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期权激励个税(上市公司使用股权激励
1、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京财税[2009]1026号文件规定
一、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取得股票期权所得,应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2号)的有关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二、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取得股票期权在行权时,纳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自其股票期权行权之日起,在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其他股权激励方式参照本通知规定执行。
四、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2、上市公司授予个人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税款如何计算?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01号)规定“二、(二)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款的计算,继续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461号)等相关规定执行。股权奖励应纳税款的计算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3、上市公司授予个人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时间有何要求?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01号)规定“二、对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适当延长纳税期限
(一)上市公司授予个人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个人可自股票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或取得股权奖励之日起,在不超过12个月的期限内缴纳个人所得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40号)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废止。
......
六、本通知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4、股权激励所得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a.印花税成交金额×1‰
b.手续费(佣金)成交金额×券商设置的佣金(‰)(不足5元的按5元收取)
c.上交所手续费成交金额×0.018‰
d.深交所手续费成交金额×0.0207‰
e.过户费成交金额×0.013‰(上海收取,深圳不收。不足一元的按一元收取)
a+b+c+d+e
=
实收的所有费用
股票期权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税目为工资薪金,应税项目为“股票期权所得”。本表仅计算股票期权所得的税额。
2、分摊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2(最长只能分摊12个月);
3、“含税收入额”指员工行权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的差额。
4、“捐赠扣除额及其他”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5、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含税收入额-捐赠扣除额及其他
6、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分摊月份数”的计算结果,对照税率表自动填列(对照表见《工资薪金税率表》)。
7、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分摊月份数×税率-速算扣除数】×分摊月份数;
若计算结果为负则默认为0。
8、“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可填可不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9、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
若计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5、跪求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
估计这问题 百度知道上的人很难回答或者答不上来。可以去请教经邦集团的薛老师 听过他的股权课程 信息自己可以搜索下
6、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有哪些例外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激励对象可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备忘录1号最新规定, 为了充分发挥监视的监督作用,上市公司的监事不得成为激励对象)。
国资委规定国有控股公司股权激励的对象原则上限于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
7、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
理论上,股权激励的对象是公司受托人,也就是公司的实际经营者和代表法人,公司的经营管理层。他们是提升公司经营业绩的关键所在与核心经营者。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必须是公司员工,具体对象由公司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有污点记录的人员不能成为激励对象,以督促高管人员勤勉尽责,为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股权激励对象不得包括独立董事。,财务报告虚假和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不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正是在该法案的推动下,员工持股计划在美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