加强新的投资方向和机会研究,增强投资多样性,减少对投资收益的冲击。,为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资产投资,该行持续优化理财投资债券业务机制,积极为优质授信客户申报债券理财投资额度。
浦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理财资产端,该行以投资策略为引导,充分发挥银行在固收领域的投研优势,主动拓展权益性资产的投资边界,加大标准化资产的投资力度与布局深度,实现理财大类资产配置的全光谱投资;主动控制传统非标资产久期,降低与负债端的期限错配压力,提升组合流动性管理弹性。
交行上海市分行资管部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该行非常重视资管业务的投研团队建设和资产管理专业能力的提升。在人员方面,配备了包含前、中、后台的业务团队,相应岗位员工已全部取得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资格,以及中债登、上清所清算结算资格证书等资质。在专业能力方面,该行不断提高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走势的分析研究,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分行资源及优势,确定大类资产配置方向,为客户创造价值。,为适应业务转型需要,该行也在总行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在业务流程、系统优化、团队构建等方面进行优化,希望以更集约的经营方式、更灵巧的应变能力,为客户实现更高效和更丰厚的投资回报。
A银行人士表示,为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及资产流转能力,该行加强市场研究,捕捉市场趋势性机会,以债券等固收类标准化资产作为主要方向,建立通畅的资产流转渠道和交易网络,提升资产交易能力及效率。在理财配置资产风控和防范方面,该行强调穿透资产、归口管理,进一步发挥风险中台、后台对理财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独立监督作用,实现风险监控全覆盖。
“高水平投研能力作为资管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资管新规后将成为同业机构间比拼的核心竞争能力。”浦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行高度重视资管投研能力培养,集中行内外各种资源予以优先支持,具体措施包括:组建专业的投研团队,专司理财投资研究领域工作;搭建资管全员投研体系;将投研工作与投资实践相结合,以投研引领投资,实现研究与投资的知行合一。
“投资及配置能力、研究水平仍是资管行业的根本。”姬江帆、杨冰指出,“未来随着设计更复杂、需求更分化的产品推出,投资更讲究跨市场、跨资产的配置能力,而目前我国银行系资管在研究领域的人员配置和资本投入显然不足;公募基金的研究体系则更偏向境内股票,对于境外市场及其他资产的资源配置不多。”
“现在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银行要设立资管子公司,但投资能力建设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这段时间对于保险资管是机会,比如开展银行理财MOM(管理人的管理人)委外业务,我们帮银行做下层的投资管理。”某保险资管人士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
信托业:尽快消化不合规业务
虽然资管新规出台后,针对信托行业的细则尚未公布,但作为主要对接银行通道业务的合作方,信托业普遍关注央行和银保监会所发布的资管新规配套文件对整个行业和信托机构发展的影响。
信托公司应加大转型步伐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虽然较2017年四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但占比仍接近60%。显然,信托业的通道业务占比依旧较大。
随着针对银行的资管新规细则出台,近期有媒体透露,部分信托公司拟在符合资管新规和实施细则的条件下,适当加快部分通道业务的项目投放。
信托专家、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陈赤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监管层关于通道业务的总体政策并没发生方向性改变,“去通道”的态势料将持续。那些打算进行监管套利或帮助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出表”的隐匿风险的通道产品,依然被严加禁止,而一些符合资管新规和实施细则的同业业务,则可以运行。陈赤指出,现在一些所谓的通道业务和监管层界定的通道业务不同,可以理解为“泛通道业务”,从法律关系来说是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而银行代销信托产品,并确定资金投向,实际上主导着信托产品的运行。在这种业务合作中,由于责任划分不清晰,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一旦发生较大的风险,可能出现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扯皮。今后,银信合作业务应在符合资管新规的前提下,在破除刚性兑付的基础上,清楚地划分各自责任,信托公司应进行独立的尽职调查,并在信托合同里载明相关风险,实行净值化管理,由合格投资者自主决定是否认购。
陈赤进一步表示,从资管新规细则来看,有所调整的是对如何去除存续通道业务的过程管理更加务实。监管部门给了银行更多自主权。在2020年底前,让各家机构可以根据旗下资管产品的资产端具体到期时间自行制定退出计划,而非由监管层统一制定全行业“齐步走”的具体比例和具体时限。但这只是表明银行和信托公司可以自己掌握去通道的行事历,并非可以放着不管,直到到期日。
陈赤强调,监管层去通道的决心很明确,信托公司切不可心存侥幸,应尽快适应资管新规,消化以前的不合规业务,并持续推进业务转型。
平安信托相关人士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央行发布的资管新规细则本质上是对资管新规的补充,在坚持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偏重解决短期流动性压力。银保监会的细则是为了解决资管行业的长期配套问题。两份文件均坚持了资管新规的破刚兑、去通道、降杠杆、禁止资金池的基本原则,但在执行上更务实,给市场参与者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化解风险,避免出现断崖式违约。“总体来说,资管新规细则发布后,降杠杆大趋势不变,阶段性措施有所缓和,以不发生系统流动性问题为底线,适度缓解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信用紧缩压力。”该人士表示,从长期看,不宜将政策的缓和看作风向的根本改变,去杠杆、破刚兑仍是未来几年监管政策的主流,信托公司仍应在房地产、政信、通道之外开拓非刚兑业务。应抓紧处理风险项目
平安信托人士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出台后,该公司已对存续业务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检视,在新业务开展过程中,严格落实新规合格投资者KYC(了解客户规则)、禁止多层嵌套、去刚兑等监管要求,大力发展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回归信托本源、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
对于通道业务,平安信托人士表示,该公司在遵循现行监管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合法合规开展,但总体规模呈逐渐下降趋势。
中信信托人士也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信托公司对业务的调整往往需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短时间可能不会马上见到成效。但,应该按照资管新规“去杠杆”、“去通道”的大方向积极推进。
“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中信信托主动管理业务规模和比重都有提升。”该人士指出,随着资管新规发布,未来行业会迎来一轮洗牌,中小机构有可能慢慢退出市场,市场份额会向能力强、风控好、规模大的机构集中。“信托公司不应看到政策缓和就有侥幸心理,要避免这种投机心态,还是应该保持稳健的态度,苦练内功,积极转型,未来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前述平安信托人士表示,下半年信托公司应抓紧过渡期内的政策窗口期,积极处理各类风险项目,逐步降低乃至最终结束不符合资管新规的产品。
证券业:发力主动管理谋转型
7月20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统称《征求意见稿》),如今这两份资管新规细则均已“满月”。而新政实施以来,为证券私募资管行业带来哪些新变化,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通道业务进一步压缩
多位业内专家此前曾指出,资管新规对券商资管的影响主要涉及两大领域:一是资金池,二是通道业务。
而从证监会出台的《征求意见稿》看,这两份资管新规细则具有较高的政策延续性。“细则更多考虑到市场实际情况,以及监管要求对市场潜在的冲击。”上海财经大学量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曹啸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细则对于资管新规给期限错配、非标业务等造成的影响,给出了更符合理论逻辑的安排,也给未来的业务创新留出空间,较好地平衡了创新效率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
某券商负责人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细则增加了很多柔性安排,有助于券商缓解业务规模下滑的压力。“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存量资管计划,若持有资产未到期的话,券商资管可以直接展期或者设立新产品对接,且不限于标准化资产。,细则允许券商资管自行制定整改计划,有序压缩不合规的产品规模。这些举措都有助于缓解过渡期内的流动性压力。”
“虽然目前细则还没有正式落地,但我们也在参照《征求意见稿》进行整改。”某华东券商资管人士在接受《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业绩报酬计提比例,从《征求意见稿》发布起,我们就按照这一标准整改,通道业务在进一步压缩,股票质押业务也基本停止了。”
另据长江证券日前披露的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江证券资管业务收入达2.34亿元,同比下降23.18%,受行情下行影响,资产类和通道类产品收益下滑明显。
华创证券指出,目前资管业务收入占券商总收入的10%左右,预计通道业务的压缩对行业收入的影响每年在1%—2%左右,相对有限。未来,券商可发力的方向在标准化主动管理和ABS(资产支持证券)上。,资管业务也给FOF(基金中的基金)和MOM(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类产品的设立保留了一定空间。
资管业务发力主动管理“近期,我们的主动管理业务规模进一步增长,未来还会在主动投资业务上进一步聚焦,主要包括权益投资和固收投资。而以往我们采用市价法估值的净值型固收产品规模很小,未来会更多向此类固收产品侧重。”上述华东券商资管人士进一步表示。
另有券商人士告诉《上海金融报》记者,“我们考虑申请公募牌照,这是出于对大集合的承接,以及全牌照的布局。大资管时代,要将券商的主动管理能力最大化。”
事实上,从A股目前已披露业绩中报的上市券商中,也能看出券商资管谋求转型,发力主动管理的端倪。
山西证券发布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资管业务收入达0.95亿元,同比上升80.19%。其中,期货经纪业务收入1.3亿元,同比上升72.5%。而长江证券上半年另类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收入为0.77亿元,同比增加358.46%。
“截至去年底,国内大资管规模共123万亿元,其中包括银行理财30万亿元,信托计划25万亿元,保险资管15万亿元,券商资管17万亿元,公募基金专户和私募基金11万亿元。”恒天财富董事长周斌在接受《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中的一个重要转型就是由刚兑型理财转变成承担风险的主动管理型产品。
“预计到2021年,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可能会达到153万亿元规模的惊人总量。”周斌认为,过去十年是中国财富管理“大干快上”的十年,也是“野蛮生长”的十年。未来资管行业一定会回归专业、回归本源,企业经营将以专业化程度和精细化管理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