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线成交量选股(周线选股日线买入)

股票知识 2023-01-11 12:59www.16816898.cn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 如图所示,日线或者周线中这种成交量形态的股票,通达信选股公式
  • 什么是周线DMI选股法
  • 如何根据成交量选股?
  • 请高手帮我编写个通达信周成交量选股公式,要求本周成交量大于或等于以前某周的最大成交量。先谢谢!!
  • 如何用周线选股
  • 如何根据周k线选股票
  • 买入必涨周线选股有哪些技巧?
  • 1、如图所示,日线或者周线中这种成交量形态的股票,通达信选股公式

    通达信目前达不到周线日线共存的境界,这个公式,还是用别的来做吧

    2、什么是周线DMI选股法

    周线DMI选股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周线±DI金叉买入法。
    周线±DI金叉买入法要满足的条件是①周线±DI金叉。②当周成交量大于5周均量(大于1.5倍以上更好)。③当周以放量周阳线向上突破20周均线,或股价已在20周均线上方运行时出现放量周阳线。例东凯胶片 (600135),2003年5月26日至30日这一周,周线±DI金叉;当周成交量大于5周均量(大于1.5倍以上);当周以放量周阳线向上突破20周均线,满足买入条件。以当周均价10.50元买入,6月16日至20日这周以均价13.40元卖出,每股赚2.90元,三个交易周获利27.5%。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周线±DI金叉时当周成交量没有大于5周均量,而下周出现补量周阳线。出现此种情况,周线±DI金叉仍可视作有效,出现补量周阳线时可买入。例宝钢股份[3.91 0.07 1.82%] (600019),2003年10月8日至10日这周,周线±DI金叉,但当周成交量没有大于5周均量。10月13日至17日这周却出现补量周阳线。以当周均价5.50元买入,11月10日至14日这周以均价6.50元卖出,每股赚1.00元,4个交易周获利18%。
    第二种方法周线±DI呈喇叭口买入法。
    此种买入法要满足的条件是①±DI呈喇叭口状。②当周成交量大于5周均量(大于1.5倍以上更好)。③股价已在30周均线上方运行时出现放量周阳线。

    3、如何根据成交量选股?

    成交量和均线配合 比较准。当5 10 30 偏离值越大 成交量越大,就证明行情开始反转了。

    4、请高手帮我编写个通达信周成交量选股公式,要求本周成交量大于或等于以前某周的最大成交量。先谢谢!!

    选股周期周线
    V>=HHV(V,N);
    //n=30,表示本周量大于=30周内最大量

    5、如何用周线选股

    周均线选股
    周均线选股,是一种股市证券形式,遵循三线合一原理,三条周均线分别定位于7周、14周及34周,若三条线均呈下降状态,且三条均线相交,则应果断卖出。三线合一,变盘在即。三线合一原理。是指当5日、10日和25日均线三线重合之时,若三条均线处于上升状态,买入或继续持股。若三条线均呈下降状态,且三条均线相交,则应果断卖出。如果一只股票经过连续上升以后,开始向下调整,则若此时出现三线合一的走势应果断出局。
    中文名
    周均线选股
    性质
    股市证券
    介绍
    三线合一,变盘在即。三线合一原理。是指当5日、10日和25日均线三线重合之时,若三条均线处于上升状态,买入或继续持股。若三条线均呈下降状态,且三条均线相交,则应果断卖出。如果一只股票经过连续上升以后,开始向下调整,则若此时出现三线合一的走势应果断出局。
    周线金叉黑马标识。三条周均线分别定位于7周、14周及34周。出现7周均线上穿14周均线形成黄金叉,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必须引起注意。,可以不急于买入。当周K线上出现7周与14周双双跨越34周均线之时,便是黑马标识最为强烈的时候,也是建仓的最佳良机。
    第一波回档的重要标识是股价与34周均价相触,这表明,第一波的回档已近底部,显示出又一次建仓机遇,而且第二波的上升将远远超过第一波。7周均线又一次与14周均线形成黄金交叉,这一标志是黑马第二次腾飞的重要信号。

    6、如何根据周k线选股票

    一般的做法是当一只股票横盘或者小幅上扬的时候当某日的收盘价高出周k线百分之几并且交易量适当放大时是就是买入信号,这个百分之几是你自己根据经验自己定,别轻信他人的数据,何况不同的技术派高手对这个数的确定也有很大差别。

    7、买入必涨周线选股有哪些技巧?

    周线反映的是股价的中期趋势,而日线反映的是股价的日常波动,若周线指标与日线指标发出买入信号,信号的可靠性便会大增,如周线KDJ与日线KDJ共振,常是一个较佳的买点。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