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有mac版本吗(华泰证券苹果电脑版)
1、敬业签有mac版本吗?
提额啊
2、华泰证券软件下载mac
登录华泰证券网站(
.htsc..
),点击网上交易厅,然后再点击软件下载,选择你需要的免费软件下载之后安装到电脑桌面,即可使用。
3、苹果电脑怎么下载华泰证券炒股软件?
你最好是到你所开户的券商的官网上去下载软件。他们一般提供几款能够满足各类用户要求的不同档次的软件,也肯定足够你用的。不必去费心思去找什么"最好“的,盈亏决不在于用啥软件!保证你的资金安全,正常顺利地进行交易才是顶重要的!
4、华泰证券网上交易系统哪个版本好
电脑华泰专业版2,手机涨乐财富通
5、华泰证券软件下载mac
登录华泰证券网站(
.htsc..
),点击网上交易厅,然后再点击软件下载,选择你需要的免费软件下载之后安装到电脑桌面,即可使用。
6、应届毕业生去华泰证券公司做B类员工值得么?
欺骗是把未出鞘的刀,真相大白时就会伤人。伊利公司董事长郑俊怀在涉嫌挪用公款之外,到底有没有欺骗国家和股民,搞变相管理层收购,相关查处工作仍在继续,真相大白尚有待时日。
而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伊利事件发生的根源渐露端倪“创业英雄”自身固有弱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层收购提供腐败土壤,三大原因导致了伊利危机的产生。有关专家称,伊利的这些软肋在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普遍意义,希望通过对伊利事件的剖析,得出一些有益启示。
“创业英雄”的辉煌与末路
郑俊怀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呼市,记者听到了各种说法。毫无疑问,他是个能人。带着一个年利税不足5万元的小奶厂一路走来,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使伊利股份长期保持令投资者趋之若鹜的绩优蓝筹股形象。郑俊怀带领伊利人在过去20多年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
也有熟悉者评价郑俊怀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在公司内部,罩有“教父”光环的郑俊怀一言九鼎,即便是像斥资3亿元买进国债这样的重大投资行为,都没有经过董事会讨论。公司独立董事发出不同声音后,竟遭罢黜。
据称,看守所中的郑俊怀仍不失“教父”霸气,他不但拒绝在逮捕决定通知书上签字,还发出“如果某某还在,你们就不敢像今天这样查我”的英雄末路般慨叹。
也有一种说法,郑俊怀固然是能人,但伊利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倾力呵护,以及宽松的民族经济政策照顾。
更有分析人士尖锐指出,郑俊怀出事之后,伊利并未受到致命打击,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扶持企业新管理层度过困难。种种迹象表明,像郑俊怀这样旧经济时代的“弄潮儿”正面临被新经济大潮淘汰的威胁,或许正是一种职业敏感和微妙的失衡心理导致他们走向歧途。
法人治理结构,“形具而神散”
伊利公司1996年上市以来,虽历经多年市场锤炼,但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在该公司却一直是“形具而神散”。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东京教授向记者介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组成部门权责分明,相互制衡,构成稳定的公司管理经营结构。这些法人治理结构要件在伊利都有,但遗憾的是却没有发挥出应有功能。郑俊怀在公司既是董事长,又是党委书记,又是首席执行官,管理、人事、经营一肩挑,高度的个人集权,使法人治理的权力制衡难以实现。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姜月忠介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对公司进行内外部监督,增强企业透明度。国外有称上市公司为“玻璃房子”之说,意思即公司的经营、业绩要对社会大众充分公开,为广大股民作出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条件,接受监督。郑俊怀等涉嫌挪用1500多万元的行为早在2000年就已发生,但直到2004年才被发现,说明了公司信息的不透明,归根到底还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具而神散”。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金融监管的缺位也是伊利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伊利第四大股东华世商贸的四位主要股东均为郑俊怀等伊利高管的亲属,如此重要的关联信息却一直不为人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上市公司、公司高管、大股东信息等进行获取和监控十分必要,将是今年证券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
管理层收购,小心法律高压线
近段时间来,关于MBO、变相MBO等经济学术语充斥于伊利事件的报道中。MBO即企业管理层收购(Managerment Buy Out),是一种特殊的股权转让方式,管理者通过收购股权成为企业所有者,其工作积极性会得到激励提高。在国企改制中,MBO一度很热。
被媒体热炒的伊利涉嫌MBO行为,即伊利公司于2002年投资3亿元购买国债,直到2003年年底,公司尚持有国债2.91亿元。在此期间,2003年7月,总部设在浙江金华的金信信托公司以2.8亿元总价,从呼市财政局手中将伊利所有国有股购得,成为第一大股东。上述两笔交易恰好吻合,而国债可以在市场随时折价回购变现为资金,再加之其他一些原因,导致人们怀疑伊利高管们在搞变相MBO,即拿公司的钱为自己买公司股权。
MBO在国企改制中是否可行,专家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经济法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世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MBO在国企改制中不可行。他说“最基本的,国企领导的合法工资收入并不是很多,收购一个企业少则几十万,多则几千万、上亿元,他从哪里来那么多钱?”
大多数学者认为,MBO为某些国企领导提供了腐败的机会,但专家们告诫那些蠢蠢欲动者,刑法中有挪用公款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罪名在等着铤而走险者,搞管理层收购,小心触到法律高压线。
“成绩和荣誉只属于过去。”悬挂在伊利集团总部二楼的大标语引人注目,记者在离开呼市时想,但愿风波带来的阵痛也会很快成为伊利集团的“过去”。
7、大一准备考名校金融硕士要怎么准备? 非985 211 是金融硕士能进证券公司总部吗?
券商总部的门槛就是名校的金融硕士(不是所有的985 211都能背称为“名校”,事实上一家券商会按照自己名气和实力以及地理位置来承认一小部分的985 211的学校为所谓的“名校”,并且基本就是从这些被承认的少数学校中招人。。。)非985 211的金融硕士或者博士基本是连门槛都达不到的程度。其实你想想就知道了,全国券商也就100多间,就算总部招人每年也就那么点人而已。假设每家总部每年都招20人,那么总共招2000人。北大汇丰商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五道口+清华经管+清华深圳研究院+复旦管院+复旦经院+交大安泰+交大高金,光就计算这么4家名校而已,这每年相关专业(包括经济,金融什么的乱七八糟差不多的专业)毕业的人数都不止2000人了。还没有包括人大、央财、上财这种财经强校以及盘踞各个地方金融就业市场的第一学府比如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等。。。
而且这里还没有计算海量的美英等国家名校毕业的成千上万的海归硕士、博士们。。。这些人很大一部分家里都有关系,找工作的时候很容易把指标给占了。。。一个非名校的硕士出来我觉得就是搞笑的,还不如早点出来工作,然后读个在职的mba或者硕士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