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赎回需要本人去办理吗(交通银行理财等待
1、银行购买赎回基金需要本人吗
如果是在柜台买的基金,必须本人到场才可以赎回的。如果是在网银买的基金,只需要记得网银密码就可以赎回的。如果密码忘记也是需要本人到场重置的。购买基金建议还是网银操作,比较方便,也不要本人,信得过的人就可以代为操作。
2、建行在柜台买的基金,赎回时必须本人到场吗?
没那么复杂,网上随便点几下钱就划进划出了
3、买理财产品必须本人去吗
没必要去银行,在网上银行就可以办理。
如果是购买理财产品,也不一定要本人去,如果是代办,
则需要代办人带着身份证和你的身份证件同去。
具体你所在银行是什么规则,建议区之前拨打银行卡上的客服电话转人工接听。
4、招行赎回理财需要本人吗?赎回后转账需要本人吗?
6.09
5、基金赎回确认是怎么回事?
基金赎回确认是你在销售机构发起基金赎回委托后,基金公司需要确认这笔委托;赎回确认不是你用户确认;是基金公司确认.更多详情可以访问基金买卖网了解,里面有很多基金知识.
6、在银行办的理财产品到期了不是本人能取出来吗
沙发
7、为什么银行职员自己几乎不买银行卖的理财产品
1、
你真以为银行理财有那么安全吗?其中的套路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同学的这句话让小编吓掉了下巴……
98%的人认为银行理财是绝对安全的
不说100%,小编相信,一定有98%的人认为银行理财是绝对安全的。
正因为如此,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的时候往往失去了理智,只关心收益和期限,而不关心资金投向。事实上,理智的用户一定会发现,虽然客户经理能把理财产品的名字、收益、期限背得滚瓜烂熟,这时候你要是问一句这个产品投向哪里,这些客户经理往往立马卡壳,要不讳莫如深要么一脸懵逼,搞不好脸色一拉刚才的热情转眼就不见了。
这是因为,很多客户经理或许也解释不清楚资金投向。
投向不明,再加上央行已经放出消息容许银行破产,银行理财真的那么安全吗?
银行理财“暴雷”情况频发
谁说银行理财就一定安全,“暴雷”的情况在近几年也可谓是频发不断。
2013年,于女士在光大银行真新支行,签约购买了一个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1%的理财产品,当时该产品是100万元起售,3个月结一次利息。但从2014年9月起,她就再也没有收到过利息,到去年12月产品到期,连200万元本金也没有拿回来。
2015年7月,广发银行被媒体曝出“飞单”案件,客户刘女士在该行北京某支行员工推荐下购买了一款年收益达11%的私募基金产品,一年兑付期到后却没收到承诺的本金与利息。此案中,与刘女士一样遭遇的客户有5人,共767万元未兑付。
2016年11月,张女士在中信银行酒泉路支行购买理财产品,却被银行员工推荐将200万元投进投资公司,剩余130万元本金难以追回。
2017年4月,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有涉嫌假理财案违法行为的案件,涉案资金总规模可能高达30亿元。
2017年6月,兴业银行一纸诉状将建行咸宁分行和东吴证券告上法院。起因是2015年,兴业银行杭州分行通过通道方东吴证券购买了10亿元建行咸宁分行的两年期存款保本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6.3%。该产品本应于2017年4月21日连本带息兑付,但距离产品到期还有约1个月时,建行咸宁分行拒绝兑付这笔理财产品,称签署理财合约是其某支行行长肖俊的个人行为。最终兴业银行杭州分行仅追回了1.37亿元,剩余资金去向不明。
银行理财只不过是银行的表外业务
在讨论银行理财是否安全的时候,我们必须先理解,银行理财业务。
事实上,对于银行来说,理财只不过是表外业务而已。其表内业务,就是银行的基本功能存款和房贷,这两项业务是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要接受上级部门和央行的严厉监管。而理财作为表内业务,则是不需要计入资产负债表,在监管上自然也没有那么严格。
有银行内部人员表示,在金融创新挤压、经济下行、表内业务严监管的多重压力之下,银行早已经无法扩张表内业务了,,理财作为表外业务自然也就成为了“捞钱增收”的一种合法手段。
银行理财风险丛生
除了以上概念上的区别之外,小编还发现,银行理财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
在不少人的世界里,银行理财是百分百安全的,虽然收益不高,但至少能保本,也不会出现资金池或者跑路的情况。
如果你这么认为,小编只能告诉你,简直是大错特错!
,银行理财可不一定能保本。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划分有很多种,一般说明书中会以产品的收益类型来划分,可划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三类。
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较低,产品到期后,投资者拿到本金和预期收益,此类产品的收益率会比同期限同投资方向投资额的理财产品低,“一般会低2%个点左右”。
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承担的理财产品。此类产品将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与衍生交易的特征有机结合,是我们常说的“结构型理财产品”。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风险比较高,产品到期后本金以及收益部分都不保证,投资者可能要承受本金或者收益亏损的风险。目前市场上出现了部分保本的理财产品,比如90%保本,这类产品到期后最差的表现为投资者只能获得初始投资额90%的本金。
所以,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可千万不要以为所有产品都是保本的盲目购买。
,银行理财通常是资金池模式
银行理财的基本模式一般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形成资金池,与之匹配的是银行设计的资产池,池子里有各种类型的投资标的。比如债券、票据、同业存款、信托产品等。用资金池里的钱去购买资产池里的各种投资标的,就完成了投资过程。投资到期后,返还收益。
在这种资金池模式之下,期限错配、流动性收紧之时风险剧增等问题就更加明显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银行理财也是有风险的,特别是流动性风险很可怕。
购买银行理财,一定要避开这些神“坑”
除了要防范风险之外,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开一些“坑”。
你买的不一定真是银行理财
大家是不是以为,只要是在银行买的,就一定是银行理财产品?其实并不一定,银行银行除销售自己发行的产品外,也会利用本行渠道、人员销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称之为银行代销产品。目前常见的银行代销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及国债等。
在银行代销产品业务中,银行作为代理销售方,发挥营业网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优势,提供产品的销售平台,所承担的责任与银行自产自销产品有较大区别。
,大家一定要学会判断,自己买的到底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还是代销产品,如果是代销产品,一定不能仅依赖于对银行的了解与信任,更要重点考察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经营主体公司及产品本身的情况。
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
针对这一个“坑”,相信不少理过财的人都能明白,银行理财产品也是一样。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对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
所以,大家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不要轻信所谓的高收益,而应该理智判断。
购买理财产品时是否有“双录”
不少了解银行理财的人都知道,银行理财有一个风险,就是“飞单”,而“双录”就是针对这一情况的。为规范银行自有理财及代销业务行为,有效治理误导销售、私售“飞单”等问题,银监会于3月30日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的通知》,决定对银行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开展专项评估检查。
所谓“双录”,是指银行通过营业网点开展代销业务时,需通过录音录像“双录”,记录营销推介、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客户确认和反馈等重点销售环节,以保障客户权益。
投资者在柜台办理理财投资业务时,一定要留意理财经理是否给你提供“双录”,若没有这么做,那么理财经理推荐的这款理财产品,多数是“飞单”,存在着投资风险隐患。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为什么银行员工不买自己家银行的理财,因为风险同样很高,而且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坑”。(作者空空空的江南情怀)
2、
随着我们收入的不断提高,现在理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想理财的人虽然多,真正懂的人却没多少。这个时候很多朋友就会把钱给银行,心想银行稳定啊,总不会给我赔了吧。
虽然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柜台就设在银行营业厅内,它跟普通储蓄业务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理财产品跟储蓄业务分属银行的不同体系。所以理财产品不像银行储蓄,是可能会产生亏损的。
而很多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为了个人私利,经常向咱们无知的普通投资人推销高风险的投资产品,这产品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悲剧了。
那么银行理财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以外,有时候还会代销保险、基金、信托等业务。有很多小伙伴就上了套,本着赚取收益的目的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却被销售人员混淆了概念,买成了保险。
保险没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获取保险金是不确定的。而且银行卖的保险,基本上都是理财型的保险,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买份保险,最好也别选择银行。
套路二
有些时候银行会把代收产品当成自发的产品卖,可能还会向客户隐瞒风险。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买的其实不是银行的产品。而风险也不是银行承担的。
套路三
销售人员介绍的预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并不是到期后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计算陷阱都没有那么简单。收益套路是无穷尽,只能自己注意一点,以免踩进了陷阱。
凡是口头承诺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数都是套路,最好能让销售人员把所有的承诺都写合同,这样如果有纠纷,也能算个保障。