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大分化:行业集中度加剧 强者通吃时代开启
12月25日,由中信证券保荐的奥美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过会,为2018年A股IPO发审会画上了句号,并将年内首发过会率定格在55.78%。
这一过会率创近10年新低,而只有103家企业上市同样创出同期全年上市家数新低。这与2017年A股IPO市场的火热,形成了鲜明反差。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研究发现,一方面随着承揽项目数量的减少,券商投行呈现出愈加清晰的分化格局,另一方面在稍显寡淡的市场行情中,降薪、裁员的传闻也在行业内屡见不鲜。
我们认为,随着2019年科创板的落地,未来一年以中信证券等为代表的头部券商,仍将成为IPO保荐市场最活跃群体,而在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的大背景下,头部券商凭借自身优势,也有望引发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
“马太效应”强化
迄今为止,A股共有199家企业首发上会,其中111家最终获得通过,59家惨遭否决,与之相应的过会率和否决率分别为55.78%和29.65%。
与IPO过会率创下新低对应的,是年内IPO企业数量的“低迷”,仅103家公司成功登陆沪深两个交易所,这一数据与2017年的438家相比缩水明显。其中,募得1362.01亿元资金,与2017年的2301.09亿元相比同样差距不小。
“一方面是IPO审核趋严,过会企业数量少,另一方面是A股整体行情波动,且随着IPO堰塞湖问题的逐步解决,发行速度回归常态。”12月25日,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说。
IPO企业数量的大幅减少,直接影响了保荐机构的承销收入。数据显示,今年至今,共有45家券商(包括联合承销)承揽了上述103家公司的IPO项目,获得首发承销收入53.45亿元。
其中,2018年仅中金公司、华泰联合证券、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的首发承销收入超过3亿元,2017年达到这一收入的券商数量则多达15家。
从保荐承销项目数量看,中信证券依然IPO保荐项目最多,为11家,是华泰联合证券10家,中信建投证券保荐承销9家名列第三。
出人意外的是,申万宏源证券和国信证券是过会数量大幅下滑。其中,申万宏源证券全年仅1家企业上会并过会,国信证券则只有3家企业上会,2家获得放行,二者对应去年则分别有18家和27家企业首发上会。
首发承销收入方面,中金公司以7.44亿元夺魁, 排名第二的华泰联合证券实现承销收入6.4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金公司首发承销收入仅排在第11位,为4.62亿元;华泰联合证券则排在第十位,为5.04亿元,这两家券商均实现“逆势上涨”。
中金公司首发承销收入的大幅增长,与其2018年担任承销机构的多个“巨无霸”有关。其中,由其保荐的工业富联(601138.SH),以271.20亿元的首发募资额成为年度最大IPO,而凭借这一项目,中金公司成功录得3.40亿元的承销收入。
,今年前十大IPO中的美凯龙(601828.SH)和中国人保(601319.SH),保荐机构同样为中金公司,其分别从中获得承销收入1.36亿元和1.14亿元。
凭借工业富联等超大IPO项目的加持,中金公司也以368.09亿元的募资规模,排名所有券商首位。
实际上,承销IPO项目募资规模排在前四的券商,合计金额达到822.95亿元,这一数据占全年总规模比例为60.42%,呈现出明显“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
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券商投行2018年分化明显的格局,在2019年仍极大可能延续,并随着沪伦通以及科创板的落地,行业的集中度出现进一步提升。
付立春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2019年A股的IPO市场会有新的变化,但从严审核风格及趋势方面并不会出现大的调整。
“2019年比2018年肯定会有一些变化,2018年更像一个过渡阶段,从原有的审核模式向常态化发行转变。”付立春说,“2019年审核风格肯定会继续严格审核,但过会率可能会提高,所以投行也许日子会过得好一点。”
据中国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仍有244家企业处于IPO排队状态,涉及保荐机构47家。
其中,中信建投证券以23个拟IPO项目,排在行业首位,排名次席的则为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二者均有20个拟IPO项目。
而在日常储备的IPO项目之外,2019年还有备受瞩目的沪伦通及科创板的落地,被认为将对券商投行长期受益。
据申万宏源证券测算,假设富时100成分股全部在A股市场实现CDR的发行,5年总体融资规模将为8800亿元左右。而假设上证180成分股全部在伦交所实现GDR的发行,5年总体融资规模也将达到8900亿元。
但并非所有券商都具备沪伦通做市资格,根据证监会下发的文件,参与券商需要满足九项条件,其中近两年分类级别需在BBB及以上,和具有三年以上开展国际业务的经验更是两项硬指标。
,科创板的推出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21世纪资本研究院了解到,多个券商已针对储备项目,从所处行业、营业规模、技术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筛选。
“虽然细则还未披露,但科创板推出前期更可能采取试点制,这意味着入选的企业可能多为行业龙头,或者具有产业技术上的代表性。,有意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发行定价更呈现市场化,也需要更专业、经验的保荐机构参与。前期而言,受益的仍是头部券商。”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说。
上述北京投行人士表示,随着科创板的施行,企业入选门槛也许将逐步放开,这将吸引部分中小型券商的参与。
不过,随着监管部门允许外资控股合资券商,2019年国内投行还需直面国际巨头的竞争,这也可能引发行业格局的重新洗牌。
12月24日,瑞银宣布完成对增资瑞银证券股权收购,持股比例由24.99%增加至51%,成为首家外资控股的券商。
“外资控股券商的出现,一方面将抢占国内券商市场,对现有行业形成冲击,另一方面外资券商实力雄厚,国际业务经验丰富,将加大行业竞争,中小券商面临进一步压力,整合力度加大并引发业态和格局的变化。”付立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