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海装备技术预测:卫星与海洋融合趋势总览2025
齐鲁壹点报道,齐鲁晚报通讯员李楠楠与王京天联合报道。
在山东海阳近海海域,一场震撼人心的航天壮举于1月13日上午11时成功上演。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此进行了气势磅礴的发射,以令人瞩目的“一箭十星”方式,精确地将1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一里程碑式的发射任务,标志着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和航天成就的取得。
鲁东大学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团队在此次发射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们已经连续第十五次助力火箭成功发射。面对此次任务中的复杂挑战,包括发射平台的高频应对多点位、异型箭等难题,团队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提出了非稳动基础上运载火箭瞬态大当量冲击载荷分析方法、复杂海况下风浪载荷分析方法以及锚泊及DP动力定位载荷分析方法。团队还开发了运载火箭瞬态大当量冲击与风浪耦合下海上发射支持船运动响应时域分析技术,将冲击载荷影响和船舶姿态晃动精确控制在1度之内。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再次验证了发射平台对恶劣自然环境的强大适应性。
此次任务的一大亮点是在山东海阳近海海域首次实施低倾角轨道发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节约了海上航运成本,大幅缩短了星箭总装测试时间,提升了任务的经济性,更能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商业航天服务。这也是历次任务中有效载荷质量最大的一次,火箭通过总体优化和实施固体发动机性能提升技术,运载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着海上商业发射订单的日益增长,鲁东大学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正全力投入,保障装备研制、环境监测预报、冲击尾焰导流、升沉补偿稳定性等方面的工作。他们正为海洋强国和航天强国战略注入强大的“鲁大力量”,以科技创新引领“海上航天”新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开辟新的篇章。
这一成功的发射任务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辉煌成就,也彰显了鲁东大学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团队的智慧与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在未来的航天征程中,继续书写更多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